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刚

作品数:86 被引量:650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8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年代际
  • 20篇年代际变化
  • 18篇夏季
  • 18篇降水
  • 17篇数值模拟
  • 17篇值模拟
  • 13篇海表
  • 12篇气候
  • 12篇海表温度
  • 10篇热带
  • 9篇温度异常
  • 9篇季风
  • 9篇海表温度异常
  • 8篇年际
  • 7篇年际变化
  • 7篇夏季降水
  • 7篇海温
  • 4篇冬季风
  • 4篇数值模拟研究
  • 4篇气候学

机构

  • 81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上海市气象局
  • 6篇中国气象局广...
  • 5篇教育部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山东省气象局
  • 3篇南京铁道职业...
  • 3篇江苏省气象局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大连市气象局
  • 2篇上海市人民政...
  • 2篇重庆市气象局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作者

  • 85篇曾刚
  • 29篇孙照渤
  • 26篇倪东鸿
  • 25篇李忠贤
  • 15篇邓伟涛
  • 8篇陈海山
  • 6篇岳彩军
  • 6篇王咏青
  • 5篇寿绍文
  • 5篇伯忠凯
  • 4篇朱伟军
  • 4篇彭丽霞
  • 4篇林朝晖
  • 4篇刘向文
  • 3篇李春晖
  • 3篇杜杰
  • 3篇赵晓莉
  • 3篇刘凤玲
  • 3篇黄进
  • 2篇曹一家

