目的:对学龄期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中重度急性发作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分析,为哮喘急性发作的管理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全部学龄期(≥6岁)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病例21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将全部病例分为哮喘并肺炎组( A 组,88例)、哮喘组(B 组,126例),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入组病例年龄中位数9(6~18)岁,男女比例1.5:1.0。中度急性发作78.0%(167/214例),重度22.0%(47/214例);需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例7.0%(15/214例)。与 B 组相比,A 组病例全身激素使用比例高(53.4%比38.9%,χ2=4.416,P =0.036)、危重症病例比例高(12.5%比3.3%,χ2=5.476,P =0.019)、住院时间长(9.0 d 比8.0 d,Z =-3.063,P =0.002)、住院费用高(1.0万元比0.9万元,Z =-2.058,P =0.000);喘鸣音持续天数与氨茶碱使用与否无关(5.7 d 比5.9 d,t =-0.233,P =0.817)。24例在喘息病程中行支气管灌洗治疗,22例(91.7%)灌洗后3 d 内喘鸣音消失;气管镜下有分泌物壅塞的病例,吸入变应原致敏种类数明显多于无该征象者(3.3±1.4比2.2±1.2,t =2.190,P =0.036)。结论并发肺炎的哮喘急性发作可能更需要早期足量应用全身激素抗炎治疗。致敏变应原的暴露可能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气管镜灌洗有益于改善因分泌物增多造成的呼吸道梗阻。氨茶碱在哮喘发作中的应用需进一步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