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奕涛

作品数:20 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卫生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10篇梗死
  • 6篇超声
  • 5篇多普勒超声
  • 5篇血压
  • 5篇颅多普勒
  • 5篇颅多普勒超声
  • 5篇经颅多普勒
  • 5篇经颅多普勒超...
  • 4篇动脉
  • 4篇缺血
  • 4篇脑梗死后
  • 4篇急性
  • 3篇血性
  • 3篇抑郁
  • 3篇卒中
  • 3篇高血压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硬化

机构

  • 12篇暨南大学第二...
  • 10篇深圳市人民医...

作者

  • 20篇何奕涛
  • 10篇郭毅
  • 7篇蔡智立
  • 4篇唐冰杉
  • 3篇姜昕
  • 3篇马可夫
  • 3篇陈思言
  • 3篇王玉珍
  • 2篇杨焱
  • 2篇王玉珍
  • 1篇付学军
  • 1篇邹良玉
  • 1篇徐穗莲
  • 1篇黄敏
  • 1篇张莹
  • 1篇梁宇彬
  • 1篇常鑫

传媒

  • 5篇中国基层医药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广东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巴曲酶治疗对预防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讨在静脉应用巴曲酶的同时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连续监测责任血管,是否可通过其超声波的理化效应增强巴曲酶预防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疗效。方法 100例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及静脉巴曲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巴曲酶治疗时应用TCD连续监测责任血管。除去失访患者,最终对照组47例及观察组43例患者纳入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线特征、治疗后3 d的血纤维蛋白原值、治疗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PIS发生率;最后应用多因素分析探讨在静脉应用巴曲酶的同时使用TCD连续监测责任血管是否是预防PI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1周的血纤维蛋白原值、NIHSS评分、1周内PI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3、0.002、0.049);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静脉应用巴曲酶的同时使用TCD连续监测责任血管是预防PI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应用巴曲酶治疗的同时使用TCD对责任脑血管连续监测1 h能够增强巴曲酶的降纤作用,有效减少PIS发生。
何奕涛蔡智立曾思琳陈思言梁宇彬黄敏杨焱郭毅
关键词:巴曲酶经颅多普勒超声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全天麻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全天麻胶囊对高血压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全天麻胶囊配合降压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降压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0d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颅内血管血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对照组分别为7例、12例、6例、8例、75.8%,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0,P〈0.05)。治疗20d后,对照组MCA、ACA、PCA、BA、VA平均流速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MCA、ACA、PCA、BA、VA平均流速均低于对照组(t=-2.65、-2.44、-3.92、-3.31、-4.68,均P〈0.05)。结论全天麻胶囊配合降血压药较单用降压药治疗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脑血流状态。
王玉珍何奕涛蔡智立
关键词:高血压脑血管循环全天麻胶囊
基于正念减压法的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正念减压法的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给予常规脑梗死护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正念减压法的心理干预,干预3周后比较两组24 h平均血压、平均动脉压、晨峰血压值,同时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的PanKin量表(modified rancin scale,m RS)、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指数、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五因素正念度量表评分。结果:晨峰血压值、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24 h平均动脉压(24hMAP)干预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NIHS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Barthe指数、Fugl-Meyer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FFQM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正念减压法的心理干预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压,同时有利于患者卒中后肢体康复和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正念水平。
徐穗莲徐穗莲何奕涛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高血压心理干预焦虑抑郁
自发性颈动脉夹层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22年
颈动脉夹层按病因可分为外伤性颈动脉夹层和自发性颈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SCAD)。SCAD往往病因较为隐匿,可能是内在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怀疑SCAD的患者,需要尽可能找出更多可能的危险因素,干预可控的危险因素,对于合并不可控的危险因素时避免颈部轻微创伤,从而尽量预防SCAD的发生。因此本文拟就SCAD的相关危险因素做一综述,以指导临床诊疗。颈动脉夹层按病因可分为外伤性颈动脉夹层和自发性颈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SCAD)。SCAD往往病因较为隐匿,可能是内在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高血压、偏头痛、急性感染、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是SCAD比较明确且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纤维肌发育不良及颈动脉弯曲度增加是SCAD比较明确但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免疫调节紊乱、脂代谢紊乱、季节因素、遗传及基因突变等是有待进一步论证的SCAD可能危险因素。
黄康玲杨苗娟张慧蔡智立何奕涛
关键词:颈动脉夹层高血压病偏头痛基因突变
