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群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克隆
  • 5篇基因
  • 5篇谷胱甘肽
  • 4篇养殖
  • 4篇转移酶
  • 4篇基因克隆
  • 4篇谷胱甘肽S-...
  • 3篇蛋白
  • 3篇养殖鱼
  • 3篇鱼类
  • 3篇全序列
  • 3篇CDNA全序...
  • 2篇代谢
  • 2篇淡水
  • 2篇淡水鱼
  • 2篇淡水鱼类
  • 2篇养殖鱼类
  • 2篇藻毒素
  • 2篇水产
  • 2篇水产品

机构

  • 14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4篇林群
  • 13篇梁旭方
  • 13篇王琳
  • 7篇李光照
  • 7篇胡永乐
  • 5篇刘秀霞
  • 3篇李观贵
  • 1篇杨宇晖
  • 1篇沈丹
  • 1篇丁雪芬
  • 1篇李锦光
  • 1篇陈亮
  • 1篇白俊杰
  • 1篇程伟轩
  • 1篇陈小佳
  • 1篇黄燕
  • 1篇谢骏
  • 1篇程炜轩
  • 1篇何珊

传媒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水产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南方水产

年份

  • 1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鳜鱼胰蛋白酶和淀粉酶与胃蛋白酶原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RT-PCR及RACE法,克隆得到鳜鱼(Siniperca chuatsi)肝胰脏胰蛋白酶(trypsin,Try)、淀粉酶(amylase,Amy)基因cDNA全序列.结果表明,鳜鱼Try基因cDNA全长为896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为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鳜鱼Try与斑马鱼(Danio rerio)、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小鼠Try和人TRY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4%、75.3%、74.5%和71.4%.鳜鱼Amy基因cDNA全长为1 647 bp,其中ORF为1 539 bp,编码512个氨基酸.鳜鱼Amy与斑马鱼、非洲爪蟾、小鼠Amy和人AMY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7%、75.4%、71.9%和70.9%.同时对鳜鱼基因组进行PCR,获得鳜鱼Try、Amy与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ep)全基因组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鳜鱼Try基因由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组成,全长1 362 bp;鳜鱼Amy基因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组成,全长4 267 bp;鳜鱼Pep基因由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子组成,全长4 032 bp,与其它脊椎动物基因结构相似.应用Genome walker方法在鳜鱼克隆得到长度分别为1 189 bp、413 bp和527 bp的Try、Amy和Pep基因的5′侧翼区序列以及1段长为704 bp的Pep基因3′侧翼区序列,并利用相关软件预测其中具有多个可调节其表达的调控元件.鳜鱼Try、Amy和Pep基因组全序列的克隆及其序列、结构分析和分子系统进化等的研究,为鱼类消化代谢相关基因的生理功能及表达调控机理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陈亮梁旭方王琳李观贵林群刘秀霞
关键词:胰蛋白酶淀粉酶胃蛋白酶原基因结构
养殖鱼类农药等毒物终点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2009年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代谢多种内源或外源毒性物质之解毒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等毒物终点检测技术(end point test)是基于不同毒物最终均将导致鱼体肝脏去毒酶GSTs基因表达变化,通过固定方法检测GSTs基因表达水平这一个指标即可反映生物体受不同毒物的污染情况。通过采用该检测技术可以简便而可靠检测淡水鱼类体内所含的毒物含量,进而确定了淡水养殖鱼类的食用安全问题。
符云叶卫林群王琳梁旭方
关键词:谷胱甘肽S-转移酶毒物
广东与江西翘嘴鳜养殖与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对翘嘴鳜4个人工繁殖群体[江西南昌国家级翘嘴鳜原种场(1个群体)、广东南海人工繁殖群体(2个群体)、广东惠州人工繁殖群体(1个群体)]及2个天然群体(江西鄱阳湖养1个月;江西鄱阳湖养2~3d)共60尾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后测序和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翘嘴鳜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得到翘嘴鳜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的全序列(833bp)。分析得到的D-loop区碱基序列中60个个体共检测到65个变异位点,其中43个是单一变异位点,22个为简约信息位点。60个个体共检测出22个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江西两个天然群体基因交流充分,未出现遗传分化,但相对江西省翘嘴鳜原种,广东省翘嘴鳜养殖种群多态性偏低。因此,广东省从其他省鳜鱼原种场引进翘嘴鳜原种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我国集约化主产区广东省的鳜鱼产业向高效、优质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宇晖梁旭方林群李锦光王琳谢骏
关键词:翘嘴鳜线粒体DNA控制区遗传多态性
斑鳢等鱼贝类去毒相关基因的克隆
2008年
采用RT-PCR和RACE法,克隆得到斑鳢、鲢鱼CYP1A与斑鳢HSP70基因cDNA的核心序列,序列长度分别为908bp、902bp、684bp,分别编码302、300、228个氨基酸;还克隆得到斑鳢、近江牡蛎GPX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720bp、727bp,分别编码119、232个氨基酸.多个重要养殖水生动物的去毒相关基因的成功克隆,为水产养殖动物去毒相关基因结构、功能、表达调控研究以及今后定向筛选高食用安全保障的水产品奠定基础.
林群梁旭方王琳胡永乐李光照
关键词:基因克隆水产养殖动物水产品安全
