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强
- 作品数:47 被引量:161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香港海鸥型菌四环素耐药性及其耐药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草鱼和青蛙的肠道标本,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鉴定的方法分离出香港海鸥型菌。用纸片扩散法对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测定,用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株中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将检测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614份肠道标本中共分离出157株香港海鸥型菌,其中鱼分离株82株,蛙分离株75株,鱼和蛙的分离率分别为18.51%和43.86%。5株四环素耐药株均来自蛙分离株,其中有2株检测出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及其阻遏基因tetR,其他四环素耐药基因则未检出。tet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香港海鸥型菌的TetA蛋白同源性为100%。结论:不同宿主的香港海鸥型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该菌携带的四环素耐药基因以tetA为主,某些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仍然未知。
- 罗毓婷陈定强杨羚林勇平吴爱武
- 关键词:四环素耐药性四环素耐药基因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活动性结核诊断中的效果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在活动性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T-SPOT.TB试验的住院患者975例,对其临床资料与相关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该试验区分活动性结核的最佳阈值。结果:T-SPOT.TB试验结果显示,非活动性结核患者组(n=793)的阳性率为29.26%,活动性结核患者组(n=182)则为91.21%,表明该试验在活动性结核检测中有显著作用(P<0.001)。T-SPOT.TB试验的检测敏感度为0.912,特异度为0.707,综合而言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对检测阈值进行优化发现当ESAT-6抗原刺激后斑点数阈值为11,CEP-10抗原刺激后斑点数阈值为9时,T-SPOT.TB试验对活动性结核的检测效能为最高。结论:T-SPOT.TB试验对活动性结核诊断效果较好,并可进一步对检测阈值进行优化,以更好地服务临床。
- 陈定强杨羚向波
- 关键词: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活动性结核
-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与耐药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exo U、exo S、exo T和exo Y的携带情况及耐药相关性。方法收集2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50株、非多重耐药株50株,回顾性分析两组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PCR法检测毒力基因exo U、exo S、exo T和exo Y的携带情况及基因型别,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 PCR结果显示多重耐药株中exo T基因阳性的占100%(50/50)、exo U基因阳性的占34%(17/50)、exo S基因阳性的占56%(28/50)、exo Y基因阳性的占90%(45/50);非多重耐药株中exo T、exo U、exo S、exo Y基因的阳性率分别是100%(50/50)、36%(18/50)、62%(31/50)和86%(43/50);铜绿假单胞菌中有57%(57/100)为exo U-/exo S+/exo T+/exo Y+型,有30%(30/100)为exo U+/exo S-/exo T+/exo Y+型,未检出exo U和exo S同时为阳性或阴性的菌株。结论 exo T和exo Y基因普遍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株中,多重耐药株和非多重耐药株的exo U、exo S、exo T及exo Y基因携带率无明显差异。
- 蒋月婷欧阳浩新吴爱武陈定强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毒力基因
- 16S rDNA序列分析在临床不常见细菌鉴定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建立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临床不常见细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其可靠率在99%及以上的常见细菌10株和常规方法难以鉴定或少见菌17株。通过PCR扩增16SrDNAv3.v4区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序列与16SpathDB2.0数据库上已知细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细菌种属。当v3.v4序列片段不能明确鉴定细菌时,结合16SrDNA长片段测序及管家基因dnaJ和rpoB的序列做进一步分析。结果经16SrDNAv3.v4区序列分析,10株(100%)临床常见菌都能鉴定到种水平,其可靠性大于98.0%。17株不常见菌株中,10株(58.8%)细菌只与1种菌相似性大于98.0%,成功鉴定到单个种水平;6株(35.3%)细菌与不止1种菌的相似比大于98.0%;1株菌与已知菌相似性在96.0%~98.0%之间只能鉴定到属(棒状杆菌)。进一步结合16SrDNA长片段及管家基因dnaJ和rpoB的序列分析,所有菌株均可鉴定到单个种水平。结论结合16SrDNA和管家基因序列分析,可用于临床常见及不常见细菌的分子鉴定。
