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
- 作品数:17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际疫苗研究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三种不同载体的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通过3种不同载体即破伤风类毒素(TT)、白喉类毒素(DT)和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rEPA)与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CMP)结合,经免疫小鼠后比较3种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将GCMP以ADH作为间隔剂分别与TT、DT和rEPA等3种蛋白质载体结合形成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以GCMP和3种结合疫苗免疫NIH小鼠以研究在其体内的免疫原性。结果GCMP和结合疫苗免疫NIH小鼠后,其血清ELINA结果显示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均可诱生免疫应答,但使用GCMP免疫小鼠后仅能产生较低水平抗GCMP的IgG抗体,而用3种CCMP-蛋白质结合疫苗免疫小鼠后其血清中产生了较GCMP免疫显著增高的抗GCMP的IgG抗体,并且3种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第2次、第3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IgG抗体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01),表明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具有免疫记忆和加强应答效应,且3种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抗GCM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体介导的血清抗体体外杀菌试验结果证明,3种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IgG抗体均比GCMP具有增强的体外杀菌活性。结论经3种不同载体与GCMP结合后免疫小鼠均产生了比GCMP显著增强的免疫应答。比较研究表明,rEPA是实验中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较好的备选载体。
- 吴兵刘方蕾杜琳范秀娟王欣茹杨明崔萱林
- 关键词:荚膜多糖结合疫苗
- 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工艺稳定性研究
- 目的:按初步确定的工艺,制备多批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AMP)与破伤风类毒素(TT)的结合物并检测其免疫原性,通过监测关键工艺参数,对该工艺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溴化氰(CNBr)活化多糖,以无水己二酸二...
- 刘方蕾吴兵王晶袁菲赵志强杨明谢贵林
- 关键词:A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荚膜多糖
- 文献传递
-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观察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客观、系统地评价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9 992名2~60岁成人和儿童接种疫苗后,通过抽样主动监测和观察对象主动报告,对速发接种反应、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并对所有接种者跟踪观察1个月以评价长期的不良反应。结果无速发接种反应发生。在主动监测的人群中,14人有中、强发热反应,发生率1.18%;6人有局部强反应,中、强反应发生率0.51%。在主动报告的人群中,8人有中、强发热反应,发生率0.09%。未观察到与疫苗接种相关的任何长期不良反应。结论此次对A+C群MPV使用安全性现场观察,总体接种反应轻微,且发热、红晕等反应均在72h内自行消失,A+C群MPV使用后有良好的安全性。
- 李万军胡红安杨明尹明严友定
- 关键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
-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大规模接种后的速发型接种反应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大规模接种后的速发接种反应。方法以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观察组,伤寒Vi多糖疫苗为对照组,按组群随机分层配对的原则,将观察现场分为108个组群,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分配54个组群进行接种。建立接种反应监测系统,按统一表格和方法对两组的速发接种反应进行监测。结果两组共接种34 543人,其中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18 167人,伤寒Vi多糖疫苗接种16 376人。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速发接种反应率为0.44‰;伤寒Vi多糖疫苗速发接种反应率为0.7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速发接种反应均出现在接种后15 min内,最早的出现在接种后5 min,速发接种反应中有2例为异常反应,但未出现严重反应。结论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速发接种反应发生率低,预后良好。
- 杨进叶强董柏青龚健崔萱林杨明廖和壮张杰RionLeon OchiaiAli MohammadJohn Clemen
- 关键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 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工艺稳定性及其免疫原性
- 2012年