黄斑篮子鱼去毒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肝脏组成型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从基因水平探讨海洋鱼类对海洋藻毒素的去毒分子机理。采用RT-PCR法成功克隆了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肝脏I时相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1A(CYP1A)、II时相代谢酶alpha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A)和rho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R)、热休克蛋白70(HSP70)、alpha 1型钠钾ATP酶(ATP1A1)及β-肌动蛋白(beta-actin,ACT)基因cDNA核心序列,序列分别长879 bp、582 bp、588 bp、660 bp、749 bp和554 bp。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属鲈形目的黄斑篮子鱼CYP1A、GSTA和GSTR与同属鲈形目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欧洲鲽Pleuronectesplatessa、真鲷Pagrus major、鲤形目的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相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CYP1A和GSTA与非洲爪蟾(两栖类)、鸡(鸟类)、小鼠、大鼠和人(哺乳类)相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低,这可能与鱼类Ⅰ、Ⅱ时相去毒酶基因承担水环境毒素去毒代谢的特殊功能有关;而HSP70、ATP1A和β-肌动蛋白在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中均有较高的同源性,这可能与这些基因在机体中承担的最基本的生命功能相关。应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以β-肌动蛋白作为外参照,在指数期增长范围内分别得到了CYP1A、GSTA、GSTR、HSP70和ATP1A1 mR-NA与β-肌动蛋白mRNA(%)的比值,确定黄斑篮子鱼肝脏去毒相关基因的组成型表达水平。其中,黄斑篮子鱼肝脏CYP1A、GSTA和GSTR基因组成型表达相对较高,HSP70和ATP1A1基因组成型表达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不同基因在黄斑篮子鱼海洋藻毒素去毒分子机理中承担的作用相关,为海洋藻毒素在海洋鱼类中的积聚及代谢去毒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相关数据。
王琳梁旭方林群李光照胡永乐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热休克蛋白70钠钾ATP酶
孔雀石绿生态毒理学与水产品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孔雀石绿曾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经孔雀石绿处理过的水产品具有很强的残留毒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笔者对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分布过程、毒性、致毒机制、检测方法及去除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并对水产品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安全养殖技术进行探讨,使人们对孔雀石绿及其潜在危害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水产品的安全养殖提供可靠的研究资料。
林群梁旭方王琳程炜轩
关键词:孔雀石绿水产品生态毒理学
近江牡蛎4种类型GST基因cDNA全序列的克隆与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类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在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等贝类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近江牡蛎肝脏4种类型GST基因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mu、pi、omega、sigma4种类型GST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970bp、773bp、999bp、1277bp,分别编码215、207、242、203个氨基酸.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除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pi型GST外,所有类型GSTs序列都能各自聚集成一簇.
林群梁旭方胡永乐王琳刘秀霞
关键词:基因克隆
3种淡水鱼GSTR的cDNA克隆与肝脏组成型表达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比较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能力与其肝脏II相去毒酶Alpha-及Rho-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基因组成型表达之间的关系.采用RT-PCR及RACE方法成功克隆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肝脏Rho-GST(GSTR)基因cDNA全序列.应用半定量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为外参照,研究鲢鱼、尼罗罗非鱼、草鱼肝脏Alpha-GST(GSTA)及GSTR基因的组成型表达水平.结果表明,3种淡水鱼类微囊藻毒素去毒基因GSTR序列全长分别为1 078 bp、904 bp、1 104 bp.鲈形目鱼类的罗非鱼GSTR基因组成型表达相对较高,而鲤形目鱼类的鲢鱼、草鱼GSTA基因组成型表达相对较高.可见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GST基因组成型表达的高低可能与3种淡水鱼类生态习性及去毒能力有关,但对于不同生态习性淡水鱼类去毒能力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黄燕梁旭方王琳林群胡永乐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谷胱甘肽S-转移酶CDNA全序列淡水鱼类
孔雀石绿对淡水养殖鱼类去毒代谢相关基因转录影响的研究
孔雀石绿曾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经孔雀石绿处理过的水产品具有很强的残留毒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斑鳢(Channa maculata)、草鱼(...
林群
关键词:孔雀石绿分子毒理学淡水鱼类
文献传递
微囊藻毒素对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致毒机理的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经10、50、150、500μg/L MC-LR体外诱导24h后,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SCGE)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出现明显的彗星拖尾现象,说明MC-LR可引起尼罗罗非鱼肝细胞DNA的损伤,并随着剂量的增加,DNA的损伤程度增大。PI/Annexin V双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表明MC-LR能明显引起肝细胞凋亡,与SCGE结果一致,且DNA损伤程度越大,细胞早期凋亡率越高,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本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细胞水平阐明MC-LR的毒性以及致毒机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刘秀霞梁旭方丁雪芬王琳林群李光照沈丹
关键词:原代肝细胞致毒机理尼罗罗非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