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伟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丽水学院生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大蟾蜍
  • 3篇中华大蟾蜍
  • 3篇蟾蜍
  • 3篇无尾
  • 2篇毒性
  • 2篇毒性效应
  • 2篇饰纹姬蛙
  • 2篇咪鲜胺
  • 2篇咪鲜胺锰盐
  • 2篇蝌蚪
  • 2篇无尾两栖类
  • 2篇联合毒性
  • 2篇两栖
  • 2篇两栖类
  • 2篇酶活性
  • 2篇基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机构

  • 13篇丽水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昆虫研...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13篇邵伟伟
  • 10篇林植华
  • 9篇韦力
  • 5篇雷焕宗
  • 3篇童美玲
  • 2篇郭赛男
  • 2篇陈文君
  • 1篇赵丽华
  • 1篇刘子明
  • 1篇胡开良
  • 1篇张礼标
  • 1篇丁国骅
  • 1篇郑超

传媒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生物学教学
  • 3篇丽水学院学报
  • 2篇兽类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Zoolog...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药及pH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检测法研究不同农药(醚菌酯、世清-苯醚甲环唑及其联合)的浓度和pH值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在极端酸性(pH=3.0)或碱性(pH=11.0)条件下,所有农药的不同浓度实验组的死亡率均达100%。醚菌酯在pH=9.0和pH=10.0时,各浓度实验组蝌蚪的死亡率均<10%;在pH=5.0和pH=7.0时,均表现为中等毒性。世清-苯醚甲环唑在pH=5.0、7.0和9.0时,均表现为低毒性。2种农药的联合作用在pH=5.0、7.0和9.0时也表现为低毒性。重复测量检验法(Repeated measuresANOVA)统计结果表明,农药浓度、pH值、染毒时间及其相互作用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死亡率的影响均极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农药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雷焕宗陈文君邵伟伟林植华赖秋婷韦力
关键词:农药PH急性毒性中华大蟾蜍
日本伏翼的翼型、回声定位信号及出飞时间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对日本伏翼的翼型、回声定位信号及晚间出飞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伏翼的翼型具有高翼载、低翼展比和中等偏高的翼型特征。日本伏翼发出具有1-2个谐波结构的调频型(FM)回声定位信号叫声,其叫声时程、主频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26 ms和56.27 kHz,所有叫声特征参数,个体间变异系数CVb比个体内变异系数CVw大。日本伏翼的晚间出飞时间具有明显月变化,与当地日落时间、气温呈现显著相关。通过与文献比较,发现日本伏翼的回声定位信号特征与录音状态、飞行生境有关;此外,晚间出飞时间存在一定的地理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蝙蝠回声定位信号特征的种属特异性及其生境选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邵伟伟韦力胡开良林植华张礼标
关键词:翼型回声定位叫声
饰纹姬蛙求偶鸣声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2012年5月,用SX950录音笔和Praat声音分析软件对浙江丽水繁殖季节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求偶鸣声进行录制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饰纹姬蛙发出的求偶鸣声具有单一谐波鸣声结构、多脉冲(7、9~16)及纺锤形振幅等特征;所有鸣声主频率范围为1.22~4.09kHz(n=233),且由不同脉冲数组成的鸣声主频率平均值几近相等;叫声时程随脉冲数的增加而增大,脉冲时程在不同脉冲数鸣声中的大小几近相等,但最后一个脉冲的时程大小≤其他脉冲;脉冲间隔与叫声时程则刚好相反,即叫声时程越短,脉冲间隔就越大。在7个脉冲的鸣声中,其脉冲间隔最大,脉冲率最小;而在16个脉冲的鸣声中,脉冲间隔则最小,脉冲率最大。除7个脉冲和16个脉冲鸣声的脉冲率分别与其他鸣声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外,随着叫声时程和脉冲数的增加,脉冲率也出现相应变化。在声强方面,除16个脉冲鸣声与其余所有的脉冲鸣声出现显著性差异以外,其他脉冲鸣声之间的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丽水种群与其他5个地理种群(杭州、宣城、Karnoor、Bajipe和Padil)的鸣声特征比较显示饰纹姬蛙在不同地理种群的鸣声结构相似,而鸣声主频率、叫声时程、脉冲时程及脉冲率等在6个地理种群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了解不同物种的声信号特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动物通讯行为及其进化特点。
韦力邵伟伟林植华
关键词:饰纹姬蛙
