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路
- 作品数:110 被引量:697H指数:13
-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低危人群中梅毒螺旋体抗体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3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初筛和确认的必要性。方法对34 933例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梅毒螺旋体的初筛,初筛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的检测。结果559例标本初筛结果为可疑阳性,其中,TPPA阳性423例,TRUST阳性210例。结论3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各有其价值,将3种方法的结果均报告给临床医生有助于临床医生的综合诊断,减少医患纠纷。
- 王文武杨杰丛蓉杨军张真路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 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HIT)的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疑似HIT患者,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发布的第9版HIT诊断标准分为HIT组和非HIT组,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c)、HIT抗体检测结果、4Ts评分、血栓并发症、HIT临床用药以及转归。结果:确诊HIT患者41例(21.9%),非HIT患者146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HIT组(36.6%,15/41)明显高于非HIT组(18.5%,27/146)(P=0.0250)。血小板计数(PLTc)的最低绝对值(29.3±13.2)×10~9/L明显低于非HIT组(P=0.0170)。PLTc下降幅度(83.8%)、4Ts评分(5分)、HIT抗体浓度(3.1 U/m L)均明显高于非HIT组(P=0.0267,P<0.0001和P<0.0001)。确诊HIT患者均停用普通肝素,其中31例HIT患者使用替代抗凝药(阿加曲班27例)。结论:血小板计数和HIT抗体检测是疑似HIT鉴别诊断的指标,一旦高度怀疑HIT,应立即停用肝素。
- 范庆坤陈晓英刘彬刘成伟肖红艳杨军张李涛张真路
- 关键词:肝素血小板减少
- 心脑血管病自动化风险评估系统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效果分析
- 陈佑平张真路李梦雅
- 尼尔雌醇的调脂作用与载脂蛋白E基因型相关性研究
- 张加芳杨玖玲张真路谢彬周明珍成辉娥
- 该课题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4名绝经后妇女和92名未绝经妇女ApoE的基因表型,同时检测血脂和脂蛋白(a)[Lp(a)]的水平,对其中94名绝经后妇女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尼尔...
- 关键词:
- 关键词:激素替代治疗血脂载脂蛋白E
- 全血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检测在武汉地区汉族人群参考区间及输血指征的建立
- 全血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检测是一种检测血液粘弹性的方法。目前可以进行全血凝血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仪器包括Sonoclot分析仪、血栓弹力仪和旋转式血栓弹力仪。其中Sonoclot分析仪检测速度快,并且重复性好。这类仪器根据血液...
- 张真路
- 文献传递
- 如何面对新一代高敏感肌钙蛋白检测时代的到来被引量:3
- 2012年
- 新一代“高敏感肌钙蛋白”检测试剂在欧洲临床应用已有近4年,且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已将其列入新版诊疗指南,并用于NSTE—ACS快速的排除诊断。而在我国,实际上许多医院已使用近3年,但由于种种原因,检验专业并没有把这一新技术应用好,宣传好。肌钙蛋白检测对ACS的诊断及临床处置至关重要这已形成共识。而“高敏感肌钙蛋白”检测又恰恰解决了前几代试剂检测灵敏度及精密度不高,诊断时间窗滞后等问题。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高敏感肌钙蛋白检测一定会给临床带来更大的帮助。但现阶段我们一定要充分了解它,宣传它,这样才会用好它。
- 张真路
- 关键词:肌钙蛋白
- 生物标志物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诊疗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作为一种全身性综合征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病程和预后状况,关键是目前常用HF治疗手段对其治疗的疗效不佳。针对HFpEF的诊疗,当下和未来我们是否应该把现有常用的标志物,如高敏肌钙蛋白和BNP/NT-proBNP应用好的基础上,把视野更多转向心脏外,特别是涉及心-肝-肺-肾等器官相互“串扰”的生物标志物。
