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啸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大连周家沟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被引量:2
- 2012年
- 分析了辽南大连周家沟黄土剖面的常量元素、CaCO3、pH值、有机质,并与相关反应的环境变化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周家沟黄土与黄土高原化学成分及含量相差不大,元素差异反映沉积期后气候环境因素不同;元素迁移和积聚在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中表现不同,说明在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气候发生由温湿变为冷干的明显变化;氧化物比值综合参数表明,周家沟在晚更新世气候总的变暖趋势下经历了三次气候旋回波动。
- 刘亮张威刘啸王美霞
- 关键词:地球化学元素黄土
- 白马雪山第四纪冰川地貌与冰期初步划分
- 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部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三江并流”中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受西南季风和当地复杂的地形条件影响,白马雪山气候类型多样,从海拔4500m以上的高寒气候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m左右降水量仅为...
- 刘啸
- 关键词:白马雪山第四纪冰川冰川地貌古气候环境
- 文献传递
- 辽东半岛黄土年代地层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在中国东部山前丘陵平原区的黄土堆积研究中,辽东半岛的黄土地层年代研究虽有一些成果,但不如黄土高原以及其他地区陆架黄土地层年代清晰明确,其年代数据不够完善。因此,本文基于辽东半岛黄土年代地层特征研究,认证本地区的黄土地层为中更新世早期开始形成的午城黄土和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同时指出本地区的黄土地层由于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更多的测年手段进行高分辨率的年代地层研究。
- 毕伟力张威刘啸贺明月刘蓓蓓
- 关键词:辽东半岛黄土年代地层
- 辽南地区环境磁学特点与环境演化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对辽南滨海地区的周家沟黄土剖面采集的土样进行磁化率测量,并与中国东部滨海其他地区和黄土高原洛川黄土磁化率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到本地区基本与山东长岛磁化率值相同,且略低于镇江下蜀黄土和浪岗山黄土。且本地区磁化率值和变化幅度都明显小于洛川黄土,说明了两地间黄土物源差异和黄土形成时期气候差异。
- 刘啸张威宋亚楠李媛媛刘亮
- 关键词:环境磁学磁化率更新世
- 秦岭“太白冰期”冰坎宇宙成因核素^(10)Be定年被引量:6
- 2014年
- 太白山(3767 m)是我国东部公认发育过第四纪冰川的山地,研究该区的第四纪冰川发育历史以及规模对第四纪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本区的第四纪冰川发生时代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外国学者Rost在黑河谷地上游的内侧碛垄进行热释光(TL)断代,认为冰川发生的时限距今大约19 ka,对应末次冰盛期.本文运用陆生宇宙成因核素法(TCN)对三爷海、二爷海冰坎基岩暴露面进行了10Be定年,时代距今为18.62±1.08~16.87±0.95,16.88±1.08~15.07±0.92 ka,表明该区在末次冰期晚期经历了显著的冰川作用.根据三爷海到二爷海的直线距离和高差以及两级冰坎的平均暴露年代,在不考虑晚冰期和冰后期气候差异的情况下,推断冰川在水平和垂向上的退缩速度分别为0.396和0.09 m a?1,冰川在0.73~1.3 ka之间脱离山顶,永久积雪从此消失不见.
- 张威刘亮刘啸赵徐刘蓓蓓
- 关键词:末次冰期
- 白马雪山发育现代冰斗冰川的条件基础及其发育特征被引量:2
- 2012年
- 位于横断山脉中部的白马雪山是著名的世界遗产地——三江并流中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依据2011年5月对白马雪山冰川环境的考察,发现白马雪山4 200 m以上部分区域有终年积雪覆盖,根据Ohmura对70条中高纬现代冰川的相关研究所得出的山岳冰川雪线处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此关系也被Hebenstreit用于计算台湾部分偏低纬度的山地现代雪线计算)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数据,计算出白马雪山现代理论雪线位置大概为4 800 m,低于山体顶峰海拔高度。且位于4 800 m以上的部分地形适合冰川发育,依据这些可形成冰川的理论条件,可见白马雪山部分较高地区至今仍有小规模的现代冰川发育。白马雪山现代冰川变化以及终年积雪分布特征反映了一段时间内当地的气候环境变化。
- 刘啸刘亮毕伟力刘蓓蓓
- 关键词:白马雪山现代冰川
- 基于年代学约束的白马雪山晚第四纪冰川作用被引量:12
- 2015年
- 白马雪山(5429m)地处横断山脉腹地,海拔3800m以上保存着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重建西南季风影响区的环境演变历史以及区域冰期-间冰期系列对比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野外地貌调查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ESR)相结合的方法,查明白马雪山第四纪冰川发育的地貌特点,并对研究区的冰期系列进行划分.结果显示,白马雪山晚第四纪以来至少发生5次冰川作用,分别为中梁赣冰期(475±62ka,MIS 12);倒数第二次冰期(MIS 6),年代分别为166±22ka、142±17ka、209±23ka、153±15ka、120±16ka和180±20ka;末次冰期早期(MIS 4),年代分别为57±6.8ka、67±8.7ka、81±11ka、77±11ka和64±7.7ka;末次盛冰期(19±2.5ka,LGM,MIS 2)以及全新世新冰期/小冰期(MIS 1).研究区的冰川作用与青藏高原的脉动式抬升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 张威毕伟力刘蓓蓓刘啸张兵李超
- 关键词:白马雪山ESR测年冰川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