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校锋

作品数:12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地质
  • 4篇造山带
  • 3篇三叠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震
  • 2篇地质意义
  • 2篇定年
  • 2篇岩石
  • 2篇找矿
  • 2篇三叠纪
  • 2篇三叠世
  • 2篇山带
  • 2篇盆地
  • 2篇秦岭造山带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喜马拉雅造山...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学背景

机构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河南省地质调...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海南省海洋地...

作者

  • 12篇汪校锋
  • 5篇李德威
  • 4篇杜远生
  • 3篇刘德民
  • 2篇杨文涛
  • 2篇杨江海
  • 2篇马瑞申
  • 1篇张良
  • 1篇杜凤军
  • 1篇杨巍然
  • 1篇秦雅东
  • 1篇孔春芳
  • 1篇廖群安
  • 1篇陈洁渝
  • 1篇张金阳
  • 1篇张志庭
  • 1篇李华亮
  • 1篇罗文行
  • 1篇翁正平
  • 1篇肖灯意

传媒

  • 3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新疆地质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南方油气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提斯喜马拉雅盆地演化及油气潜力
特提斯喜马拉雅是高喜马拉雅与冈底斯之间的狭长地带,从喜马拉雅西构造结一直延伸到东构造结,全长约2500公里,宽度120至200公里.在我国境内海相沉积地层分布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海相盆地之上叠加有晚新生代陆相盆地-札达...
李德威刘德民汪校锋
关键词:盆地演化油气潜力沉积地层地质调查盆地系统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板内地震震源深度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被引量:15
2008年
青藏高原板内地震以浅源地震为主,下地壳基本上没有地震,地震震源多集中在15-40km的深度范围,主要在中地壳内,呈似层状弥散分布.其中30-33km深度是一个优势层,与壳内分层有关.总体上青藏高原南、北部的震源面略呈相向倾斜特征.70-100km深度区间出现了比较集中的震级较小的地震,可能与壳幔过渡带的拆离作用有关.高原内部的正断层系与板内地震密切相关,是板内浅源地震的主控构造.总之,青藏高原地震震源沿着活动的上地壳脆性层与软弱层之间的脆-韧性过渡带分布.这些板内地震活动属于大陆动力学过程,与板块碰撞和板块俯冲无关.初步认为青藏高原浅层到深层多震层的成因分别是韧性基底与脆性盖层、韧性下地壳与脆性上地壳、韧性下地壳与脆性上地幔的韧-脆性转换、拆离和解耦的产物.
罗文行李德威汪校锋
关键词:青藏高原板内地震震源深度多震层
豫西义马地区中—晚三叠世古地震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被引量:10
2011年
豫西义马地区中—上三叠统发现大量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柱状构造、枕状构造、负载构造和卷曲层理构造,它们大多保存在河流沉积的上部及湖泊三角洲沉积中。通过形态学、遗迹学及镜下薄片分析表明,这些软沉积物变形与沉积物液化有关,其中河—湖相快速沉积为沉积物液化创造了条件,古地震活动是它们形成的主要触发因素。对比该地区中三叠统油房庄组与上三叠统椿树腰组软沉积物变形组合特征,认为秦岭造山带初始造山时间应在中三叠世油房庄组沉积时期,更强烈的造山活动发生在晚三叠世。
杨文涛汪校锋杨江海杜远生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三叠纪
豫北地区寒武系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0
2011年
河南省北部辉县市、卫辉市、淇县一带寒武系馒头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以海相碳酸盐岩-泥质岩沉积为主,地层中夹多套风暴沉积。风暴沉积构造包括底面侵蚀形成的沟渠构造、风暴撕裂形成的条带状构造、风暴涡流形成的环状构造、竹叶状砾屑灰岩中风暴成因的放射状组构,以及风暴浪成因的丘状交错层理构造等。馒头组、崮山组、炒米店组的风暴沉积主要形成于风暴浪及面和正常浪及面之间的浅海地区;而张夏组的风暴沉积主要形成于正常浪及面之上的临滨地区。风暴沉积主要包括3种岩相类型:①块状层理的竹叶状砾屑灰岩,代表风暴涡流沉积;②丘状交错层理的砂屑灰岩,代表风暴浪作用沉积;③具均质层理的泥晶灰岩,为风暴后期的快速悬浮沉积。这些岩相组合成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豫北地区风暴沉积的发现表明河南省在寒武纪时期位于低纬度的风暴作用带,该沉积对于认识该区寒武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海洋具有重要意义。
马瑞申张良杜远生汪校锋
关键词:风暴岩寒武纪环状构造
豫西济源盆地中三叠世-中侏罗世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对秦岭造山带造山过程的启示被引量:14
2012年
豫西济源盆地位于秦岭造山带北部,是三叠纪-侏罗纪秦岭造山带的同造山盆地.对济源盆地中三叠世-中侏罗世6个组的碎屑锆石样品进行了LA-ICP-MS的U-Pb年龄分析.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分布于以下区间:2.9~1.7Ga、1.6~1.0Ga、1.0~0.8Ga、800~650Ma、520~380Ma、350~245Ma和~220Ma,其中除了2.9~1.7G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华北克拉通基底外,其他几个年龄段的锆石则主要来自于秦岭造山带,并且显示出随着地层年龄的逐渐变新,碎屑锆石年龄有逐渐变老的趋势.在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期样品中,主要年龄是350~245Ma,在晚三叠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样品中,1.6~1.0Ga、1.0~0.8Ga、800~650Ma和520~380Ma则逐渐增多,到了中侏罗世晚期,1.6~1.0Ga和520~380Ma依然存在于样品中,并且还发现了~220Ma年龄.碎屑锆石年龄结构指示了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经历了由年轻的盖层到较老的基底的去顶过程.并与合肥、黄石盆地的碎屑锆石数据对比发现,早侏罗世时,去顶强度东强西弱;东部高压-超高压变质岩或晚三叠世岩体可能暴露于早侏罗世,而西部则到了中侏罗世.
