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亮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星状细胞
  • 6篇肝星状细胞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转化生长因子...
  • 3篇化生
  • 3篇肝病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源性
  • 2篇脂肪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鼠肝
  • 2篇内源
  • 2篇内源性
  • 2篇启动子
  • 2篇启动子活性
  • 2篇外源

机构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葛洲坝集...
  • 1篇山东省胸科医...

作者

  • 12篇邓亮
  • 8篇徐可树
  • 4篇钱伟
  • 3篇李莹
  • 2篇黄金明
  • 2篇周冠宇
  • 2篇李琪
  • 1篇余璐
  • 1篇周建宁
  • 1篇田喆
  • 1篇刘畅
  • 1篇周学斌
  • 1篇李昕
  • 1篇谢晓晶
  • 1篇林斌
  • 1篇金锦莲
  • 1篇黄璐
  • 1篇薛倩
  • 1篇刘卡花
  • 1篇王新宇

传媒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陆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ANKL在小鼠肝纤维化形成中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
2023年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在小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活化及肝纤维化进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将26只6~8周龄雄性C57BL/6鼠随机分为(n=13):肝纤维化造模组[按照5μL/g腹腔注射体积分数10%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oloride,CCL_(4))油剂溶液,2次/周诱导小鼠肝纤维化]和对照组(同时注射等体积的无菌油剂)。6周后通过RT-qPCR、IHC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肝组织、原代肝细胞(hepatocyte,HC)和HSCs中的RANKL,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Collagen-Ⅰ)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外源性重组RANKL细胞因子培养原代HSCs,采用RT-qPCR和IF分别检测各组RANKL、α-SMA和Collagen-Ⅰ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组小鼠肝组织中RANKL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且蛋白表达呈弥散分布;对照组小鼠体内,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HC的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在HSCs中的表达水平(P<0.001),且在CCL_(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后,HC的RANKL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而HSCs的RANKL表达水平出现下降;在体外刺激原代HSCs活化时加入不同浓度的RANKL重组细胞因子后,与对照组相比,加入重组RANKL后的HSCs在活化过程中RANKL、α-SMA和Collagen-Ⅰ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或P<0.001),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在小鼠肝纤维化的进程中,HC表达大量RANKL,而RANKL可抑制HSCs的活化。
周丽佳钟立薛倩邓亮黄璐
关键词:RANKL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
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3对HSC—T6细胞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3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中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mRNA和蛋白水平的检测,探讨外源性TGF-β3对HSC-T6分泌内源性TGF-β3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T6,未加入外源陛TGF-β3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加入外源性TGF-β3(10ng/m1)培养的细胞为TGF—p3组。(1)分别在1、2、4、12h和24h收集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内源性TGF-β3mRNA表达;(2)分别在0、1、6h和12h收集细胞,用Western b1ot法检测细胞内TGF-β3蛋白的表达;(3)分别在0、1、2、4、8、14h和24h收集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外总TGF-β3蛋白的表达;加入外源性TGF-β3培养HSC-T6 2h,然后换用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细胞至2.25、2.5、3、4、6、10h和14h收集细胞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细胞外内源性TGF-β3蛋白的表达。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TGF-β3组细胞内TGF-β3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于2h达峰值(2.796±0.518),为对照组(1.022±O.038)的2.74倍(P〈0.05);随后缓慢降低,维持在1.45倍水平达10h,24h时表达水平仍为对照组的1.18倍(P〈0.05)。(2)不同时间点细胞内TGF-β3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3)TGF-β3组细胞外总TGF-βD3含量明显增加,于4h时达高峰[(18.931±2.904)ng/ml],约为诱导量[(10.026±0.022)ng/m1]的1.89倍,随后开始下降;内源性TGF-β3于诱导后3h达高峰[(0.835±0.027)ng/m1],为对照组[(0.026±0.022)ng/m1]的32.12倍,之后开始逐渐降低,直至维持一个弱增长的状态(P〈0.05)。结论外源性TGF-β3可促进HSC-T6细胞分泌大量内源性TGF-β3。
李莹邓亮钱伟周建宁徐可树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
调脂药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且患者并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其基础治疗目前仍以饮食控制及运动为主;合并高脂血症的NAFLD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和(或)接受降糖或减轻体重药物治疗3~6月以上仍有混合性高脂血症或高脂血症合并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加用他汀类、贝特类或普罗布考等调脂药物,可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简要综述调脂药物在NAFLD中的应用。
邓亮徐可树
关键词: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调脂药物
