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旭光

作品数:66 被引量:628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9篇气候
  • 17篇热带
  • 15篇降水
  • 14篇年际
  • 12篇气候预测
  • 11篇人工智能
  • 9篇年代际
  • 8篇模态
  • 8篇季节气候
  • 7篇动力模式
  • 7篇变率
  • 6篇东亚季风
  • 6篇东亚气候
  • 6篇气候要素
  • 6篇气旋
  • 6篇季风
  • 5篇年代际变化
  • 5篇年际异常
  • 5篇热带气旋
  • 5篇夏季

机构

  • 66篇南京大学
  • 9篇解放军理工大...
  • 4篇中国气象局国...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福建省气象局
  • 2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江苏省气象探...

作者

  • 66篇孙旭光
  • 49篇杨修群
  • 27篇房佳蓓
  • 19篇王昱
  • 19篇张志琦
  • 7篇朱益民
  • 6篇赵珊珊
  • 4篇胡邦辉
  • 3篇任雪娟
  • 3篇汤剑平
  • 2篇魏应植
  • 2篇陈晓颖
  • 2篇孙佳怡
  • 2篇谢倩
  • 2篇周天军
  • 2篇谭言科
  • 2篇夏杨
  • 2篇黄芳
  • 2篇闫燕
  • 1篇容新尧

传媒

  • 9篇气象科学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第一届中国大...
  • 2篇第32届中国...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时事报告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三届长三角...
  • 1篇第四届长三角...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2篇2025
  • 10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的海气异常型被引量:152
2005年
利用近50年华北地区26个站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和全球大气海洋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和全球海气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关系.对华北降水距平指数变化分析表明,近50年来华北降水具有减少的总体趋势,叠加在该趋势之上的是年代际变化,其中1965年和1980年发生了两次跃变,使得20世纪80年代干旱尤为严重.在对华北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与华北降水年代际异常相伴随的大气环流和上层海洋热力异常型.结果表明,华北降水年代际异常与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力状况异常有显著关系,主要表现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与华北降水异常的相关.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华北干旱与上层海洋热力及大气环流异常的配置关系如下:当华北地区干旱时,则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偏低,即太平洋上主要表现为PDO暖位相,全球大部分地区(包括华北地区)气温偏高,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偏低,日本北部及东西伯利亚气压异常偏低,华北及其以南大片地区气压偏高,华北地区由异常西北风控制,不利于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
杨修群谢倩朱益民孙旭光郭燕娟
关键词:华北干旱年代际变化PDO
智慧人工智能气候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人工智能气候预测方法,利用时空耦合模态分解方法,提取决定预测目标气候要素异常相对倾向的前期或同期最优气候模态及其对应的时间序列;利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和构建最优气候模态时间序列与预测目标气候要素异常相对...
杨修群王昱孙旭光房佳蓓陶凌峰张志琦张昱培
融合降水资料在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变率研究中的适用性
本文使用1951-2010 年PREC、CRU、APHRO 和GPCC 4 种融合降水资料,通过比较其与中国756站点观测降水资料的差异,检验和评估了它们在中国东部(105°E 以东)夏季降水变率研究中的可靠性...
姜贵祥孙旭光
关键词: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1976/1977年前后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年际异常的变化被引量:7
2008年
基于1948~2005年NCEP/NCAR(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环境预测中心)再分析资料,讨论了1976/1977年前后的年代际气候变化对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SST)年际变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前后,EN-SO都能导致热带印度洋SSTA(海表面温度异常)出现全海盆同号的变化,这种模态在冬季最强;气候变化前与变化后相比,该模态对该地区海温年际变率的方差贡献大22.1%,达到最强的时间早2个月。气候变化前,秋季热带印度洋SSTA的主导年际变率模态表现为全海盆同号,变化后则表现为“偶极子模态”(IODM)。导致上述SSTA特征变化的重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前后印度洋风场对ENSO的响应不同。在气候变化前,与ENSO相关联的热带印度洋东风异常首先在夏季出现,而变化后则首先在春季出现,并且有一反气旋性环流异常维持在热带东南印度洋。
赵珊珊周天军杨修群孙旭光朱益民
关键词:气候变化热带印度洋ENSO偶极子
基于大尺度最优气候模态的人工智能降尺度气候预测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大尺度最优气候模态的人工智能降尺度气候预测方法,利用时空耦合模态分解方法,以降尺度气候预测目标要素对应的大尺度气候要素为基础,提取决定大尺度气候要素异常相对倾向的同期大尺度最优气候模态及时间序列;利用人...
杨修群王昱孙旭光房佳蓓陶凌峰张志琦张昱培
小波分析在长江中下游旱涝气候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3年
简要介绍了小波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根据武汉和上海两个代表性测站523年的旱涝资料,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旱涝周期进行了比较和诊断。同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的旱涝趋势作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在气候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朱益民孙旭光陈晓颖
关键词:小波分析旱涝气候预测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气候集合预测方法和系统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气候集合预测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预测目标气候要素进行时空分解,得到实际预测目标;对影响多个气候要素主分量的前期大尺度环流场进行降维和特征提取,得到实际...
杨修群王昱孙旭光房佳蓓陶凌峰张志琦张昱培方舟
PDO和AMO对东亚夏季气候年代际变率的影响的相互调制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均与东亚夏季的降水和气温的年代际异常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和了解PDO和AMO对东亚气候年代际变率的影响规律对提高东亚气候年代际变率预报的准确度有不...
张志琦孙旭光
关键词:年代际
文献传递
CO2倍增对我国东部极端降水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GFDL-CM2.1耦合模式控制试验和CO2增长试验逐日降水输出结果,评估了CO2浓度加倍对我国极端降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加倍导致我国东部地区年极端降水的强度增强、降水量显著增多及降水频次显著增加(除华北南部外);CO2浓度加倍对我国春夏季极端降水影响较大,导致东部多数地区春夏季极端降水频次增加,强度增强;而CO2浓度加倍导致华北南部和长江中下游春夏季雨日减少以及小雨、中雨减少,从而导致年总降水量减少。
邹用昌杨修群潘志祥孙旭光房佳蓓廖玉芳
关键词:极端降水气候变化
一种基于全球动力模式和SMART原理结合的统计降尺度区域季节气候预测方法被引量:7
2021年
针对江苏夏季旱涝和高温热浪等异常气候的预测难题,以江苏夏季站点降水和气温为预测目标,建立了一种基于全球动力模式BCC_CSM1.1(m)和最优可预测气候模态和异常相对倾向(SMART)原理结合的统计降尺度季节气候预测方法。利用历史观测资料和SVD方法提取决定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相对倾向的同期热带地区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和北半球中高纬500 hPa位势高度场异常相对倾向的最优可预测气候模态,并利用逐步回归法构建其与同期江苏站点降水和气温异常相对倾向同期关系的统计降尺度模型;将动力模式对最优可预测气候模态的预测带入统计降尺度模型,实现对区域降水和气温异常相对倾向的预测;最后通过引入观测的近期背景异常实现对降尺度的降水和气温总距平的预测。通过对1991—2019年江苏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回报检验表明,本文建立的统计降尺度模型效果较BCC_CSM1.1(m)动力模式的直接预测效果有显著提高,为区域精细化季节气候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王昱杨修群孙旭光房佳蓓陶凌峰张志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