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锰盐对饰纹姬蛙蝌蚪的急性和联合毒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了解3种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和联合毒性。[方法]采用静态换水方法研究了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3种杀菌剂对饰纹姬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及其联合毒性,并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烯唑醇在24、48和72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0.80、62.40和41.20 mg/L;苯醚甲环唑的LC50分别为11.50、10.40和9.00 mg/L;咪鲜胺锰盐的LC50分别为49.30、6.40和3.00 mg/L;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对饰纹姬蛙蝌蚪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19.90、2.50和0.03 mg/L。在联合毒性试验中,烯唑醇+苯醚甲环唑的联合毒性和咪鲜胺锰盐+苯醚甲环唑联合毒性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咪鲜胺锰盐+烯唑醇联合组中除了0.6U+0.4U毒性比组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外,其他3个毒性比组均表现为拮抗作用。[结论]为进一步了解农药对两栖类的毒性影响以及农药在农业中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参考。
郭赛男童美玲陈文君邵伟伟林植华韦力
关键词:烯唑醇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锰盐联合毒性饰纹姬蛙蝌蚪
葡萄糖和维生素C对镇海林蛙蝌蚪生长及其三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营养源对动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静水实验浸泡法探究葡萄糖和维生素C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生长及其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在葡萄糖实验组共分为0.5、1.0和2.0 g/L三个浓度组,维生素C实验组共分为10.0、20.0和30.0 mg/L浓度组,另设1组加曝气水作为对照组。在葡萄糖实验组中,蝌蚪存活率在不同实验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变态时间在0.5 g/L和1.0 g/L实验组最短,分别为(43.0±4.0)d和(43.0±3.4)d,2.0 g/L实验组最长,为(46.2±5.4)d,且实验组间差异显著(P<0.05)。变态时,0.5 g/L实验组的体重和体全长最大,且各实验组间的体重差异显著(P<0.01),但体全长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在0.5 g/L实验组最高,为(9.67±1.71)mg/d,对照组最低,为(7.54±1.22)mg/d,且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维生素C实验组中,存活率在各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实验组蝌蚪的发育历期在实验第7、14、21和28天时均大于对照组。变态时间在所有的实验组相似,为43 d左右(P>0.05)。变态时,蝌蚪的体重(P>0.05)和体全长(P>0.05)在20.0 mg/L实验组和30.0 mg/L实验组最大,对照组最小,但各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蝌蚪的增重率在20.0 mg/L和30.0 mg/L实验组最高,10.0 mg/L实验组最低,但不同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生化酶活性检测中,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在葡萄糖实验组和维生素C实验组中均随实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乳酸脱氢酶(LDH)和淀粉酶(AMS)活性分别在葡萄糖的1.0 g/L实验组和维生素C的10.0 mg/L实验组达到最高。本研究结果表明,10.0mg/L维生素C或1.0g/L葡萄糖为镇海林蛙蝌蚪的最适外源物添加浓度,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和体内酶活性。该研究结果将为镇海林蛙的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数据。
韦力王海燕邵伟伟雷焕宗林植华
关键词:葡萄糖维生素C酶活性
中华鳖的热生物学研究进展概述
2017年
变温动物的热生物学研究一直是热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中华鳖是我国特种经济水产养殖变温动物,具有重要的热生物学研究价值。本文概述中华鳖卵孵化和生理与行为的热生物学研究进展。
张利双邵伟伟
关键词:中华鳖卵孵化表型特征
我国无尾两栖类蝌蚪的重金属毒理学研究进展
2015年
水体重金属污染会对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等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害,而无尾两栖类作为指示生物可对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监测。本文主要从实验常用重金属种类及无尾两栖类种类、重金属对无尾两栖类蝌蚪急性及慢性毒性效应方面总结我国近20年来无尾两栖类蝌蚪的重金属毒理学的研究概况。
童美玲郭赛男雷焕宗邵伟伟刘子明
关键词:重金属无尾两栖类蝌蚪毒理学
大蹄蝠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分析
2023年