- 目的研究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GCMP)与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toxoid,TT)结合疫苗的工艺稳定性及其免疫原性。方法以己二酸二酰肼(ADH)作为间隔剂,碳二亚胺(EDAC)为缩合剂,扩大量制备8批GCMP-TT结合物,以生化、免疫学方法分析8批GCMP-AH衍生物和GCMP-TT结合物的主要特性;将8批GCMP-TT结合物分别免疫NIH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GCMP和抗TT的IgG抗体,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 8批GCMP-AH衍生物及GCMP-TT结合物各项生化检测指标基本一致,批间差异较小,均达到《欧洲药典》的规程(7.0版)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免疫小鼠的血清中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GCMP和抗TT的特异性IgG抗体,与GCMP产生的特异性IgG抗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CMP-TT结合疫苗第2针、第3针与第1针相比,免疫后产生的IgG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GCMP-TT结合疫苗的制备工艺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并可诱导免疫记忆,为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 吴兵刘方蕾王晶侯亚莉赵志强杨明崔萱林谢贵林
- 关键词:结合疫苗稳定性免疫原性
- 不同载体蛋白制备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比较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比较不同载体蛋白(TT、DT和rEPA)制备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AMP)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溴化氰(CNBr)活化多糖,以无水己二酸二肼(ADH)为连接剂,1-乙基-1-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AC)为偶联剂,制备结合物并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抗GAMP与抗载体蛋白抗体及抗GAMP抗体的杀菌活性。结果多糖衍生物、多糖-蛋白质结合物均具有GAMP抗原特异性;结合物免疫小鼠可诱生较单独多糖更高水平的血清抗GAMP IgG抗体和更强的体外杀菌活性,并能产生免疫记忆。结论3种载体蛋白制备的结合物均能提高多糖抗原的免疫原性。
- 刘方蕾吴兵杜琳曹鑫杨明
- 关键词:A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多糖免疫原性
- A群奈瑟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工艺稳定性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按初步确定的工艺,制备A群奈瑟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roup A Neisseria meningococcus capsular polysac charide,GAMP)与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的结合物,通过监测关键工艺参数,分析该工艺的稳定性。方法制备8批GAMP-TT结合物,经Sepharose4FF柱层析纯化后,进行各项生化鉴定,采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检测其抗原性,以结合物皮下免疫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GAMP及抗TT IgG抗体水平。结果制备的8批结合物工艺关键参数较稳定,均保持GAMP抗原特异性;免疫小鼠后,均可诱生较高水平的血清抗GAMP IgG抗体,并可诱生免疫加强应答。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为GAMP-TT结合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 刘方蕾吴兵王晶袁菲赵志强杨明谢贵林
- 关键词: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
- 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纯化方法的改进被引量:5
- 2006年
- 将C群脑膜炎球菌粗多糖的纯化改进为用1:1容量冷酚提取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去除蛋白质效果同样能够达到《中国药典》2005版(三部)的要求,总体结果优于改进前。同时能扩大处理量而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合规模化生产。
- 杨明陈作江曹鑫王志军崔萱林
- 关键词:苯酚抽提蛋白质
- 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培养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索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培养基的适宜配方。方法通过筛选改良培养基(配方2)中酸水解酪蛋白替代培养基配方1中原50%盐酸酪蛋白水解液制备相应的培养基,培养A群、C群脑膜炎球菌一定时间后,以收获的细菌浓度和复合多糖量来确定培养基的配比,并比较该培养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细菌的结果。结果在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不同培养基的细菌培养过程中,用酸水解酪蛋白制备的改良培养基(配方2)培养的细菌浓度和多糖收获量均高于其他培养基(配方1和配方3),用酸水解酪蛋白培养基能提高脑膜炎球菌的产量。结论以酸水解酪蛋白为主要原料(配方2)的改良培养基能作为流脑A群、C群细菌的最适培养基,且细菌在(37±0.2)℃培养情况良好。
- 冯君平谢澎李国晏孙一枚杨明陈作江
- 关键词:培养基
- C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工艺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 目的:对8批确定工艺后扩大量制备的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CMP )与载体蛋白质破伤风类毒素(TT)结合物进行工艺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研究。方法:以己二酸二酰肼(ADH)作为间隔剂、碳二亚胺(EDAC)为缩合剂,将GCMP...
- 吴兵刘方蕾王晶侯亚莉赵志强杨明崔萱林谢贵林
- 关键词:结合疫苗免疫原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