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寿明

作品数:25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肝炎
  • 11篇慢性
  • 8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6篇病毒
  • 5篇细胞
  • 5篇感染者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重型
  • 4篇重型肝炎
  • 4篇肝病
  • 4篇肝炎病毒
  • 4篇肝炎病毒感染
  • 4篇病毒感染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慢性重型
  • 3篇慢性重型肝炎

机构

  • 18篇解放军第81...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南京市红十字...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5篇王寿明
  • 14篇何长伦
  • 13篇张馨
  • 11篇高蕾
  • 9篇汪茂荣
  • 8篇耿家宝
  • 6篇王耀峰
  • 6篇郑纪山
  • 4篇于乐成
  • 4篇董源
  • 3篇程岩
  • 3篇张玥
  • 3篇王银玲
  • 3篇王敏
  • 3篇唐雨德
  • 3篇郝坤艳
  • 3篇刘倩楠
  • 3篇张玥
  • 2篇张锦海
  • 2篇汪朝晖

传媒

  • 6篇肝脏
  • 3篇实用肝脏病杂...
  • 3篇第11届全国...
  • 2篇传染病信息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76例急性乙型肝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以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作为对照,观察176例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病毒学标志及治疗结果,并调查其传播途径。结果急性乙型肝炎除有少部分(19%)发热外,其发病时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均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极为相似,经常规护肝治疗后,急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均较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恢复快(P<0.05),其HBsAg及HBV DNA均在四个月内阴转。17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性接触传播者为98例,占55.7%。结论成人急性乙型肝炎一般预后好,是否应抗病毒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杜绝不洁性交,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阻止目前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的主要措施。
何长伦隋云华高蕾汪朝晖韩振红王寿明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17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观察组)与34例同期住院慢性重型肝炎未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TBil、A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更低、WBC计数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腹水及肝性脑病的患者例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1);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均超过3周,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进行侵袭性操作的次数、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与肝病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侵袭性操作次数、使用糖皮质激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玥张馨王银玲程岩王寿明王耀峰高蕾汪茂荣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侵袭性肺曲霉病
LSM值与APRI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肝脏硬度测定(LSM)值、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指数(APR I)用于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慢性肝病患者肝活检当日或前一日作血常规、肝功能检测与瞬时弹性扫描(FS)检查。以肝活检结果为标准,比较LSM值与ARPI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相应的截断点值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应用LSM值与APR I区分显著肝纤维化(S≥2)的截断点分别为8.10 kPa、0.45,对应的AUC分别为0.85、0.67;两者区分早期肝硬化(S≥3)和肝硬化(S=4)的截断点分别为9.80 kPa、0.98与13.10 kPa、0.98,对应的AUC分别为0.96、0.66与0.97、0.72。在测定结果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上,LSM值(r=0.64,P<0.05)比APR I(r=0.42,P<0.05)更明显。结论:应用LSM值和APR I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时,以LSM值反映更为准确。
高蕾王银玲汪茂荣张馨王耀峰王寿明
关键词:慢性肝病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cAg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克隆的建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HLA-A*2402限制的HBcAg特异性CTL细胞克隆。方法取HLA-A*2402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PBMC,用限制性表位肽(HBV core117-125,EYLVSFGVW)和重组HBcAg刺激,并以有限稀释法对活化的T细胞进行克隆化,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对所获克隆进行鉴定。结果PBMC经表位肽激活后,特异性细胞毒活性达到43.7%;从活化细胞获得11株T细胞克隆;除2株是CD4+T细胞克隆外,其余9株为CD8+T细胞克隆,其中2株为Tc1,3株为Tc2和4株为Tc0。9株CD8+T克隆在效/靶比例为2.5:1时均具有HBcAg特异性靶细胞溶解活性(33.9%~90.2%)。结论用HBVcore117-125能激活HLA-A*2402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随之建立的9株CD8+T克隆均具有HBcAg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活性。
何长伦王寿明郑纪山张益红唐雨德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细胞毒T细胞细胞克隆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在体外建立HBV感染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并鉴定其HLA-A基因亚型。方法利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使之永生化,用环胞菌素A(Cys A)抑制血液中T淋巴细胞的活性;用PCR-SSP法检测血样本的HLA-A基因亚型。结果成功建立了HBV感染者的永生细胞株16株,其中急性乙肝4例,慢性乙肝10例,携带者2例。所有的细胞株冻存后复苏的成功率为100%。细胞株的HLA-A基因亚型包括1101、0201、0101、2403等。结论转化后的LCL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既可能作为人源单抗的来源,也可作为体外研究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刺激细胞和靶细胞。永生化细胞HLA-A基因亚型的鉴定有可能使其成为异体相应亚型体外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刺激细胞和靶细胞。
唐祖明高健何长伦王一淳戴宇东王寿明郑纪山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B病毒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穿孔素-颗粒酶变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频率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变化。方法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HBV感染者PBMC中CD4+、CD8+T细胞的分布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改变,CD8+T细胞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显著增高(前者P<0.01,后者P<0.05)。HBV携带者CD4+T细胞显著降低(P<0.05),CD8+T无明显改变。三组CD4+/CD8+T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与HBV携带者不同,急性和慢性乙肝患者CD8+T细胞频数及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均明显增高,提示细胞毒T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毒颗粒表达与病毒清除和肝损害相关;急性和慢性患者在增高程度上的差异提示慢性乙肝的细胞免疫和细胞毒反应的不完全。
郑纪山王寿明唐雨德张锦海何长伦顾海涛
关键词:乙型肝炎T淋巴细胞亚群穿孔素颗粒酶B
21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性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性肺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21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性肺炎与30例同期住院慢性重型肝炎未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TBil、AL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Tra%、...
张玥张馨高蕾王寿明王耀峰程岩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真菌性肺炎药物治疗
血清胱抑素C对评估肝病患者肾功能不全的价值:3047例分析
郝坤燕于乐成王寿明何长伦李鑫汪茂荣
21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性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性肺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21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性肺炎与30例同期住院慢性重型肝炎未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TBIL、AL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TRA%、...
张獺张馨高蕾王寿明王耀峰程岩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真菌性肺炎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肝衰竭患者肾功能评估策略的优化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比较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胱抑素C(cystatin C, Cyc)及基于多种公式计算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filtration rate, eGFR),优化筛选适合此类患者的肾功能评估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5月符合急性/亚急性肝衰竭(Ⅰ组)或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Ⅱ组,又分ⅡA、ⅡB、ⅡC组)诊断标准的210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1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Scr、Cyc及9种eGFR计算公式在肝衰竭患者及对照组的组间和组内差异。结果Ⅱ组Scr和Cy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Ⅰ组Cy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2组间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Ⅰ、Ⅱ组内eGFR4、eGFR5、eGFR10及eGFR7的异常率最低值分别为100%、80.00%、96.44%及60.00%,对照组内的异常率最低值分别为100%、25.82%、70.89%及10.33%。与eGFR1和eGFR2相比,eGFR3的假正常率最高,最高达48.81%。血清Cyc及Scr均正常时,eGFR6假降低率较其他eGFR均高,最高达65.24%。结论对于肝衰竭患者的肾功能评估,血清Cyc较Scr更为可靠。各种eGFR公式中,以基于Scr联合Cyc的公式eGFR11和基于Scr的eGFR2及eGFR1较为合适,尤其是eGFR11。
郝坤艳杨玄子何锐王寿明于乐成
关键词:肝衰竭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