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军

作品数:88 被引量:516H指数:9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9篇关节
  • 17篇膝关节
  • 13篇手术
  • 12篇骨折
  • 11篇关节镜
  • 11篇关节炎
  • 10篇韧带
  • 9篇疗效
  • 9篇交叉韧带
  • 8篇软骨
  • 7篇前交叉韧带
  • 7篇细胞
  • 7篇肩关节
  • 7篇骨关节
  • 7篇骨关节炎
  • 6篇置换术
  • 6篇术后
  • 6篇内固定
  • 6篇缝合针
  • 6篇半月板

机构

  • 86篇东南大学
  • 5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江苏省中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河北以岭医院

作者

  • 88篇陆军
  • 32篇王宸
  • 25篇李永刚
  • 25篇吴小涛
  • 17篇韦继南
  • 11篇张学军
  • 10篇陈辉
  • 10篇任可
  • 9篇孔翔飞
  • 8篇茅祖斌
  • 8篇李永刚
  • 7篇李超
  • 4篇吴苏稼
  • 4篇常青
  • 4篇朱海东
  • 4篇汤文浩
  • 3篇滕皋军
  • 3篇王新颖
  • 3篇张绍东
  • 3篇施鑫

传媒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骨伤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3篇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六届中国微...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祝您健康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健康世界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6篇2017
  • 10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近年来,髋、膝骨关节炎、髋部骨折等疾病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全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rthroplasty,THA/TKA)是治疗终末期髋、膝关节疾病与老年髋部骨折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量也逐年增长。据统计,美国每年完成超过100万台关节置换术[1]。另一项研究预测,与2005年相比,2030年美国初次TKA的患者将增长673%;初次THA的患者将增长174%[2]。
亚力坤·玉苏甫耿锐吴飞苏荣彬许吉昊刘宇西季明亮陆军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疾病全髋THATKA
肩锁钩钢板内固定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本身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比较AO锁骨钩钢板和Wolter钢板对肩关节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对41例行肩锁钩钢板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钢板类型不同分为两组,AO锁骨钩钢板组18例,Wolter钢板组23例。采用改良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分别于钢板取出术前和钢板取出术后6个月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观察内固定取出是否能够改善肩关节功能,比较两种钢板对肩关节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 AO锁骨钩钢板组钢板取出前、钢板取出术后6个月的平均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7.4分(76~96分)、93.4分(78~96);Wolter钢板组平均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5.7分(76~92分)、93.1分(82~98分),两组肩关节功能在钢板取出术后6个月均有显著的改善。在钢板取出术前和术后6个月不同内固定组间肩关节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项比较发现AO锁骨钩钢板组肩关节活动范围在钢板取出前明显优于Wolter钢板组(P=0.044)。结论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模式本身会影响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而AO锁骨钩钢板对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较小。
陆军李永刚吴小涛孔翔飞陈辉王宸
关键词:内固定器锁骨钩钢板肩关节
一种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半月板缝合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半月板缝合针,包括针管、包裹针管一端的手柄和设置在手柄中的引线卡紧装置,手柄中设置有针管安装槽、穿线槽、空腔和安装孔,针管安装槽和穿线槽同轴,空腔位于针管安装槽和穿线槽之间,安装孔位于手...
李永刚韦继南陆军王宸吴小涛
文献传递
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C反应蛋白高的患者能否出院?
目的 探讨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或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
李超王宸李永刚孔翔飞陆军韩森东
关键词:C反应蛋白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
围术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治疗被引量:34
2020年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髋部骨折发病率呈明显递增趋势。高龄患者存在各种基础疾病、器官代偿能力下降等问题,增大手术与麻醉的相关风险,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营养不良是导致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预测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是发生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营养不良可导致不良的临床结局,如增加病死率和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常规行营养风险筛查;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者应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并通过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康复状况等预后指标,对营养支持治疗进行评估和优化。