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脑微出血(CMBs)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类型,超过一定负荷可能会增加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及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同时会影响患者的执行功能、注意力、记忆力等。本文总结CMBs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以期对CMBs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何逸博黄康玲杨苗娟张慧何奕涛
关键词:脑微出血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211例连续纳入的脑梗死患者进行MoCA测评及检测血清hs-CRP水平,根据血清hs-CRP水平分为A组(血清hs-CRP增高组)及B组(血清hs-CRP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MoCA评分的差异,同时对入选患者的MoCA评分及血清hs-CR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患者MoCA评分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MoCA分值与血清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216,P=0.002)。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越高,脑梗死后的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何奕涛郭毅
关键词: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超敏C反应蛋白
氟西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氟西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连续收集有效病例2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氟西汀(20 mg/d)及脑梗死二级预防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脑梗死二级预防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100例,治疗组124例,随访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水平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同时评估治疗前后FPG、Hb A1c改善程度与HAMD评分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治疗前FBG、Hb A1c、HAMD评分比较未见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FB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Hb A1c水平及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14±1.12 vs.7.71±1.72,P=0.036;4.00 vs.5.50,P=0.046);所有入选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降低程度与FBG及Hb A1c水平改善程度未见显著相关(r=0.093,P=0.332;r=0.112,P=0.242)。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氟西汀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且其对血糖的改善作用与其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并无显著相关性。
何奕涛蔡智立杨焱曾思琳陈思言唐冰杉姜昕郭毅
关键词:氟西汀糖尿病脑梗死抑郁
嗜酸性粒细胞对AECOPD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在AECOPD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09月至2015年09月收治的125例AECOPD患者,根据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组55例,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组70例,统计两组血气、肺功能、血常规、住院天数、机械通气、病死率、出院率、再入院率。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组与非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组比较,住院天数(13.35±6.49 vs 7.38±2.96)、机械通气率(38.2%vs 11.4%)、病死率(29.1%vs 7.1%)、再入院率(27.5%vs 3.1%),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036±0.017 vs 0.069±0.029,P=0.000);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可成为评估AECOPD患者预后的一种简易标志物,值得临床推广。
何浪涛何奕涛
关键词: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嗜酸性粒细胞预后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脑动脉硬化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动脉硬化程度对新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170例连续纳入的疑诊脑动脉硬化症的神经内科门诊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随访6个月,评价动脉硬化程度与6个月内新发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所示脑动脉硬化程度与6个月内新发脑梗死的相关系数为0.575(P<0.05),呈正相关。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脑动脉硬化程度越高,6个月内新发脑梗死的可能性越大。
王玉珍何奕涛
关键词:脑梗死超声检查多普勒颅内动脉硬化
脑梗死后认知损害与神经功能恢复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评价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脑梗死患者211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评结果分为无认知损害组46例及认知损害组165例,比较2组患者入选时和随访3个月时的Barthel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并评估MoCA分值与BI和NIHS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在入选时及随访3个月时,无认知损害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且BI评分高于认知损害组患者(P<0.05),BI及NIHS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大于认知损害组(P<0.05);入选时及随访3个月时,所有患者MoCA分值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与BI评分呈正相关,与BI及NIHSS评分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后的认知功能损害会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何奕涛邹良玉付学军唐冰杉张莹马可夫郭毅
关键词:脑梗死认知功能损害神经功能恢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