- 张真路
- 关键词: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
- HIT-Ab检测对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新发血栓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HIT-Ab检测对疑似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新发血栓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疑似HIT472例,所有对象进行4Ts评分并送检HIT-Ab。依HIT-Ab结果分为四组:阴性组(0~0.9U/ml)412例、弱阳性组(1.0~4.9U/ml)45例、中阳性组(5.0~15.9U/ml)12例和强阳性组(≥16.0U/ml)3例。以超声或CT扫描检查确诊新发血栓为标准,评估HIT-Ab对新发血栓预测价值,以临床确诊HIT为标准评估HIT-Ab对HIT诊断效能。结果各组中新发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阴性组15.8%(62/412)、弱阳性组48.9%(22/45)、中阳性组75.0%(9/12)和强阳性组100%(3/3)(P<0.00)。HIT-Ab≥1.0U/ml时,诊断新发血栓的特异性93.0%,敏感性34.3%,阴性预测值(NPV)84.2%,阳性预测值(PPV)56.5%。各组HIT确诊率为:阴性组0%(0/412),弱阳性组62.2%(28/45),中阳性组(12/12)和强阳性组(3/3)均为100%,(P<0.00)。HIT-Ab≥1.0U/ml时,对HIT诊断特异度96.0%,敏感度100%,NPV100%,PPV71.5%。结论HIT-Ab在疑似HIT患者中,新发血栓发生率随HIT-Ab水平升高而增高。HIT-Ab检测可作为疑似HIT患者新发血栓预测和HIT诊断的重要工具。临床医生可依据HIT-Ab水平制定治疗策略。
- 范庆坤杜佳李玲胡元萍刘晓辉张李涛杨军李莎吴明祥张真路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自身抗体肝素静脉血栓形成
- D-二聚体水平与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中发生临床事件的关系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临床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40例。在口服华法林抗凝3个月后,检测D-二聚体水平,并将入选患者分为D-二聚体异常组(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和D-二聚体正常组(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对患者进行随访,直至出现终点事件或随访期满24个月。其中,终点事件包括血栓、出血和全因死亡事件。随访期间每1~2个月检测1次国际标准化比值(目标值为1.8~3.0),以监测抗凝治疗效果。结果D-二聚体异常组共88例患者,D-二聚体正常组共552例患者。在24个月的随访期中,D-二聚体异常组的总体临床事件[19.30%(17/88)比5.8%(32/552),P〈0.01]、血栓事件[11.4%(10/88)比2.3%(13/552),P〈0.01]和全因死亡比率[8.0%(7/88)比2.0%(11/552),P〈0.01]均高于D-二聚体正常组;两组之间的出血事件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2/88) 比3.1%(17/552),P=0.7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异常与总体临床事件(HR=3.86, 95%CI 1.92~7.76, P〈0.01)、血栓事件(HR=5.29, 95%CI 2.12~13.10, P〈0.01)和全因死亡事件(HR=5.32, 95%CI 1.71~16.60, P〈0.01)均独立相关,而与出血事件无相关性(HR=1.36, 95%CI 0.27~6.84, P=0.71)。结论D-二聚体水平增高与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抗凝治疗过程中发生临床事件显著相关。
- 张李涛龙艳丽杨军范庆坤戴阳阳刘彬张真路
- 关键词:心脏瓣膜心脏外科手术华法林
- BNP和NT-proBNP结果判断一定要结合临床背景被引量:31
- 2012年
- B型利钠肽和N端B型利钠肽原(BNP/NT—proBNP)的检测对心力衰竭(HF)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BNP/NT—proBNP检测的实验室影响因素及结果判断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又很多,且HF又是许多疾病发展的一个终末阶段,病情变化会十分复杂。故临床针对具体患者应用时,一定要考虑该患者抽血时的具体情况,充分了解分析后阶段要考虑的因素,切实结合“临床背景”,这样BNP/NT—proBNP这一检验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才会更有价值。
- 张真路
- 关键词:B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