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亮

作品数:35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冰川
  • 7篇第四纪
  • 7篇冰期
  • 6篇气候
  • 5篇地貌
  • 5篇末次冰期
  • 5篇古气候
  • 4篇冰川地貌
  • 3篇第四纪冰川
  • 3篇东亚季风
  • 3篇青藏高原
  • 3篇晚第四纪
  • 3篇季风
  • 3篇冰川作用
  • 2篇支护
  • 2篇抬升
  • 2篇年代学
  • 2篇气候重建
  • 2篇青藏
  • 2篇辽东半岛

机构

  • 35篇辽宁师范大学
  • 6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鞍山师范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省地质调...

作者

  • 35篇刘亮
  • 25篇张威
  • 8篇刘蓓蓓
  • 4篇刘啸
  • 4篇柴乐
  • 3篇杨蝉玉
  • 3篇崔之久
  • 3篇刘锐
  • 3篇李亚鹏
  • 3篇李洋洋
  • 2篇董应巍
  • 2篇于治龙
  • 2篇张绍波
  • 2篇杨蝉玉
  • 2篇王斯文
  • 1篇毕伟力
  • 1篇方晶
  • 1篇王美霞
  • 1篇师源凰
  • 1篇李永化

传媒

  • 4篇冰川冻土
  • 4篇第四纪研究
  • 3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探矿工程(岩...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季风影响区末次冰期冰川作用的控制性因素被引量:4
2015年
东亚季风气候控制下的山地与岛屿冰期历史、冰川规模及其分布规律对深入探讨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生机制以及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最新的绝对年代结果显示,中国东部及东亚沿海岛屿山地(包括中国台湾岛,日本本州岛、北海道,朝鲜盖马高原,俄罗斯远东山地等)的冰期启动与消亡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均严格控制在末次冰期范围之内,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4至2,冰川的发育规模在末次冰期早中期(MIS3/4)大于末次冰盛期(MIS2)。对研究区各山地和岛屿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的基本特点进行比较后,明确了影响东亚季风影响区冰川作用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有:气候因素、构造因素、纬度因素和海陆位置等,它们控制着末次冰期冰川的发生、分布与期次。在此控制性因素影响下,东亚低海拔山地不会出现比末次冰期更早的冰川作用。
张威刘锐刘亮
关键词:东亚季风
云南千湖山第四纪冰川作用与环境演变
本文对云南千湖山第四纪冰川作用与环境演变进行了探讨。千湖山(4249 m)是横断山脉中段保存确切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山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对于研究青藏高原边缘山地冰川发育与气候和构造之间的耦合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刘亮
关键词:区域地质末次冰期构造抬升冰川作用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缘玛雅雪山晚第四纪冰川发育的气候和构造耦合被引量:7
2015年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玛雅雪山(海拔4 447 m)保存着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野外地貌调查与光释光测年方法相结合,确认玛雅雪山晚第四纪主要经历3次冰川作用:第Ⅰ组冰碛时代为新冰期;第Ⅱ组冰碛物年龄为(23.2±1.0)ka,其上覆泥石流年龄为(2.9±0.3)^(2.3±0.1)ka,上层土壤年龄为(3.6±0.2)ka,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2阶段(MIS 2)的末次冰盛期(LGM);第Ⅲ组冰碛年龄为(42.6±1.9)^(45.7±3.0)ka,属于末次冰期中冰阶,对应MIS 3中期.采用最新综合因子法计算玛雅雪山现代冰川物质平衡线为海拔4 605 m.依据冰川地貌形态,计算末次冰期平衡线为海拔3 800 m.通过庄浪河阶地的拔河高度及各级阶地的年代,以河流的下切速率代表玛雅雪山的抬升速率,计算得到末次冰期中期以来玛雅雪山抬升了50~60 m.利用玛雅雪山周边的达里加山和太白山冰川漂砾的10Be数据近似代表流域侵蚀速率,推算出玛雅雪山剥蚀速率大约为29 mm·ka-1,推断MIS 3以来流域的剥蚀量为1~2 m.综合末次冰期中期以来的构造抬升量和剥蚀量,恢复末次冰期中期时的流域高度为海拔4 200 m,平衡线高度为海拔3 750 m.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在MIS 3时,流域平均高度已经在平衡线之上,在流域平均高度到主峰之间冰川开始积累,发育冰川.结合其他环境指标综合推断,玛雅雪山晚第四纪冰川的发育是气候和构造耦合的产物.
刘蓓蓓张威崔之久刘亮