- 宋金龙林勇平梁颖罗娅莎陈定强刘忠民
- 关键词:管家基因
- 住院患者肠道宏基因组中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的调查
- 2012年
- 目的通过检测住院患者肠道宏基因组中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分析耐药基因的发生与演化机制。方法提取50例住院患者大便的宏基因组DNA,应用多重PCR及核酸电泳的方法进行检测,统计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共有26例存在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包括TEM、SHV、OXA-1、CTX-M-G1、CTX-M-G2、CTX-M-G9、CTX-M-G8/25、LAT/CMY基因等,而VEB、PER、GES、OXA-48、IMP、VIM和KPC基因均未检测到。另外,某些患者的宏基因组DNA样品中还检测到多个耐药基因共同存在。结论住院患者肠道宏基因组中存在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是临床分离菌株中耐药基因的来源之一。
- 杨羚戴丽萍罗毓婷林勇平陈定强
- 关键词:多重PCRΒ-内酰胺酶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分布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生物室分离出的头孢他啶耐药(MIC≥16)的铜绿假单胞菌111株,分析其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特点和多重耐药情况,采用表型确证试验筛选产ESBLs的菌株,并对表型试验阳性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检测。结果 111株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不敏感率如下:哌拉西林94.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0.8%、头孢吡肟81.1%、氨曲南91.9%、美罗培南72.7%、亚胺培南72.9%、庆大霉素55.9%、妥布霉素41.4%、阿米卡星31.5%、环丙沙星73.0%、左旋氧氟沙星66.7%;ESBLs表型确证试验阳性菌株共23株,阳性率为20.7%;用多重PCR对23株表型试验阳性菌株进行检测,发现20株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阳性,其中19株为PER型,5株为TEM型,4株同时携带PER型和TEM型耐药基因。结论头孢他啶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率高,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敏感率则稍低,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其ESBLs基因可表现为不同的耐药基因型,不同的ESBLs基因型可出现在同一株细菌中;本院铜绿假单胞菌ESBLs基因以PER型最常见。
- 向波陈定强徐霞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 丹参酮胶囊对临床细菌分离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 目的 探讨丹参酮胶囊单独及联合用药时,对革兰氏阳性(G+)球菌、革兰氏阴性(G-)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以琼脂稀释法测定丹参酮胶囊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无乳链球菌、肠球菌)和阴性...
- 梁伟雯陈源梁颖蒋月婷刘忠民陈定强林勇平
- 关键词:丹参酮胶囊最低抑菌浓度联合用药
- 嗜肺军团菌分子遗传学研究系统的建立
- 嗜肺军团菌是军团病的致病菌,其致病性在于它可在肺巨噬细胞中进行胞内繁殖,并导致巨噬细胞裂解和凋亡。自从被发现以来,该菌以其独特的胞内寄生行为以及毒力分泌系统引起了各国细菌遗传学学家的兴趣,成为细菌胞内繁殖研究的模式生物之...
- 陈定强
- 关键词:嗜肺军团菌电转化高拷贝质粒分子遗传学
- 文献传递
- 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在西方兴起并广泛用于医学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优点。文章将对PBL教学的定义、方法和过程进行介绍,探讨在医学教育中开展PBL教学的必要性。
- 杨羚刘忠民陈定强
- 关键词:PBL教学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 多重耐药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检测和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60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选择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研究对象,用多重PCR法进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检测出耐药基因qnrA型2株,qnrB型耐药基因15株,aac(6’)-Ib基因9株,其中aac(6’)-Ib—cr型耐药基因5株。其中有1株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到同时含有qnrA和aac(6’)-Ib—cr基因;还有3株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到同时含有qnrB和aac(6’)-Ib—cr基因。未检测到qnrC、qnrD、qnrS、qepA型的耐药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含有多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 杨羚戴碧云罗毓婷陈定强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