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开发
- 作品数:40 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20—2021年荆州市非免疫规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分析2020—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非免疫规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情况。方法 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2021年非免疫规划疫苗的AEFI个案和接种剂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AEFI发生特征及报告发生率。结果 2020—2021年荆州市报告非免疫规划疫苗AEFI病例951例,报告发生率为64.35/10万。临床诊断一般反应925例,过敏反应26例(过敏性皮疹16例、荨麻疹5例、血管性水肿2例、过敏性休克1例、其他过敏反应2例),无严重异常反应发生。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最高为1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29.13/10万),过敏反应报告发生率以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最高(4.87/10万)。结论 2020—2021年荆州市非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运转正常,非免疫规划疫苗报告发生率在预期范围以内。
- 王丽宋开发黄继贵姚梦雷陈笈
- 关键词:发生率
- 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0日荆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基本资料,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病例临床资料和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描述性分析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严重程度。结果荆州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 365例,报告发病率24.19/10万,感染呈单峰暴发模式。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占所有确诊病例总数的31.06%,93.94%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家庭。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占确诊病例总数的62.93%;离武汉最近的洪湖市报告感染率最高达46.73/10万。有79.56%的病例发病前14 d到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27.25%的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过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中有发热或咳嗽症状的分别占75.60%和56.26%。确诊病例的年龄越大、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越长、既往病史比例越高的病例群体,临床分型越严重(P<0.01)。结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要早发现、实施单独隔离,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必要时要限制疫区人员流动,以控制大范围播散。病例救治时,要早发现,缩短病例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重点关注年龄大、有既往病史的病例,以降低重症及危重症的比例。
- 宋开发黄继贵陈建勇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临床严重程度
- 荆州市部分高校新生麻疹抗体阳性率与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的研究
- 2015年
- 目的分析荆州市部分高校新生麻疹抗体阳性率与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免疫史的相关因素,为提高高校新生麻疹抗体阳性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荆州市部分高校新生既往麻疹患病史、MCV接种史和麻疹抗体阳性率的关系,评价麻疹抗体阳性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检测高校新生2078人,麻疹抗体总阳性率93.70%;患麻疹后与接种MCV后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05);接种1-3剂M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5.31%、95.44%、96.00%;接种1剂与2剂MCV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9,P〈0.05)、接种1剂与3剂MCV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4,P〈0.05),接种2剂与3剂MCV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P〉0.05);麻疹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结论对既往无麻疹患病史、接种MCV〈2剂及抗体检测阴性的高校新生进行MCV补种,可以提高高校新生的麻疹抗体阳性率。
- 刘恒武宋开发孙建秋赵冰张莉程林
- 关键词:高校新生麻疹抗体阳性率
- 荆州市2005—2021年风疹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2005—2021年荆州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风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风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风疹报告病例。结果2005—2021年荆州市共报告1101例风疹病例,年均发病率1.12/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754.13,P<0.01)。病例主要集中在3~6月,占病例总数的80.5%。沙市区风疹发病率最高(4.22/10万),石首市最低(0.11/10万)(χ^(2)=1256.00,P<0.01)。461例女性风疹病例中育龄妇女占26.7%。0~19岁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1.2%,以学生为主(69.2%)。2005—2021年共发生10起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学校。2004年4月以后出生病例中有明确风疹成分疫苗的免疫史仅23.5%。结论在保障儿童常规免疫含风疹成分疫苗2剂次接种的同时,建议对全市3~10岁年龄组补种1剂次含风疹成分疫苗,实施育龄期妇女的风疹疫苗(RCV)补充免疫策略。
- 王丽宋开发黄继贵候清波陈笈
-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风疹疫苗聚集性疫情
- 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荆州市手足口病发病影响的间断时间序列方法综合评价
- 2024年
- 目的基于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综合评价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荆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广义回归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Prais-Winsten回归、自回归移动平均法(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IMA)和广义最小二乘法(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GLS)4种间断时间序列方法分别分析手足口病,计算超额风险(excess risk,E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对4种不同方法分析结果采用Meta分析进行合并,计算综合ER及95%CI。评价4个模型残差自相关性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选择残差不存在自相关性、MAPE最小的方法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反事实估计法计算相对下降(relative decrease,RD)。结果2011—2019年共报告57286例手足口病例,年均发病率9.33/10万;2020—2022年共报告7693例,年均发病率4.00/10万,两个时期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率比(incidence rate ratio,IRR)为2.33,95%CI:2.28~2.39]。最优ARIMA模型为ARIMA(1,0,1)含回归项。GLM、Prais-Winsten回归、ARIMA、GLS 4种模型计算ER依次为66.04%(95%CI:33.11%~82.76%)、63.15%(95%CI:2.85%~86.02%)、59.26%(95%CI:9.24%~81.73%)、58.41%(95%CI:3.57%~82.06%)。Meta分析合并的ER为63.00%(95%CI:46.00%~79.00%)。ARIMA模型残差不存在自相关性,MAPE最小为85.02%,为最优模型。利用ARIMA进行亚组分析显示,2020年1月—2022年12月、2020年1—6月、2020年7月—2021年12月、2022年1—12月的RD依次为39.22%、94.94%、20.41%、41.62%;0~<1岁、1~<3岁、3~<6岁和≥6岁的ER依次为70.53%、57.58%、-11.47%、-86.52%。结论非药物性干预措施显著降低了荆州市手足口病发病,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不同时期、年龄人群的降低作用存在异质性。
