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斌

作品数:24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大豆
  • 7篇豆种
  • 7篇种质
  • 7篇大豆种质
  • 5篇育种
  • 5篇种质资源
  • 5篇大豆种质资源
  • 4篇性状
  • 4篇异黄酮
  • 4篇油脂
  • 4篇试剂
  • 4篇试剂盒
  • 4篇黄酮
  • 4篇分子标记
  • 4篇大豆油
  • 4篇大豆油脂
  • 4篇大豆脂肪
  • 3篇选育
  • 3篇野生
  • 3篇野生大豆

机构

  • 2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

  • 24篇李斌
  • 23篇孙君明
  • 13篇王连铮
  • 8篇闫淑荣
  • 8篇李静
  • 7篇范胜栩
  • 7篇王岚
  • 7篇韩粉霞
  • 4篇赵荣娟
  • 3篇田玲
  • 2篇谭晓荣
  • 2篇杜维俊
  • 2篇张晶莹
  • 2篇杨华
  • 2篇林晓敏
  • 1篇邹筱
  • 1篇武婷婷
  • 1篇孙石
  • 1篇罗赓彤
  • 1篇韩天富

传媒

  • 7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作物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作物杂志
  • 1篇大豆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生化鉴定方法比较及其营养品质分析
2022年
大豆脂肪氧化酶(LOX)是一种重要的豆腥味因子,为了筛选适宜的LOX鉴定方法和优异的LOX缺失育种亲本,本研究以大豆LOX缺失的近等基因系(Century和Suzuyutaka)和6个低豆腥味品种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等点聚焦聚丙烯凝胶电泳(IEF-PAGE)技术鉴定LOX缺失情况,比较3种鉴定方法的优缺点;同时,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超高液相色谱(UPLC)、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分析LOX缺失种质的主要营养品质组分(蛋白质、油分、可溶性糖、脂肪酸、异黄酮、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比色法简便快捷,试剂需要现配现用;SDS-PAGE方法简单且成本低,但分辨率较差;而IEF-PAGE方法检测准确性较高,但成本也较高。品质分析发现,Century近等基因系的不同营养品质组分差异显著;而Suzuyutaka近等基因系的蛋白质、油分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差异显著。综上,针对大量种质材料筛选可先采用比色法进行快速初筛,然后结合IEF-PAGE法进行精准鉴定,既可加速低豆腥味大豆育种进程,同时可降低检测成本。筛选出具有不同营养品质组分的LOX缺失的优异种质,可为低豆腥味大豆品种选育提供可靠的育种和亲本材料。
马彩优张晟瑞李斌李静杜维俊孙君明
关键词:大豆脂肪氧化酶SDS-PAGE营养品质
大豆C2H2型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GmZFP7和/或其基因在调控异黄酮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大豆C2H2型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GmZFP7和/或其基因在调控异黄酮方面的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本发明提供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大豆C2H2型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GmZFP7在调控异黄酮方面...
孙君明李斌张晟瑞冯岳李静裴睿丽田玲
高异黄酮低豆腥味大豆新品种中黄68的选育被引量:3
2015年
高异黄酮大豆品种中黄68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缺失脂肪氧化酶-2基因(lx-2)的低豆腥味大豆品种中黄18为母本,日本引进的7S蛋白亚基缺失(α’亚基缺失和β亚基含量低)的大豆材料7S3(Karikoi-43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后代籽粒的异黄酮含量,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IEFPAGE)技术检测脂肪氧化酶基因缺失,并进行多年生化标记辅助选择而成。该品种2013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突出特点是高产、稳产、异黄酮含量高(5 135.86 mg·kg-1)、缺失脂肪氧化酶-2基因(lx-2)、商品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属高异黄酮含量低豆腥味的特用大豆新品种。
孙君明韩粉霞闫淑荣杨华李斌
关键词:大豆
中国野生大豆和它的近缘的收集、保存和利用(英文)被引量:2
2017年
野生作物近缘的保存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重要的课题,野生的作物近缘拥有更多的遗传多样性对于育成高产、抗病和具有优良品质的作物品种意义重大。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野生大豆及它的近缘的收集保存和利用情况,在过去的40多年中,中国先后进行了3次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收集工作,共收集资源8 518份,进行的时间分别为:第一次1978-1982年,第二次1996-2000年,第三次2001年-2010年。这些种质资源采用双轨制进行保存,分别保存在北京的国家基因库和中国的西部干燥区域。同时介绍了中国科研单位对野生大豆品种资源调查研究和利用的情况。
王岚孙君明李斌赵荣娟王连铮