巨噬细胞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浸润状态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拟探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中形态学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学指标和肝内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42%的高脂饮食喂养C57BL/6J小鼠,分别于1、2、4、8个月和12个月获取小鼠形态学数据和肝组织,通过HE染色评估肝组织病理学特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时期肝组织内F4/80阳性细胞数评估肝内巨噬细胞的浸润程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检验对组间数据进行分析,组间等级资料比较应用秩和检验。结果(1)高脂饮食喂养小鼠后其体质量、肝质量和肝质量/体质量均逐渐升高﹔(2)HE染色结果提示高脂饮食喂养小鼠1~2个月主要形成单纯性脂肪变,而4个月开始出现肝细胞气球样变和小叶内炎症后提示疾病进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能,8~12个月则为十分明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阶段﹔(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肝内巨噬细胞的浸润在NAFLD单纯性脂肪变阶段不明显,而在NAFLD活动度积分>3以后出现大量的浸润,后期甚至呈团簇状改变﹔(4)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巨噬细胞浸润程度与小鼠形态学指标(小鼠体质量、肝质量和肝质量/体质量)和病理学指标(肝细胞脂肪变比例、肝细胞气球样变程度和小叶内炎症)无关,而与NAFLD活动度积分显著相关。结论高脂饮食可以成功诱导小鼠NAFLD,并进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阶段,同时高脂饮食可以诱导小鼠肝组织内巨噬细胞浸润,其浸润的变化趋势与NAFLD活动度积分相关。
钟立徐可树邓亮
关键词:巨噬细胞脂肪肝非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血脂水平,拟探讨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59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138例对照患者血清TC、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分别比较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组间、不同病理类型的腺瘤性息肉组间、不同部位的结直肠息肉组间、不同性别的结直肠息肉组间患者的血脂情况。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或£检验。结果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41.5%(66/159),高于对照组的16.7%(2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6,P〈0.01),其TG、TC、LDL—C的水平也均较后者高[(1.52±0.56)mmol/L比(1.06±0.42)mmol/L,(5.22±0.86)mmol/L比(4.52±0.96)mmol/L,(2.85±0.66)mmol/L比(2.52±0.35)mmol/L;t=4.23、4.02、3.72,P均〈O.01]。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组间患者血清TC、TG和LDI。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均为进展性腺瘤)患者的高脂血症总发生率为60.0%(15/25),高于管状腺瘤组的3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P〈0.05)。左半结肠+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46.2%(49/106),高于右半结肠息肉组的28.6%(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P〈0.05)。男性结直肠息肉组高脂血症发生率为47.2%(51/108),高于女性组的29.4%(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男性结直肠息肉患者TG水平高于女性患者[(1.84±0.73)mmol/L比(1.55±0.6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P〈0.05)。患者年龄(r=0.766,P=0.009)、TG水平(r=0.535,P=0.012)和TC水平(r=0.688,P=0.025)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高TG血症和高TC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发�
林斌邢周雄余璐邓亮周学斌徐可树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肠息肉高脂血症腺瘤
S100A6对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活化影响的研究
2021年
目的观察S100A6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在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12只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及肝纤维化模型组,肝纤维化模型组以四氯化碳(CCl4)喂养6周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取肝脏行Masson染色评估纤维化程度,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S100A6在肝组织中的表达,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100A6在肝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取C57BL/6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在静止期和活化期的形态变化,以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点S100A6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siRNA干扰原代HSCs S100A6后以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100A6、Ⅰ型胶原和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在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组织中,Masson染色可观察其纤维化,而免疫组化亦可见S100A6明显表达于肝纤维化组肝脏组织相应纤维索条区域,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纤维化组较正常对照组S100A6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体外培养原代HSCs过程中,HSCs可自然活化,且随HSCs活化时间延长,S100A6 mRNA和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或P<0.001);干扰S100A6合成后S100A6、Ⅰ型胶原、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P<0.05或P<0.001)。结论S100A6在肝纤维化组织和活化HSCs中特异性表达,是一个重要的调控HSCs活化的蛋白,并在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胡真钟立邓亮刘畅