- 刘天向泉秦周宋开发姚梦雷黄继贵赵婧
- 关键词:手足口病META分析
- 2004—2018年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应急接种效果评估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04—2018年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评价疫苗应急接种对防控疫情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发病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对照的方法评估应急接种疫苗对疫情防控的效果。结果 2004—2018年荆州市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850例,死亡19例,病死率2.24%;2004—2016年年均发病率在0.36/10万~0.96/10万,2017年疫情明显上升,2018年达到4.73/10万;发病季节呈5—6月和12月至次年1月的双峰分布,人群分布中男女性别比为3.17∶1,40~59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53.64%,农民占病例总数的70.47%。2018年6月荆州市在4个疫情高发乡镇对重点人群开展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应急接种,完成2剂次接种的有17 481人,重点人群接种率68.98%。接种疫苗后,接种疫苗乡镇发病率下降217.44%,未接种疫苗周边乡镇发病率下降9.44%;与2017年同期相比,接种疫苗乡镇发病率无变化,未接种疫苗乡镇发病率上升82.76%。结论 2017年以来荆州市出肾综合征血热疫情明显上升,在疫情高发乡镇对重点人群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能有效控制疫情。
- 宋开发黄继贵王丽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应急接种
- 2010—2014年荆州市沙市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10—2014年荆州市沙市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该地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发病季节、病例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荆州市沙市区2010—2014年手足口病共报告4 376例,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分别占62.34%和34.53%,夏季和冬季为两个发病高峰期,农村地区发病率略高于城市,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占76.83%,实验室诊断的重症病例中EV71占83.33%。结论手足口病防控要以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继续落实好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的防控工作,同时做好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和重症病例救治。
- 张芸宋开发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基于逆概率权重法和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模型探讨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上市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
- 2024年
- 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定量计算EV71型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疫苗上市对EV71型和其他型别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首先利用2012-2019年荆州市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采用逆概率权重法构建调整后的EV71型、CoxA16型和其它肠道病毒HFMD时间序列。再对2012-2016年调整后荆州市手足口病时间序列拟合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模型并预测2017-2019年发病数,采用反事实推断原则定量估计EV71型HFMD疫苗上后各亚型HFMD发病数变化。对不同年龄组进行亚组分析。相对减少(Relative reduction,RR)用于评价下降作用大小。2011-2019年荆州市累计报告HFMD57286例,其中确诊病例11238例,占比19.62%。建立广义线性模型所有参数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C=55615,AUC曲线下面积为0.60。2011-2016年EV71型HFMD重构时间序列拟合贝叶斯结构时间序列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为16.61%,R2=0.73。基于模型估计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2017-2019年荆州市EV71型手足口病减少了3577例(95%CI:2893例~4261例),RR=33.70%,95%CI:29.14%~37.71%。分年份来看,2017年未见明显减少(RR=-141.60%,95%CI:-150.83%~-133.03%);2018年、2019年下降相当,RR依次为84.42%(95%CI:81.60%~86.49%)、81.28%(95%CI:24.54%~89.31%)。CoxA16型及其他肠道病毒未见明显减少(RR<0)。分年龄来看,0~2岁、3~5岁、6岁及以上RR依次为68.28%(95%CI:66.81~69.62)、20.97%(95%CI:19.55%~22.34%)、-478.56%(95%CI:-480.59%~-476.55%)。2017-2019年荆州市EV71型HFMD病例在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上市后明显下降。
- 刘天贺启文宋开发向泉阮德欣秦周王霄晔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全国0~9岁儿童手足口病年龄—时期—队列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ge-period-cohort model,APC)综合分析2009—2019年全国0~9岁儿童手足口病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方法自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收集2009—2019年全国0~9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数及发病率资料,采用APC模型进行分析。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用于评价手足口病趋势变化;时期、队列效应计算相对危险度(RR),分别以2014年、2010年为参照。结果2009—2019年全国手足口病呈上升趋势,AAPC=3.28%,95%CI:1.27%~5.32%。不同年龄组AAPC与总体无明显差异(χ^(2)=2.17,P=0.995)。校正年龄、出生队列效应后,时期发病率呈偶数年高发,奇数年低发的特点,2014年发病率(1753.35/10万)最高。校正年龄、时期效应后,出生队列效应整体无统计学意义(χ^(2)=12.22,P=0.836)。但以2010年为参照,2012—2018年出生人群手足口病发病风险高(RR>1,P<0.05)。校正时期、出生队列效应后,年龄别发病率以1岁组(3341.28/10万)最高,1岁后,年龄每增加1岁,RR=0.59,95%CI:0.54~0.64。结论全国0~9岁儿童手足口病存在明显年龄、时期、出生队列特征,应以此为指导实施差异化防控措施。
- 刘天宋开发姚梦雷黄继贵赵婧
-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
- 2015年沙市区预防接种门诊运行现状及家长满意度调查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调查沙市区预防接种门诊运行现状及满意度,分析影响满意度因素,为提高该地区预防接种工作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前往接种门诊的适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家到接种门诊距离在5公里以下占79.32%,打针时排队等候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占80.94%;调查对象总体满意度78.96%。家到接种门诊的距离、打针总共花费时间、打针前是否签知情同意书、是否仔细阅读同意书内容、医生是否询问孩子健康状况为家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在今后工作中,应适当增加偏远地方接种门诊数量,缩短打针总花费时间,接种疫苗时医生规范操作,从而提升接种门诊服务质量。
- 宋开发梁渊
- 关键词:接种门诊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