传媒

  • 14篇大气科学学报
  • 10篇气象科学
  • 9篇热带气象学报
  • 8篇南京气象学院...
  • 7篇大气科学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气象与减灾研...
  • 2篇张江科技评论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论文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0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自动调速保压节能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调速保压节能泵,包含电机、法兰、电磁感应筒、扭矩销轴、永磁筒组件、过渡轴承、滑动外套、保压缸组件、主轴组件、机座、泵壳和调速机构,所述电磁感应筒通过法兰固定在电机上,法兰通过锥面配合胀紧在电机的输出轴...
刘凤玲黄进赵晓莉曾刚
土壤湿度对东亚夏季气候潜在可预报性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5
2012年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3进行了在给定的观测海温条件下的22a(1979—2000年)5—8月的2组集合试验。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在气候态和年际变化的表层土壤湿度情况下,CAM3模式模拟的东亚夏季气候潜在可预报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观测海温条件下,采用气候态的土壤湿度时,CAM3模式模拟的东亚夏季气候的潜在可预报性偏低;而采用年际变化的土壤湿度时,模拟的夏季气候潜在可预报性有所提高,尤其是在中国西北地区;后者模拟的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比前者的模拟结果提高0.1以上。其原因可能是:采用年际变化的土壤湿度时,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出中国西北地区的地表蒸发量和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进而使得模式对该地区夏季气候的预报技巧得到提高。
李忠贤陈海山倪东鸿曾刚
关键词:潜在可预报性夏季气候土壤湿度数值模拟
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采用1950~2000年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再分析资料,讨论了...
曾刚
关键词:年代际变化海表温度异常数值模拟
近20a孟加拉湾海表温度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美国NOAA现代极高分辨率辐射仪(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提供的1993—2012年逐日海表温度(SST)资料,利用季节经验正交函数(S-EOF)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孟加拉湾海表温度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孟加拉湾的(6~14°N,85~95°E)海区海表温度变化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具有重要指示意义,该海区海表温度异常(SSTA)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存在密切的正相关,通过了0.05信度的显著性检验,即当孟加拉湾海表温度正(负)异常时,南海夏季风晚(早)爆发。应用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的ECHAM5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孟加拉湾关键海区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发现在关键海区降低其5月海表温度02℃的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相应提前5 d左右,而在升高02℃情况下,南海夏季风推后10 d左右爆发。在孟加拉湾5月海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促使80~100°E的越赤道气流增强,南海区域西风分量增强,进而促使南海夏季风提前爆发。
吴丹晖曾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极海冰减少的热动力分析——基于PIOMAS模式结果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利用美国华盛顿大学的PIOMAS海冰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极海冰减少的动力和热力过程的特征,并探讨了海冰减少与北极大气环流模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通过弗拉姆海峡输出的多年冰的厚度自1995年以来有显著减少;(2)海冰的热力过程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是海冰减少的主导因素;(3)大气模态中的北极涛动(AO)和北极偶极子(AD)均对北极海冰的动力输出有影响,各自与海冰输出量的相关关系显著,并且AO和AD的多元线性回归能很好的拟合出海冰输出量的减少。
周璐徐世明曾刚
关键词:ICEOCEANASSIMILATION
1997/1998El Nio事件的热力学诊断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基于以925hPa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距平为初始强迫场的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对1997/1998E1Nino事件集合预报平均结果,对1997/1998E1Nino事件进行热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整个E1Nino事件过程中,在赤道太平洋从西到东的各个Nino区中,平流作用主要起促进作用,而热力阻尼项则基本为衰减或抑止作用。(2)从Nino4区到Nino1+2区,纬向平流对SSTA上升的促进强度变化不大,而经向平流和垂直上升流对SSTA增加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增强。同时,热力阻尼项对SSTA变化的抑制作用也呈依次增强。(3)平流项中,经向平流的贡献相对湿著。
岳彩军陆维松曾刚王咏青
关键词:E1NINO事件
“海棠”台风(2005)雨强差异成因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对暴雨(A1)、大暴雨(A2)及特大暴雨(A3)区中潜热(大尺度潜热加热和对流潜热加热)、改进的湿Q矢量(Q*)以及地形因子(地形抬升和地表摩擦)作用的计算及对比分析,定量探讨了"海棠"台风(2005)雨强差异成因。结果表明,潜热加热在整个台风登陆过程中,基本都有助于A2与A1之间雨强差异形成,且在台风登陆后约1/3时段内对A1、A2及A3之间雨强差异形成有明显贡献。对于Q*矢量强迫作用,台风登陆前,仅有助于A2与A1之间雨强差异形成,在台风登陆后,则对A1、A2及A3之间雨强差异形成贡献明显。地形因子作用在台风登陆前,仅有助于A3与A1、A2之间雨强形成差异,但在台风登陆后,则有利于A1、A2及A3之间雨强差异形成。
岳彩军寿绍文曾刚王咏青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及其与全球热通量的关系被引量:13
2007年
统计分析了1951—2002年52 a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在20世纪60、70年代处于少雨期,80年代旱涝相间,90年代处于多雨期,而且年际异常和年代际异常的配置决定了旱涝的强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年的前期潜热和感热通量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的异常合成场,以及夏季旱涝年同期大气环流场及风场的异常合成场。结果表明:中北太平洋西部(T区)和日本以东洋面(R区)当年春季热通量的异常分布形势是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一个前期讯号。
徐文明孙照渤曾刚邓伟涛
关键词: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旱涝
阵风效应对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年际变化模拟效果的影响
2014年
利用观测海温驱动NCAR CAM5模式进行了两组数值试验,对比分析了在CAM5模式海气湍流热通量参数化方案中引入阵风效应前后,模式对冬季NPO(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北太平洋涛动)年际变化模拟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考虑了阵风效应后,CAM5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冬季NPO的年际变化特征,模拟的1979—1999年冬季NPO指数序列与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由0.09提高到0.57;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通过影响海表湍流热通量异常,对冬季NPO年际变化产生影响;引入阵风效应后,模式对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湍流热通量异常的模拟结果更趋合理,从而使得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冬季NPO的年际变化。
李忠贤何鹏倪东鸿曾刚邓伟涛
关键词:北太平洋涛动年际变化数值模拟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系统(NIM/COAMS)Ⅰ.一种新的再分析同步耦合方案被引量:4
2005年
利用NCAR CCM2十八层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和IAP/LASG OGCM二十层全球大洋环流模式,设计了一个通量场再分析同步耦合方案FRAC(Flux Re-AnalysisCoupling scheme),建立了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系统(NIM/COAMS)。利用EOF理论消除分量模式通量在海气非线性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高频振荡,保留模式通量场的主要成分,使模式误差不致被迅速放大。模拟结果表明,积分前10 a全球平均海表温度仅上升0.1℃,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仅上升0.3℃,以后基本保持不变,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气候漂移,50 a积分显示,模式对气候态的模拟与观测基本一致,部分结果优于未耦合模式。
闵锦忠孙照渤曾刚高庆九
关键词:海气耦合模式气候漂移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