杨文涛杨江海汪校锋杜远生
关键词:济源盆地秦岭造山带地质年代学
豫西段村地区岩石-土壤地球化学背景特征及找矿意义
2023年
研究区位于豫西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发育多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及航磁异常,成矿背景良好。通过1: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岩石元素地球化学测量及野外查证,查明该区土壤、岩石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特征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成矿元素趋势特征和地球化学异常成因,对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分析与评价,为该区进一步开展矿产评价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秦学文冯邦国张云汪校锋
东昆仑巴颜喀拉山群地区区域构造演化被引量:3
2005年
东昆仑巴颜喀拉山群地区是一套岩性十分单调的海相有序地层,主要是浊积相陆源碎屑堆积,岩石构成为岩屑长石砂岩、粉砂质板岩及板岩。巴颜喀拉山群的构造变形格局和特点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各构造单元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具有多岛洋盆扩张和闭合的多旋回性。巴颜喀拉山群的构造发育特点与巴颜喀拉山群地层单元的进一步划分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成山过程及其构造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关,它们在时间上是相协调的,在空间上是相配套的。
汪校锋
关键词:区域构造演化青藏高原三叠纪
项目驱动式《遥感地质学》案例教学法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遥感地质学作为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采用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法,通过设置"遥感在区域矿产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案例,给学生营造一种近似真实的项目环境,开展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改革。通过设置项目的需求分析、详细设计、关键技术流程、结果分析等环节,让学生亲历项目的构思、资料收集与信息源的选择、遥感数据预处理、遥感影像判读与解译、野外验证等完整的项目过程。提高学生运用遥感科学与技术的知识解决地质问题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既精通遥感科学与技术,又具有深厚地学知识的复合创新人才。
孔春芳翁正平张志庭汪校锋
关键词:案例教学遥感地质学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新生代构造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23
2005年
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隆升,在地质学研究中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兴趣的问题,为了对其进行定量研究,揭示隆升历史及幅 度等相关问题,运用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法对研究区淡色花岗岩进行了分析,所取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位于17.0~5.7Ma 之间,小于其地层时代或侵入年龄(40~17Ma),表明研究区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强烈隆升开始于晚新生代.用磷灰石裂变径 迹年龄来计算可知,研究区内花岗岩5.7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18.421℃/Ma和0.526mm/a.5.7~ 9.2Ma间的相对抬升与剥蚀速率为0.229mm/a,9.2~17.0Ma间的相对抬升与剥蚀速率为0.032mm/a.用锆石裂变径 迹年龄来计算知,研究区内花岗岩16.2Ma以来的冷却速率和剥蚀速率分别为12.963℃/Ma和0.370mm/a,冷却速率和 剥蚀速率均小于用磷灰石计算的结果.因此说喜马拉雅造山带从9.2Ma到现在隆升和剥蚀的速率是处于加快的状态.
刘德民李德威杨巍然汪校锋张金阳
关键词:裂变径迹定年构造隆升晚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带
海南岭头地区金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根据1∶20万化探Au异常,在琼中岭头地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勘探工作。对获得的4813个有效土壤样品进行的Au、Cu、Mo、Hg、Pb等项目的分析测试表明,海南岭头地区Au异常普遍,II级和III级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对硅化、黄铁矿化以及绢英岩化等蚀变岩石样品的Au等元素分析表明,区内西南部抱板群构成了海南岭头地区Au的主要赋矿岩系,230Ma左右琼中岩体的侵位及后期的NE、NW向断裂活动过程中,在岩浆热液和构造应力作用下,Au富集在岩体与抱板群的接触边界及断层带内。海南岭头地区西南部抱板群内、断裂带以及琼中岩体和抱板群的接触部位为有潜力的找矿靶区。
汪校锋矫东风秦雅东肖灯意
关键词:金异常地球化学蚀变岩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