组合支护方式在大连地区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大连地区的土层结构较为复杂,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采用组合支护方式。在某工程中,通过进行对于两种情况下的基坑稳定性计算、支护方案设计以及后期施工效果的观测,验证了人工挖孔桩与劲性桩相结合、管式锚杆与锚索相结合、挂网喷射混凝土的联合支护方式对于复杂土层结构的深基坑支护具有良好的效果,是组合支护方式在大连地区深基坑支护中的成功应用。
张绍波刘亮柯善鸿陈晨
关键词:深基坑人工挖孔桩劲性桩锚索
辽宁南部金州地区距今13.5 ka以来古植被古气候变化被引量:3
2021年
全新世的穿时性在我国季风区一直备受关注,辽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较为缺乏,针对其变化细节的研究很必要。本文基于辽南金州地区一处总厚为354 cm的山间盆地沉积剖面,以220 cm以上的湖沼相沉积的AMS14C年代、岩性、孢粉及硅藻的综合分析,确定该剖面为全新世湖沼-泥炭相淡水沉积。研究表明,西团瓢湖相沉积形成于13500 cal.a B.P.前后,该地区植被主要经历了榆-栎阔叶林到针阔混交林两个演替阶段,基于孢粉记录的气候变化过程经历了新仙女木寒冷干燥期、早-中全新世温暖湿润期、晚全新世从温暖湿润到寒冷干燥过渡期以及现代寒冷干燥期这4个阶段,其中晚全新世1387~1529 cal.a B.P.是该区的泥炭发育的起始期。该研究进一步展示了辽南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细节,为研究本区全新世以来环境演变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马瑞丰张威金培红方晶刘亮杨蝉玉柴乐张俊
关键词:孢粉东亚季风气候重建植被重建
滇西北地区典型山地冰期启动时间及冰川规模探讨
张威刘蓓蓓刘亮
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研究
辽宁省面临渤、黄二海,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海岸线全长2290km,占全国的12%,辽宁省所辖的14个地级市中有6个在沿海,境内将近三分之二的土地距离海岸线100km以内。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提出...
刘亮
关键词: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良性互动主成分分析法
文献传递
川西螺髻山清水沟倒数第二次冰期以来的冰川规模与古气候重建被引量:2
2021年
川西螺髻山清水沟保存着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末次冰期早期(MIS4)和末次冰期晚期(MIS2)较为完好的冰川沉积序列,该序列为螺髻山地区晚第四纪古环境重建提供了直接依据。基于野外地貌考察和冰川地貌特征确定出古冰川分布范围,计算古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LA),应用P-T模型和LR模型计算出各冰期时段的气温与降水。结果显示:清水沟MIS6、MIS4和MIS2的冰川面积分别为3.44km^(2)、2.22km^(2)和1.20km^(2),冰川体积分别为0.19km^(3)、0.12km^(3)和0.07km^(3)。各期次的古ELA分别为3132m、3776m和3927m,相对于现代ELA分别下降了1716m、1071m和920m。冰川规模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MIS6气温大幅下降(8~12℃)是导致该阶段冰川规模最大的原因;MIS4降水为现在的80%左右,而气温下降幅度(6~7℃)小于倒数第二次冰期,冰川规模小于倒数第二次冰期;MIS2降水仅为现在的60%~80%,降温幅度(4~8℃)也不大,因此该阶段冰川规模最小。
唐倩玉张威刘亮柴乐李亚鹏张廉卿孙波张宏杰
关键词:古气候
大连周家沟黄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被引量:2
2012年
分析了辽南大连周家沟黄土剖面的常量元素、CaCO3、pH值、有机质,并与相关反应的环境变化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周家沟黄土与黄土高原化学成分及含量相差不大,元素差异反映沉积期后气候环境因素不同;元素迁移和积聚在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中表现不同,说明在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气候发生由温湿变为冷干的明显变化;氧化物比值综合参数表明,周家沟在晚更新世气候总的变暖趋势下经历了三次气候旋回波动。
刘亮张威刘啸王美霞
关键词:地球化学元素黄土
秦岭太白山冰缘地貌特征与环境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对秦岭主峰太白山野外实地考察,明确海拔3000m以上发育有:石海、石河与石流坡、石冰川与地下暗河、倒石堆与岩屑堆、冰缘岩柱与石堡、雪蚀洼地及石环等典型冰缘地貌,并发现发育有冰缘黄土层存在。从各冰缘砾石组构看,砾石粒径大小不一,堆积混杂无序,砾石AB面倾向东南方向,除石冰川外,砾石AB面倾角值远大于坡面坡度,说明堆积不稳定。通过山体发育环境因素分析,发现因构造、岩性、坡向与山体高度的冰缘地貌存在差异,表现为冻融风化作用下的砾石组合地貌广泛发育,其中山体南坡石海、石冰川与地下暗河、倒石堆与岩屑堆大量典型发育,北坡冰缘岩柱与石堡、石河与石流坡发育典型,同时这也为形成山地灾害提供了条件基础,建议应人为加强干预,尽早制定合理措施。
张威刘锐魏亚刚柴乐王斯文刘亮
关键词:冰缘地貌山地环境灾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