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miR-1225-5p在骨肉瘤病人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miR-1225-5p在骨肉瘤病人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4例骨肉瘤病人(骨肉瘤组)、45例骨膜炎病人(骨膜炎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RT-PCR检测血清中miR-1225-5p的表达水平。以中位数为截断值,将骨肉瘤病人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绘制ROC曲线分析miR-1225-5p诊断骨肉瘤的价值;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骨肉瘤组血清miR-1225-5p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骨膜炎组和对照组(P<0.01)。骨肉瘤病人血清miR-1225-5p表达水平与Enneking分期、肿瘤转移有关(P<0.01和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和WHO骨肉瘤分类无关(P>0.05)。血清miR-1225-5p诊断骨肉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785(95%CI:0.625~0.934)。当血清miR-1225-5p相对表达量为0.46时约登指数最大,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35%和71.30%。高表达组病人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高于低表达组(P<0.05)。血清miR-1225-5p是影响骨肉瘤病人OS和DFS的独立因素(P<0.05和P<0.01)。结论:miR-1225-5p在骨肉瘤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低血清miR-1225-5p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病人的不良预后有关。
- 李伟汪礼军唐鹏黄耀凯刘剑
- 关键词:骨肉瘤预后
- 休克指数对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价值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SI)对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价值研究。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6例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内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245)和死亡组(n=41)。建立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SI预测输血和死亡预后的价值,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年龄、哥斯拉昏迷评分为(GCS)、改良创伤评分(RTS)、输血、SI是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SI预测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院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可信区间0.721~0.823),临界值为0.93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8.25%和73.21%。SI≥0.7的患者输血比例明显高于SI<0.7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预测输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可信区间0.701~0.799),临界值为0.87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0.25%和83.54%。结论年龄、GCS评分、RTS评分、输血及SI是创伤性骨盆骨折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SI可反映即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情况,是一种无创、简便、重复性强的指标,有助于对急诊患者进行病情评估。SI对预测患者是否接受输血和院内死亡有一定价值。
- 昝昀黄耀凯汪礼军唐鹏刘剑李伟
- 关键词:休克指数创伤性骨盆骨折预后
- 椎体成形术生物材料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椎体成形术是指将骨水泥或自体骨植入椎体的一种开放手术.它是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穿刺针插入病变椎体,注入流体的填充材料,经过局部的化学反应形成坚硬的固体,使病变椎体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得到恢复,从而达到提高脊柱稳定性、缓解或消除疼痛的目的.
- 汪礼军胡侦明郝杰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生物材料自体骨植入脊柱稳定性影像设备开放手术
- 兔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骨界面组织形态学观察和骨钙素动态表达研究
- 2011年
- 目的:观察兔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骨界面组织形态学变化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动态表达及意义。方法:24只骨质疏松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建立椎体成形术模型,对照组只进行手术不注射骨水泥,分别于术后1、24 h、3 d、7 d、4周、12周行X线观察椎体内骨水泥情况,处死兔子,取实验椎体,行HE染色观察骨水泥-骨界面组织学形态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水泥-骨界面OC蛋白的动态表达水平。结果:术后PMMA组X线正侧位片显示手术椎体内骨水泥无脱落、松动,骨水泥体积未发生明显变化。对照组椎体手术部位见约0.5 cm大小直径的圆形低密度区。术后取标本,见PMMA与周围组织紧密结合,骨水泥体积较术前无明显变化。HE染色,对照组的骨愈合过程与正常骨组织一致,但有所延迟,PMMA周围未见明显组织坏死。PMMA组和对照组骨水泥界面OC表达在术后逐渐增高,但PMMA组较对照组有所延迟。结论:PMMA骨水泥-骨界面有一定的炎症反应,较对照组有所延迟,表明PMMA的放热反应和单体毒性不会造成骨组织永久坏死;PMMA骨水泥-骨界面修复过程中OC高表达,比正常愈合过程有所延迟,表明局部骨组织细胞功能未受不可逆损害。
- 汪礼军胡侦明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骨钙素
- 膝骨关节炎患者滑膜与关节液中Notch通路相关蛋白变化的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滑膜与关节液中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Hes5)的变化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收治的8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为研究对象(KOA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3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为对照(对照组)。采用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及Lequesne MG量表评价KOA病情严重程度。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关节液及滑膜组织中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Hes5表达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Hes5诊断KOA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KOA组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Hes5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L分级越高,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Hes5表达水平越高(P<0.05)。KOA患者关节液和滑膜组织中的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Hes5表达水平分别均与Lequesne MG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关节液中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Hes5对KOA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563、0.786、0.600、0.453、0.543,5指标联合的AUC为0.710;滑膜组织中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Hes5对KOA诊断的AUC分别为0.467、0.671、0.572、0.551、0.456,5指标联合的AUC为0.787;将关节液、滑膜组织中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和Hes5共同进行联合,AUC为0.845。结论KOA患者滑膜及关节液中Notch通路发生异常变化,Notch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otch3、Jagged1、Jagged2、Hes5)的检测有助于诊断KOA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 李伟黄耀凯王洪林汪礼军黄珍谷陈兴华刘剑
-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NOTCH通路滑膜关节液
- 臭氧盘内盘外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臭氧盘内盘外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治疗,观察组给予臭氧盘内盘外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状态、疼痛、腰椎功能(ODI)、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则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SOD水平高于对照组,LPO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两组中途均无退出及失访病例,均无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臭氧盘内盘外注射联合小针刀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疼痛及功能障碍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且具有良好安全性。
- 陈志孙应龙黄秀官彭勋超汪礼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小针刀临床疗效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位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
- 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国际公认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脊柱微创技术。是通过经皮穿刺向病椎内注入低粘度的骨水...
- 郝杰胡侦明蒋电明权正学欧云生刘渤胡永康汪礼军
- 文献传递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扩张器的临床应用和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甘强胡侦明郝杰张晓军汪礼军江维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扩张器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医师骨质疏松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被引量:4
- 2011年
- 1984年Galibert等[1]首次经皮穿刺向椎体内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即经皮椎体成形术(D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l例长期疼痛的C2椎体阻管瘤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此后PVP和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广泛开展,并逐步推广应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脊椎骨髓瘤、脊惟转移性肿瘤合并顽固性疼痛的患者[2-4]。我科于2007年1月~2010年6月采用PVP治疗16例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患者,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 汪礼军胡侦明郝杰
- 关键词: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顽固性疼痛疗效满意后凸成形术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高位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
- 郝杰胡侦明蒋电明权正学欧云生刘渤胡永康汪礼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