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儿童
  • 5篇体层摄影
  • 4篇影像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螺旋CT扫描
  • 3篇动脉
  • 3篇诊疗
  • 3篇肾动脉
  • 3篇肿瘤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胰腺
  • 2篇肉瘤
  • 2篇胚胎
  • 2篇胚胎性
  • 2篇未分化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静脉

机构

  • 18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18篇陶然
  • 15篇孙雪峰
  • 12篇袁新宇
  • 7篇杨梅
  • 6篇吴朔春
  • 5篇仪晓立
  • 4篇郭红伟
  • 4篇刘海霞
  • 2篇张晓伦
  • 2篇刘霞
  • 2篇钟雪梅
  • 2篇李龙
  • 2篇杨洋
  • 1篇马洪元
  • 1篇王新宁
  • 1篇邹继珍
  • 1篇陆颖霞
  • 1篇白振华
  • 1篇董宁
  • 1篇郭宏伟

传媒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肠CT造影对儿童克罗恩病临床活动分期的评价
2024年
目的 探讨小肠CT造影(CTE)对儿童克罗恩病临床活动分期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0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3例临床确诊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及CTE影像学资料,依据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分为4组(缓解期11例、轻度活动期47例、中度活动期14例、重度活动期11例),收集CTE的各项参数指标,并分析CTE评估与儿童克罗恩病活动度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4组CTE影像表现中,病变肠管范围(χ^(2)=49.934)、肠壁强化方式(χ^(2)=56.561)、肠管狭窄程度(χ^(2)=31.932)、肠壁厚度(χ^(2)=46.535)、肠周淋巴结肿大(χ^(2)=17.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活动期病变(轻-重度活动期)CTE影像表现为受累肠管范围大(>50 mm)(31例,37.3%)、肠壁分层强化多见(27例,32.5%)、肠腔狭窄(<5 mm)(19例,22.9%)及肠壁明显增厚(>5.0 mm)(54例,65.1%)、肠周淋巴结肿大(>7 mm)(16例,19.3%)出现比例高。其中病变肠管范围(r=0.500)、病变肠壁强化方式(r=0.574)、肠腔狭窄(r=0.316)、肠壁增厚(r=0.533)与儿童克罗恩病临床活动分期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随着病变肠管范围增加、病变肠壁强化方式(均匀-分层)、肠腔狭窄及肠壁增厚程度加重,临床活动分期也逐渐加重,以上4项指标可作为反映儿童克罗恩病活动分期的特征性指标。
吴朔春钟雪梅仪晓立陶然杨梅孙雪峰
关键词:克罗恩病儿童
儿童卵巢颗粒细胞瘤CT及临床表现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儿童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女性卵巢颗粒细胞瘤患儿的术前CT和相关临床表现,观察卵巢肿物的性质、大小、钙化、强化程度、有无瘤内血管、子宫大小、盆腔积液及增大淋巴结等影像学特征。结果1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儿以腹痛、性早熟或男性化等相关症状就诊;9例术前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2例血清睾酮水平升高。CT平扫表现为实性肿物2例、囊实性8例、囊性肿物2例,长径中位数为82.50(46.75,111.00)mm;肿瘤内钙化1例;盆腔内大量积液2例,子宫增大9例。增强扫描肿物实性成分明显强化,9例内见纡曲血管影,囊性肿物均无明显强化;未见淋巴结明显增大。结论结合特异性内分泌症状及相关激素水平、肿瘤标记物改变,CT发现儿童血供丰富的卵巢肿物、伴子宫体积增大高度提示卵巢颗粒细胞瘤。
陶然杨梅袁新宇杨洋郭红伟刘海霞
关键词:儿童卵巢肿瘤粒层细胞瘤
螺旋CT扫描在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诊疗中应用价值初探
目的 初步探讨螺旋CT扫描在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例影像资料完整且经术中造影证实并接受手术治疗的CEPS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CT、术中造影及术后CT的异同。结果 3例CE...
陶然孙雪峰袁新宇
关键词:门腔静脉分流ABERNETHY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儿童胰母细胞瘤的B超与CT表现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儿童胰母细胞瘤(PB)的超声、CT影像特点,提高对PB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搜集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例儿童PB,女5例、男4例;年龄2个月~13岁,中位年龄4.1岁。分析所有患儿的超声及CT影像表现,对病灶部位、大小、质地、包膜、钙化、与周围组织关系、淋巴结与术中及术后病理进行符合性比较,对肿瘤大小的比较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肿瘤直径30~95 mm,中位直径40 mm。6例位于胰腺头部,3例位于胰腺体尾部;1例囊性,2例囊实性,6例实性;5例钙化;5例有包膜。3例肿瘤有周围血管、胆道及肠管浸润。2例有肿大淋巴结,其中1例转移。超声及CT在显示肿瘤位置、质地及钙化方面没有差异;超声、CT测量肿瘤的最大径与肿瘤实际直径的ICC=0.90,三者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肿瘤包膜超声显示5例,CT仅显示3例。CT显示5例钙化的形态,2例肿瘤周围肿大淋巴结,2例腹腔积液,1例门脉侧支循坏开放;超声没有提示。超声及CT均未能明确显示周围组织结构的直接浸润征象,但是均显示3例胆道系统扩张。结论PB典型表现为有包膜的胰腺实性肿块,伴有坏死囊变及钙化。超声在显示肿瘤的包膜结构时略优于CT,CT则显示肿瘤钙化、周围组织关系及淋巴结更清晰直观,且无操作者依赖性。