脊椎动物基因组含有丰富的微卫星信息。本研究对翼手目动物中的大蹄蝠全基因组及其基因的微卫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含有微卫星编码序列的基因进行注释分析。结果表明,大蹄蝠全基因组大小为2.24 Gb,共含有497883个微卫星,其中,数量和比例最多的是单碱基和二碱基重复类型,分别有173953个(34.94%)和222591个(44.71%),相对丰度分别为77.78 loci/Mb和99.52 loci/Mb。微卫星数量从单碱基重复到六碱基重复单元最多的类型分别为(A)_(n)、(AC)_(n)、(TAT)_(n)、(TTTA)_(n)、(AACAA)_(n)和(TATCTA)_(n),比例分别为95.14%、55.25%、38.41%、22.17%、48.68%和20.30%。不同基因区和基因间区的数量及丰度不同,其中基因间区的微卫星数量及其丰度最大,分别为322666个和2541.57 loci/Mb,编码区的微卫星数量及其丰度最小,分别为1461个和461.98 loci/Mb。基因间区和全基因组的微卫星的分布特征相似。编码区最多的微卫星类型为三碱基重复单元,外显子最多的微卫星类型为单碱基、二碱基和三碱基重复单元。在微卫星丰度分布的位置特征分析中,基因上游500 bp、外显子、内含子和基因下游500 bp各个区域微卫星丰度分别为16400.94 loci/Mb、972.12 loci/Mb、2180.66 loci/Mb和3899.89 loci/Mb。大蹄蝠基因中含有微卫星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1461条,被注释到的基因有1226个。GO注释到63个主要功能基因中,并分配到26439个GO条目。KEGG富集最显著的是信号传导通路,含有146个基因。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大蹄蝠高质量微卫星的筛选提供参考,还将进一步为翼手目其他物种的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分析及其微卫星在全基因组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邵伟伟乔芬蔡玮林植华韦力
关键词:翼手目大蹄蝠全基因组微卫星
杀虫剂硫丹对中国虎纹蛙的毒性效应: 存活率、红细胞核异常及酶活性
2020年
农药的使用对水生动物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本文研究了有机氯杀虫剂硫丹对中国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蝌蚪的毒性效应。具体而言,首先检测了硫丹的安全浓度(SC),并在急性毒性实验中评估了硫丹的毒性等级。然后检测了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核形态异常,并在慢性毒性实验中测定了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中,随着硫丹溶液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蝌蚪的平均死亡率显著增加,即蝌蚪存活率取决于农药剂量和染毒的时长。硫丹对中国虎纹蛙蝌蚪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值为23.38μg/L,安全浓度为2.34μg/L,为剧毒性农药。在血液红细胞核异常实验中,观察到5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核异常:核碎裂、双核、不等分裂、核凹陷和核空洞。血液红细胞核异常率与农药浓度呈正相关。在酶活性检测中,三种酶的活性均受硫丹浓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硫丹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随着硫丹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硫丹对中国虎纹蛙蝌蚪具有很高的毒性,并证明了血液红细胞核异常和特定的代谢酶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生物标志物。
邵伟伟马力雷焕宗韦力林植华
关键词:硫丹毒性存活率核异常酶活性
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静态换水方法研究了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3种农药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的急性毒性及其联合毒性。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和两两联合毒性实验中,不同浓度农药对蝌蚪的死亡率影响均显著。在24 h、48 h及72 h急性毒性实验中,异丙甲草胺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9.81、28.81和25.83 mg/L,醚菌酯为1.72、1.46和1.41 mg/L,咪鲜胺锰盐为7.43、3.75和3.22 mg/L。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3种农药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8.07、0.32和0.29 mg/L。异丙甲草胺为中等毒性农药,而醚菌酯和咪鲜胺锰盐均为剧毒性农药。在两两联合的毒性实验中,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和异丙甲草胺﹣咪鲜胺锰盐均表现为中等毒性,醚菌酯﹣咪鲜胺锰盐表现为剧毒性。在24 h、48 h及72 h两两联合毒性实验中,异丙甲草胺﹣醚菌酯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8.41、15.69和13.38 mg/L,异丙甲草胺﹣咪鲜胺锰盐为15.56、10.45和8.11 mg/L,醚菌酯﹣咪鲜胺锰盐为4.17、2.84和2.00 mg/L,且其相对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42、1.41和0.40 mg/L。在联合毒性评价中,异丙甲草胺﹣醚菌酯联合组在24 h和48 h表现为拮抗作用,醚菌酯﹣咪鲜胺锰盐联合组在48 h表现为加和作用,其余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同样,重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农药浓度、染毒时间及两者相互作用对蝌蚪的存活率影响均显著。与前期发表数据进行比较,表明中华大蟾蜍蝌蚪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这些结果将为无尾类动物的毒理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韦力雷焕宗邵伟伟丁国骅童美玲林植华
关键词:联合毒性半致死浓度中华大蟾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