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勰辚
-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药变迁情况,以指导儿科临床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将7所医院儿科480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痰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及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分离菌株,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及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将试验阳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112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G^-)菌628株(55.7%),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多见,大肠埃希氏菌次之;革兰阳性(G^+)菌466株(41.4%),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念珠菌33株(2.9%)。G^-菌对氨苄西林、第1代头孢类药物耐药率最高(91.4%。94-3%),对亚胺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头孢菌素酶(AmpC酶)分别为58.8%、55.0%与19.8%、12.3%;G^+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最高(9313%-100.0%),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为主。因儿科多选用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两大类抗生素,致使病原菌产生ESBLs较高,产AmpC酶菌也占一定比例。细菌耐药情况严重,重视痰培养及药敏检测意义重大。
- 严清华黄友旗李勰辚蔺增榕郭伟中李仕杰林世江杨华彬蔡於才
-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细菌耐药性痰培养
- 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现状分析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了解、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儿科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对5所医院儿科3881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及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分离菌株,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酶)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将试验阳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100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G-)菌541株(53.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大肠埃希菌次之;革兰阳性(G+)菌449株(44.5%),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之;假丝酵母菌属19株(1.9%);G-菌对氨苄西林、第一代头孢类药耐药率最高(71.4%-88.2%),对亚胺培南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与AmpC酶分别为57.8%、54.8%与19.0%、10.5%;G+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耐药率最高(95.8%-100.0%),对万古霉素敏感;MRS分离率0-9.0%。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为主;因儿科多选用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两大类抗菌药物,致使病原菌产生ESBLs较高、产AmpC酶菌也占一定比例;重视痰培养及药敏检测意义重大。
- 严清华黄友旗蔡於才李勰辚蔺增榕郭伟中林世江
- 关键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社区获得性病原菌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