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寿荣
- 作品数:105 被引量:217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诊断核酸试纸条的研制及应用
-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核酸试纸条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方法根据2009年公布新型甲型流感病毒(H1N1)基因组序列设计合理的引物建立环介导恒温扩增体系,并在体系中加入含生物素的标记探针。在恒温下扩增4...
- 张永乐厉小玉潘克女钟华燕刘寿荣
- 关键词:流感病毒
- 文献传递
- TGF-β_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慢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以肝组织病理诊断为区分慢性HBV感染者纤维化程度的主要方法,用DNA测序法分析80例乙肝病毒感染病例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TGF-β1基因密码子10基因型在不同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中的分布。结果:密码子10基因型分布在不同纤维化程度分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分割两两比较,肝硬化组与S0,S1-2组及对照组间LeuLeu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码子10基因型LeuLeu分布在气滞血瘀组与肝郁脾虚组及对照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基因位点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密码子10基因型LeuLeu与乙肝肝硬化的发生有关,慢乙肝肝纤维化气滞血瘀型与TGF-β1密码子10基因型LeuLeu相关,可能更容易出现肝硬化进展。
- 徐建军过建春蔡兆斌刘寿荣包剑锋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医证型基因多态性
-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肠球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
-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肠球菌性腹膜炎(SEP)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一2009年12月我院19例肝硬化并发自SEP患者(SEP组)与209例非肠球菌性SEP患...
- 包剑锋张思泉刘华锋张玉娟刘寿荣
- 文献传递
- 进一步加强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研究
- 2014年
- 经过10余年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实践,CHB抗HBV治疗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核苷(酸)类似物等药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控制疾病进展,显著改善疾病预后。病毒出现耐药后将明显影响疗效,已成为临床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因此对不同药物的抗病毒方案进行优化,以提高长期疗效,降低耐药的发生。
- 刘寿荣
- 关键词:慢性肝病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乙肝病毒复制诊疗长期疗效
-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气单胞菌性腹膜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气单胞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2010年我院31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气单胞菌性腹膜炎患者(观察组)与62例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自发性细菌生腹膜炎患者(对照组)根据年龄、性...
- 张思泉刘华锋张玉娟周可幸韩加裕颜成敏朱明利刘寿荣
- 关键词:气单胞菌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敏感性
- 文献传递
- 荧光定量环介导逆转录等温扩增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反应体系的建立
-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的方法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方法根据丙型肝炎病毒基因5'UTR序列中8个基因区段设计3对特异引物同时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在反转录酶和BstDNA聚合酶的作用下60℃等温条件...
- 张永乐刘寿荣杨劲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 文献传递
- 肝星状细胞激活相关因素的新进展
- 2010年
-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受许多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白细胞介素类(I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瘦素、氧化应激、核因子-κB等。现就其在肝星状细胞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李晓林刘寿荣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细胞因子氧化应激核因子-ΚB
- 浙江地区HIV-1感染毒株耐药性基因检测及应用
- 尹春煜李晓鸥娄国强刘寿荣朱明利时代强章松平叶非孙振江
- 该研究系在省内首次通过建立起以直接测序法为基础的基因型耐药性检测体系,对该省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以及已经施行抗病毒治疗的HIV/艾滋病患者同时进行基因型耐药性检测,初步了解该省HIV-1耐药性的发生情况,监测耐药毒株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 G-csf诊断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合并感染的临床应用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造血因子 G- csf在诊断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合并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分析38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血清G-csf水平变化。结果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粒细胞减少患者血清G-csf水平〔(289±56 30)pg/ml,n=20〕较健康人〔(106±23 94)pg/ml, n=15〕及粒细胞未明显下降肝硬化患者〔(113±44 85)pg/ml,n=8〕明显升高(P<0 05),合并急性细菌感染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血清 G-csf更为显著上升,达708±440 28pg/m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 01),感染控制后血清 G-csf明显下降。结论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造血因子G-csf普通升高。G-csf显著上升,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合并急性细菌感染的判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刘寿荣
- 关键词: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急性细菌感染造血因子粒细胞减少非感染
- 干扰素长疗程治疗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朱元东赵国根刘寿荣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疗程治疗干扰素乙型肝炎病毒肝炎药物停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