关键词:S100A6肝星状细胞肝纤维化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对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3的mRNA表达及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中,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对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的mRNA表达及启动子活I生的影响。方法将HSC分为CREB-1表达质粒转染组(C质粒组)、s氓NA—cREB-1转染组(s质粒组)、阴性对照质粒组(N质粒组)、Forskolin处理组(FSK组)、H-89处理组(H-89组)及空白对照组,并根据加或不加入外源性TGFD3重组蛋白将以上各组再分为(TGFD3+)组和(TGFD3-)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GFβ3mRNA的表达。上述各组共转染PGL3妇sjc-TGFp3P(W质粒)或PGL3-basic-TGFB3P—mCRE(M质粒),以pRL-SV40为空白对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法检测各组TGFD3启动子活性。双侧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结果TGFD3mRNA表达结果显示,与N质粒(TGFp3-)组比较,s质粒(TGFp3-)组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至0.69fl:0.15(t=3.702,P〈0.05);与空白对照(TGFD3-)组比较,H-89(TGFD3-)组降低至0.57±0.08(t=9.490,P〈0.05);N质粒(TGFD3+)组与N质粒(TGFD3-)组、s质粒(TGFB3+)组与s质粒(TGFD3-)组、空白对照(TGFB3+)组与空白对照(TGFβ3-)组、H-89(TGFB3+)组与H-89(TGFD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404、-3.480、-2.831和-7.875,尸值均〈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s+w质粒组、N+W质粒组、C+W质粒组的TGFB3启动子活性分别为0.062±0.013、0.122±0.011、0.165±0.016,C+W质粒组TGFB3活性较N+w质粒组组明显升高(t=-3.823,P〈0.05),s+w质粒组较N+w质粒组明显降低(t=5.853,P〈0.01)lH-89+W质粒组、空白对照+w质粒组、FSK+W质粒组TGFp3启动子活性分别为0.154士0.010、0.188士0.016、0.276±0.031,FSK+W质粒组的TGFB3启动子活性较空白对照+W质粒组明显升高(t=-4.419,P〈0.05),H-89+W质�
周冠宇黄金明邓亮刘卡花李琪钱伟徐可树
关键词: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转化生长因子Β3肝星状细胞
中毒性肝病诊治的相关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中毒性肝病是指暴露于化学物质后出现的肝损伤,但必须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肝损伤,如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狭义的中毒性肝病指除外药物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合成的化合物不断产生,新的肝毒性物质也不断出现,同时,环境污染导致的肝损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邓亮徐可树
关键词:中毒性肝病肝脏毒性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外源性TGF-β3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GF-β3启动子活性和CREB-1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自反馈调节信号通路中正向调节因子的作用。方法用外源性TGF—β3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在不同时间点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法检测TGF.83的启动子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cAMP反应元件(CRE)结合蛋白1(CREB-1)和磷酸化CREB-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REB-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外源性TGF—β3处理HSC—T6后,TGF—β3启动子活性表现出时间依赖性增高,并于诱导后24h达峰值[10.68±0.57,2.2倍于对照组(4.83±0.56)]。TGF-β3启动子的基础活性下降了85%(0.73±0.03,P〈0.05)。外源性TGF-β3可在短时问内上调磷酸化CREB-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值为1)相比,15min即可见明显增加(1.5倍于对照组),1h时其表达量达到最大值(2.0倍于对照组),12h略见下降(1.9倍于对照组,均P〈0.05)。外源性TGF-β3对HSC—T6中CREB-1 mRNA和CREB-1蛋白的表达均无影响(均P〉0.05)。结论外源性TGF—β3可促进TGF—β3启动子活性增强,且CRE位点在外源性TGF—β3介导的TGF—β3启动子活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外源性TGF—β3可活化CREB-1,但不能促进CREB-1蛋白及mRNA的表达。
邓亮李莹黄金明周冠宇李琪钱伟徐可树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3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质
老年患者行ERCP后的风险性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行ERCP后的风险性,进而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笔者医院行ERCP的年龄≥60岁的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ERCP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30天的随访,根据患者术后30天内是否出现并发症对患者进行分组,未出现并发症为预后良好组,出现并发症为预后不良组。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率,并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确定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 97%,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胰腺炎、胆管感染、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单因素分析显示:胰管括约肌切开、乳头括约肌切开、导丝进入胰管、胰管造影对患者预后有影响(P <0. 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导丝进入胰管对老年患者ERCP预后存在明显影响(P <0. 05),其中乳头括约肌切开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且高于导丝进入胰管(RR=3. 159 vs RR=1. 402)。结论老年患者行ERCP治疗预后较好,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导丝进入胰管是影响老年患者ERC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田喆王新宇谢晓晶金锦莲李昕周海燕孙书林邓亮
关键词:ERCP老年患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