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立丹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淋巴
  • 4篇血友病
  • 3篇单抗
  • 3篇利妥昔
  • 3篇利妥昔单抗
  • 3篇淋巴瘤
  • 3篇骨髓
  • 3篇关节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诊治
  • 2篇文献复习
  • 2篇淋巴细胞
  • 2篇金淋巴瘤
  • 2篇霍奇金
  • 2篇霍奇金淋巴瘤
  • 2篇畸形
  • 2篇关节出血
  • 2篇关节畸形

机构

  • 15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六安市中医院

作者

  • 15篇邱立丹
  • 12篇孙莹
  • 11篇杨瑛
  • 11篇练诗梅
  • 9篇郑炜
  • 6篇于冬雯
  • 1篇宋洋
  • 1篇张阳
  • 1篇曹锡煌
  • 1篇刘伟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药物...
  • 3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连市血友病患者诊疗及生存状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大连市血友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输血相关疾病及生活状态等,探讨改善血友病患者生存状态方法。方法:对102例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血友病患者中血友病A 83例(81.37%),血友病B 19例(18.63%);51例(50.00%)有明确家族史,46例(45.10%)无家族史,5例(4.90%)家族史不详。患者首次出血中位年龄3岁,确诊的中位年龄4岁,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关节出血81例(79.41%),关节畸形52例(50.98%)。农村患者28例(27.45%),城镇患者74例(72.55%)。从未治疗者2.94%,仅在严重出血时进行治疗者68.63%,按需治疗者20.59%,预防治疗者7.84%。输血相关性病毒感染指标HBV、HCV、HIV和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率分别为9.30%、11.63%、0和1.16%,总感染率为22.09%。18岁以上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19例(18.63%),18-60岁非学生无工作者30例(29.41%),花费每年大于1万元者37例(36.27%)。结论:血友病患者存在就诊率低、诊疗延迟、治疗严重不足、致残率高、寿命低、儿童辍学率高、成人文化程度低的特点。应加强对专业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宣教及培训,提高就诊率,从而改善血友病患者的生存现状。
杨瑛郑炜于冬雯孙莹邱立丹练诗梅
关键词:血友病关节出血关节畸形
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8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大量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患者的生存期为(22.87±3.15)个月,长于对照组患者的(16.42±2.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29%,低于观察组患者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可提高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用药后不良反应明显,应酌情应用。
刘登辉孙莹邱立丹王林林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29例中、重型血友病患儿诊治情况的临床观察
2017年
目的对中、重型血友病患儿的诊治情况进行临床观察。方法以就诊于我院的29例中、重型血友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重型血友病患儿首发出血症状以自发性出血最为常见,其次为外伤、医源性出血。首次出血中位年龄为1.5岁(0.25~2岁),首次确诊中位年龄为3.5岁(0.3~13岁),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治疗者比例偏低,均采用短期小剂量次级预防治疗,预防治疗者年关节出血次数明显低于按需治疗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靶关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型血友病患儿临床症状偏重,但诊断延迟,治疗不充分。短期小剂量次级预防治疗在减少出血次数上有明显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关节病变的进展。
于冬雯杨瑛郑炜邱立丹孙莹练诗梅
关键词:血友病按需治疗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利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对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以CHOP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患者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患者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对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治疗能够得到理想临床效果,所得到治疗有效率较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相对较高,属于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邱立丹
关键词: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
替尼泊苷、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泼尼松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替尼泊苷、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泼尼松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泼尼松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替尼泊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后的超声心电图异常情况、1年及2年生存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超声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伤以及胃肠道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尼泊苷、多比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泼尼松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佘笑梅孙莹邱立丹杨瑛练诗梅