杨梅袁新宇孙雪峰苏英姿李龙陶然
关键词:胰腺肿瘤体层摄影技术儿童
螺旋CT扫描在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诊断及手术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初探被引量:1
2017年
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congenital ex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CEPS)是由于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所致,门静脉系统血流通过肝外异常分流道,部分或完全直接回流入腔静脉系统的先天发育畸形.CEPS十分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共报道100余例,多为个案报道,对于螺旋CT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鲜见报道.笔者结合术中门静脉系统造影,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治疗的CEPS术前、术后CT表现,初步探讨螺旋CT在术前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陶然孙雪峰袁新宇陈兴海董宁郭宏伟刘海霞
关键词:螺旋CT扫描手术治疗术前诊断门静脉系统
儿童肾动脉的CT观测
陶然孙雪峰袁新宇郭红伟刘霞
国人儿童正常肾动脉的多排螺旋CT测量及意义
目的 通过观测儿童正常肾动脉CT图像,得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肾动脉正常值。方法 选取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无肾脏及相关疾病的儿童284名,按年龄分为5组,观测肾动脉支数、肾动脉起始位置、肾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下夹角、肾动脉起始...
陶然孙雪峰袁新宇郭红伟刘海霞
关键词:肾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儿童
螺旋CT扫描在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诊疗中应用价值初探
陶然孙雪峰袁新宇
基于MRI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膝关节骨髓水肿特点及转归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受累膝关节的骨髓水肿发生率、分布及其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128例JIA患儿,共纳入136个膝关节,收集患儿临床信息。将膝关节分为8个解剖区,依据JIA MRI评分系统(JAMRIs)对各区域骨髓水肿征象进行评分并计数。根据MRI中是否存在骨髓水肿,将患儿分为骨髓水肿组(36例)和无骨髓水肿组(92例),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组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观察随访骨髓水肿的预后转归。结果:136个关节中37个关节出现骨髓水肿征象(27.2%)。骨髓水肿组和无骨髓水肿组间患儿年龄分别为(8±4)、(6±4)岁,病程分别为9(3,22)、4(2,1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t=-2.63,P=0.010;病程:Z=-5.78,P=0.013)。23个(62.2%,23/37)膝关节的骨髓水肿为多部位同时受累,按受累频数由多到少依次为胫骨外侧平台17个、股骨外髁承重面16个、胫骨内侧平台和股骨内髁侧面均为15个、股骨内髁承重面12个、股骨外髁侧面8个、髌骨外侧7个、髌骨内侧5个。股骨内髁侧面受累时MRI评分以1分为主(8/15)。15个进行随访的骨髓水肿膝关节随访间隔为(7±3)个月,12个月内病变消失10个、好转3个、进展2个。结论:JIA受累膝关节的骨髓水肿征象发生率较低,年长儿、病程长者好发,分布以关节承重面好发,经规范治疗后总体预后良好。
杨洋陶然仪晓立王新宁袁新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幼年特发性关节炎骨髓水肿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经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后MRI表现与排便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经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后MRI表现与排便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经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且当前年龄大于3岁的无脊髓发育畸形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的MRI图像。42例患儿的中位年龄为4岁(3~16岁),接受手术时中位年龄为5个月(3个月~13岁),接受MRI扫描的中位时间为术后3个月(2~5个月)。MRI图像分析内容包括直肠肛管与高位横纹肌复合体及低位横纹肌复合体的位置关系、肛管直肠角、直肠最大径、直肠肛管与横纹肌复合体间有无脂肪疝入、盆底肌肉发育情况等。统计分析不同MRI影像特征在不同排便功能指数(包括自主控便、污粪、便秘及排便功能)之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直肠肛管与高位横纹肌复合体中心的位置关系在不同的自主控便、污粪及排便功能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直肠角在不同的自主控便、污粪、便秘及排便功能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肛管与低位SMC中的位置关系、直肠最大径、盆底相关肌肉的发育情况、直肠肛管与SMC间有无脂肪疝入等在不同的自主控便、污粪、便秘及排便功能分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MRI检查显示直肠肛管偏离高位横纹肌复合体提示患儿预后不良,而盆底肌肉发育良好并不足以保证术后排便功能良好;术后MRI图像所测得肛管直肠角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
陶然李颀袁新宇李龙白振华刘海霞
关键词:直肠肛门疾病腹腔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