目前,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主体的骨科医生对于患者的营养状态并不足够重视,许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接受骨折手术的同时营养不良的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因此,加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对于改善其总体预后至关重要。国内关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起步较晚,许多医疗机构没有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开展常规的营养筛查和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方面也缺少相关临床研究与数据统计。鉴于此,介绍目前国内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状况,但由于各地区人种、生活方式、宗教文化、饮食习惯的差异。国外的研究数据并不一定适合国内的患者,为在国内开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筛查和营养治疗的研究,建立适合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营养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苏荣彬吴飞许吉昊亚力坤·玉苏甫耿锐刘宇西季明亮陆军
关键词:营养支持治疗营养风险筛查代偿能力骨科医生康复进程
牵引外固定支架复位技术在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张学军陆军
双Endobutton技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复位丢失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回顾性观察双Endobutton喙锁韧带重建手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术后复位丢失的发生率,及其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双Endobutton喙锁韧带重建手术的23例急...
陆军张学军任可季明亮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ENDOBUTTON韧带重建
代谢综合征与骨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一、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与代谢综合征的概述OA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据估计全球患病人数超过2.5亿,每年对于该病的医疗支出超过1850亿美元[1]。中老年人多发,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膝关节,其次是手部和髋关节,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2]。Wallace等[3]通过研究大量美国成人遗骸后发现,OA的发病率自20世纪中期以来增加超过2倍,然而,有证据表明,寿命延长可能不是OA发病率升高的惟一原因,与多数疾病一样,OA的发病机制涉及基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某些层面上来说,OA也符合生物学家所谓的"错配疾病"(mismatch disease)的概念,例如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改变所致的肥胖症的流行是OA公认的一个危险因素。
许吉昊季明亮任可陆军
关键词:骨关节炎代谢综合征巨噬细胞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单节段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应用MED治疗23例,应用PLD治疗40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适应证范围,病变节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MacNab评分。用配对t检验κ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D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1±0.6)年,PLD组平均随访期为(6.6±0.7)年。MED组的远期ODI、MacNab评分要好于PLD组,而MED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则明显长于或多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MED组3.49%,PLD组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MED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长期疗效好的特点,PLD临床普及率广,而MED相对学习曲线长,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风险较大,但MED的临床远期疗效高于PLD。
李永刚韦继南陆军王宸吴小涛何仕诚滕皋军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经皮椎间盘切吸术远期疗效
大鼠关节外骨隧道-游离肌腱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大鼠关节外骨隧道-游离肌腱移植模型,通过对移植肌腱和骨隧道愈合界面的组织学、生物力学和影像学分析,评价其作为早期腱-骨愈合研究模型的有效性。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左侧后肢的趾浅屈肌腱制成自体游离肌腱(移植物),植人同侧胫骨近端直径1.2mm骨隧道内建立关节外骨隧道-游离肌腱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l、2、4、6周(n=4)处死取材,组织学观察腱-界面组织形态学演变过程;于术后第2、6周(n=6)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定移植肌腱最大抗拔出应力并记录其衰竭模式,对完成生物力学测试的胫骨标本同时进行高分辨率x线成像,观察骨隧道的影像学改变。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腱-骨界面早期由一层不定形的疏松纤维肉芽组织构成,随后腱-骨界面组织厚度逐渐减小,周围的新生骨组织逐渐长人并替代肉芽组织;术后6周,腱-骨界面基本消失,移植肌腱与周围骨组织之间可见大量锚固纤维形成。术后6周肌腱平均最大抗拔出应力隧道长度比为(1.00±0.30)N/mm,明显高于术后2周组(0.35±0.17)N/mm;衰减模式在术后2周以肌腱拔出为主,而术后6周以肌腱实质性断裂为主。高分辨率x线成像显示术后2周骨隧道与周围骨间隙清晰,而术后6周骨隧道密度与周围骨相当,间隙变得模糊不清,隧道周围可见小梁骨的改建。结论大鼠关节外骨隧道内游离肌腱的愈合模式在早期与关节内十字韧带重建模型类似,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适合双侧肢体同时造模且造模术后对关节活动影响小等优点,是研究早期腱-骨愈合的良好模型。
陆军RayVanderbyJr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动物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