关键词:替尼泊苷多柔比星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泼尼松非霍奇金淋巴瘤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在MDS-RAEB及AML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MDS-RAEB)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MDS-RAEB及AML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CAG方案,观察组采用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外周血T淋巴细胞、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3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P=0.039<0.05)。治疗前,观察组CD4^(+)(31.68±5.46)%、CD8^(+)(32.58±4.29)%、CD4^(+)/CD8^(+)(1.02±0.23)与对照组的(31.70±5.49)%、(32.63±4.30)%、(1.01±0.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5、0.047、0.178,P=0.988、0.963、0.860>0.05);治疗后,观察组CD4^(+)(39.82±5.13)%、CD8^(+)(24.11±3.86)%、CD4^(+)/CD8^(+)(1.58±0.37)均优于对照组的(34.50±5.60)%、(28.67±3.55)%、(1.24±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63、4.919、3.879,P=0.000、0.000、0.000<0.05)。观察组发热、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脱发、腹泻、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75.36±11.20)分、社会功能评分(73.59±9.08)分、情感功能评分(78.64±8.46)分、认知功能评分(76.49±8.35)分、总体生存质量评分(74.82±9.3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4.08±10.65)、(65.34±9.75)、(67.53±9.72)、(65.43±9.82)、(65.10±9.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9、3.503、4.877、4.854、4.038,P=0.000、0.001、0.000、0.000、0.000<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MDS-RAEB及AML患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刘登辉郑炜于冬雯孙莹邱立丹杨瑛练诗梅
关键词:地西他滨CAG方案外周血T淋巴细胞
致敏的脐血源树突状细胞诱导CTL特异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9年
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MNC)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通过负载冻融的HL-60、K562细胞抗原体外诱导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HL-60、K562的杀伤作用。取脐血12份,分离MNC。在MNC中加入细胞因子GM-CSF(granulocyte mon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IL-3(interleukin3)、SCF(stem cell factor)和EPO培养4周。使用CD83、CD1a、CD11c和CDw123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前后脐血DC抗原变化及扩增情况。DC通过负载HL-60、K562白血病细胞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产生CTL。3H-TdR掺入试验测定DC免疫刺激活性,MTT法观察CTL对HL-60、K56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表明:新鲜脐血CD1a+、CD11c+、CD83+、CDw123+细胞数分别为0.27×105/ml、5.87×105/ml、1.94×105/ml、2.73×105/ml。加入上述细胞因子培养的脐血MNC分化为CD1a+、CD11c+、CD83+、CDw123+DC,经培养2-4周,DC数明显增多,分别达11.02×105/ml、28.24×105/ml、10.57×105/ml、18.7×105/ml,此后逐渐减少。细胞因子诱导脐血DC具有免疫刺激活性,且DC与CBMNC细胞比例为1∶40时的刺激活性最佳。冻融法得到的HL-60、K562白血病细胞抗原致敏DC诱导的CTL对HL-60、K56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42.04±8.46)%和(31.25±11.07)%,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入细胞因子GM-CSF、IL-3、SCF和EPO培养2-4周的脐血MNC可分化为CD1a+、CD11c+、CD83+、CDw123+DC。冻融法得到的HL-60、K562白血病细胞抗原致敏DC,其诱导的CTL对HL-60、K562细胞具有特异的杀伤作用。脐血DC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上将起到重要作用。
练诗梅郑炜孙莹杨瑛邱立丹曹锡煌张阳
关键词:脐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白血病细胞CTL
重、中型血友病患者的关节情况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重、中型血友病患者的关节情况。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诊治的63例重、中间型血友病患者的关节出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血友病A/B患者中血友病A 52例、血友病B 11例,其中重型21例、中间型42例,6例(28.57%)重型患者和14例(33.33%)中间型患者首次出血为关节出血,21例(100%)重型患者和33例(78.57%)中间型患者有关节出血史。结论血友病患者存在诊疗延迟、致残率高的关节损伤特点。血友病患者尤其是中、重型血友病患者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必要的知识宣教,可减少患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杨瑛于冬雯邱立丹郑炜孙莹练诗梅
关键词:血友病诊治关节出血关节畸形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30例经检测发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有异常增多,疑似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检测JAK2V617F基因表达,将检测结果为阳性者纳为观察组,另选取20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骨髓增殖性疾病诊断标准确诊的患者纳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学参数和临床特征。结果 30例疑似骨髓增殖性疾病的患者中有21例JAK2V617F基因表达检测结果为阳性,JAK2V617F基因突变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率、血栓形成率及脾肿大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AK2V617F基因突变在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并对预后判断和减少并发症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邱立丹
关键词:JAK2V617F基因突变骨髓增殖性疾病阳性
多发性骨髓瘤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心脏损害表现,总结其特点,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总结其超声心动图征象,并与正常对照组的心脏超声进行对比分析,回顾其病程中的心脏损害表现。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超声心动图征象表现多样,其中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观察组的左房内径(LAD)、升主动脉内径(AO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病程中存在心脏损害者13例,占28.9%;死亡9例,其中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者4例,占44.4%。结论:心脏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程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其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对临床工作者尽早识别多发性骨髓瘤的心脏损害、调整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帮助。
于冬雯郑炜杨瑛孙莹邱立丹练诗梅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