与大豆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性状连锁的Indel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大豆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性状连锁的Indel标记及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辅助育种领域。所述Indel标记的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下:InDel?F/InDelR:AGCGTTACGCCACAATGA/GAAC...
孙君明李斌范胜栩韩粉霞闫淑荣王连铮
文献传递
野生和栽培大豆种质油脂组成特点及其与演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19年
以58份不同类型(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种质为材料,利用32对SSR标记分析大豆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关系,采用NIRS和GC方法分别分析大豆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含量,研究不同类型大豆种质油脂组成特点及其与演化的关系。结果显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油脂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栽培大豆脂肪含量(平均20.8%)显著高于野生大豆(平均10.49%),油酸含量(平均28.5%)显著高于野生大豆(平均14.37%),而亚麻酸含量却显著低于野生大豆;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大豆种子中的脂肪与油酸含量显著正相关(r=0.85^**),而与其他脂肪酸组分极显著负相关;油酸与所有其他脂肪酸组分均负相关,特别是与亚麻酸和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和.0.89^**);油脂组成和SSR标记对不同类型大豆种质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2种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分为栽培和野生2个亚群,半野生大豆则分布于2个亚群中。由此可见,大豆油脂组成与大豆种质的驯化程度有关,脂肪含量和亚麻酸含量可以作为大豆演化分类的参考指标。
陈影张晟瑞王岚王连铮李斌孙君明
关键词: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脂肪含量脂肪酸组分
大豆主要营养品质性状相关分子标记的育种应用潜力评价被引量:6
2022年
大豆营养品质性状多为数量性状,受多基因调控。目前,已定位到大量与营养品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但经过大豆育种群体验证的可用标记却很少。本研究以288份黄淮海地区选育的大豆品种和19份野生/半野生大豆种质为材料组成大豆自然群体,利用近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蛋白质、脂肪、脂肪酸和异黄酮组分含量;选用已报道的与营养品质性状紧密连锁的18个SSR标记,采用毛细管电泳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关联分析方法验证分子标记的选择效果,共检测出与脂肪含量关联的标记3个,与蛋脂总和关联的标记3个,与棕榈酸关联的标记1个,与硬脂酸关联的标记1个,与油酸关联的标记2个,与亚麻酸关联的标记2个,同时发掘出这些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表明上述验证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大豆营养品质分子育种中。
怀园园张晟瑞武婷婷AZAM Muhammad李静孙石韩天富李斌孙君明
关键词:大豆品质性状SSR标记
大豆超高产品种选育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3年
采用杂交育种结合高肥水鉴定后代的方法育成中黄13、中黄19和中黄35共3个超高产大豆品种。中黄13和中黄19产量各2次达4.5 t·hm-2以上;中黄35利用滴灌结合施肥、化控倒伏、调节土壤pH等措施,产量3次达6.0 t·hm-2以上,在大豆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研究取得进展。中黄13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0年北京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面积已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
王岚孙君明赵荣娟王连铮罗赓彤李斌
关键词:大豆超高产育种
定性定量检测大豆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性定量检测大豆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加热甲酯化方法对大豆种子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并根据大豆5种脂肪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
孙君明李斌范胜栩韩粉霞闫淑荣王连铮
与大豆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性状连锁的Indel标记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大豆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性状连锁的Indel标记及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辅助育种领域。所述Indel标记的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下:InDel F/InDelR:AGCGTTACGCCACAATGA/GAAC...
孙君明李斌范胜栩韩粉霞闫淑荣王连铮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