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参

作品数:7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盆地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地质
  • 2篇延安期
  • 2篇源岩
  • 2篇生烃
  • 2篇生烃演化
  • 2篇烃源
  • 2篇烃源岩
  • 2篇盆地沉积
  • 2篇
  • 1篇低熟烃源岩
  • 1篇低熟油
  • 1篇地质特征
  • 1篇有机-无机
  • 1篇日照时数
  • 1篇盆地西缘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特征

机构

  • 7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张参
  • 5篇刘池洋
  • 5篇王建强
  • 2篇王飞飞
  • 2篇张东东
  • 2篇毛光周
  • 2篇邱欣卫
  • 2篇刘静江
  • 2篇邓煜
  • 2篇曲少东
  • 1篇宋立军
  • 1篇殷淑燕
  • 1篇王德丽
  • 1篇赵红格
  • 1篇刘鑫
  • 1篇孟丹丹
  • 1篇曹丽娜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铀在Ⅲ型烃源岩生烃演化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在矿产资源形成中存在普遍、意义重要,有机油气煤和无机铀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矿)的深层原因即为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本文在Ⅲ型低熟烃源岩中加入碳酸铀酰溶液的条件下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以探讨油气生成过程中无机铀所产生的影响.生烃实验结果揭示,铀的参与,可使烃源岩中烃气产出率有所提高,总气量增加,产出的总烃量(重量或体积)增加;并可降低烃源岩生烃门限温度,在相对较低温阶段生成液态烃.铀可使产物中饱和烃增多,促使低分子量烃类产生,从而使CH4的产出量提高,生成的烃类的干气化程度增加.铀可能是未熟-低熟油气生成可能的无机促进因素之一.
毛光周刘池洋张东东邱欣卫王建强刘宝泉刘静江曲少东邓煜王飞飞张参
关键词:烃源岩有机-无机
中侏罗世延安期汝箕沟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关系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在对汝箕沟及邻区延安组残存地层分布、煤层特征、层序划分对比、沉积环境、物源及古水流、应力场等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汝箕沟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的关系。同时汝箕沟地区冲积扇沉积物的存在,指示该区已临近古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边缘。故认为在中侏罗纪延安期,汝箕沟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之间没有明显的地质分割,汝箕沟地区为更靠近盆地西北部边缘,地势由西向东平缓降低的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贺兰山西缘断裂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期的西北沉积边界。
张参刘池洋王建强宋立军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物源古水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邻区侏罗纪延安期原始盆地沉积面貌恢复
有关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邻区中生代原始盆地的沉积面貌尤其是延安期的原始盆地沉积面貌,虽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认识不一,争议较大。本文以“整体、动态、综合”盆地分析的三项原则和改造型盆地研究理论为指导,从西缘地区基本地质事实(...
张参
关键词:区域地质盆地沉积鄂尔多斯盆地
文献传递
1955—2008年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渭北旱塬地区5个县(市)1955—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年总降水、日照时数等实测资料,采用线性分析、趋势线分析5、a滑动平均等方法,对渭北旱塬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54 a来渭北旱塬地区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以0.25℃/10 a的速度增加,上升趋势较明显,在90年代气温的相对变率最大;(2)降水以6.95 mm/10 a的变化率在减少,共出现6个少雨年份和7个多雨年份;(3)年日照时数以7.02 h/10 a的变化率在减少.由以上分析得出渭北旱塬地区的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
孟丹丹殷淑燕张参王德丽
关键词: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气候变化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演化改造特征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的地质特征,分析其演化历史及后期改造特点。方法运用野外地质观察、地层展布、沉积特征分析及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总体经历了宜君洛河—环河华池期及罗汉洞—泾川期两大沉积旋回,呈一东缓西陡的不对称向斜形态;剥蚀厚度恢复表明其东部、南部最大剥蚀量可达2 000多m。结论早白垩世盆地发育于伸展构造环境,晚白垩世以来遭受了多种形式的后期改造,具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剥蚀特点;盆地发育鼎盛时期,原始沉积边界东可达今黄河一带,南在今渭河盆地甚或秦岭北麓,西部超覆于西缘逆冲带之上可与六盘山盆地相通。
王建强刘池洋刘鑫高飞曹丽娜张参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地质特征
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演化的转折时期被引量:51
2009年
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为全球新生代最宏伟的地球动力学运动和最重要的地学事件。其深远的影响几乎涉及地学的所有领域;影响范围广阔,在东南亚和中亚形成了有直接响应关系的、广阔的喜马拉雅构造域,并涉及东亚、西亚、北亚和周邻海域等更广阔的地区,称其为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青藏高原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其对周邻地域的影响来看,可分为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软碰撞、硬碰撞早期的陆内拼接和晚期的青藏地区相对整体变形3大阶段。软碰撞(60~44Ma)的影响范围主要限于雅江碰撞缝合带及其附近。在硬碰撞早期的陆内拼接阶段((44~22±2)Ma),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效应等主要发生在今青藏高原内部及边缘,仅通过深大走滑断裂对高原周邻广阔地区局部产生较明显影响。在硬碰撞晚期((22±2)Ma至今),青藏高原所在地区各块体之间发生不同层次较为强烈的挤压缩短汇聚,进而拼接,直至彼此镶嵌焊接为一个相对联系密切、较为完整的整体,高原所在地区才开始进入相对整体的变形阶段;印度与亚欧板块的进一步碰撞和波及高原的主要地质事件及深部作用才开始对周邻地域产生较明显的影响。渐新世末—中新世早期((20±2~4)Ma)为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以此为界限,在之前和之后,高原内部的构造变形、沉积充填、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效应等差别明显。这表明,在此转折时期前后,青藏高原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此后,高原演化进入了相对整体运动和变形阶段,对周邻广阔地域的山隆盆降、矿产聚散、环境变迁等方面开始有显著影响并逐步增强,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始呈阶段性地向外扩展、形成。与东—东南亚滨太平洋等地区的区域研究对比表明,青藏高原的构造动力学环境发生重大转变,�
刘池洋赵红格张参王建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
铀对(Ⅱ型)低熟烃源岩生烃演化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在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形成演化富集成藏(矿)过程中,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在有机质的强大吸附作用及其所提供的还原环境为铀的富集成矿起促进作用的同时,铀也改变了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进程。本文在Ⅱ型低熟烃源岩中加入碳酸铀酰溶液的条件下进行了生烃模拟实验,对比无铀-加铀样品生烃模拟实验产物的相关参数,以探讨油气生成过程中无机铀所起的作用。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铀可以使产物中不饱和烃向饱和烃转化;促进长链烃的裂解,促进低分子量烃类的产生,从而使CH4的含量提高,使生成的烃类的干气化程度增加。铀可以在低温阶段促进有机质的成熟度,降低烃源岩的生烃门限,使低熟烃源岩早期生成烃类;同时在高温阶段阻止有机质过度成熟,利于所生成烃的保存。因而铀可能是未熟—低熟油气生成可能的无机促进因素之一。
毛光周刘池洋张东东邱欣卫王建强刘宝泉刘静江曲少东张参邓煜王飞飞
关键词:烃源岩成熟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