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红霞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红豆草
  • 3篇病害
  • 2篇真菌
  • 2篇真菌病害
  • 2篇草产量
  • 1篇叶斑
  • 1篇叶斑病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营养成分含量
  • 1篇侵染
  • 1篇侵染循环
  • 1篇种带真菌
  • 1篇茎点霉
  • 1篇茎叶
  • 1篇红豆
  • 1篇斑病
  • 1篇病害发生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聂红霞
  • 3篇李彦忠
  • 1篇高峰
  • 1篇段廷玉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甘肃省红豆草病害发生现状及其危害研究
病害是牧草生产中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为查明红豆草病害近几年在甘肃省发生及危害的状况,指导生产重点防治其主要病害,本研究在誉为“红豆草之乡”的通渭县以及有零星种植红豆草的渭源县、榆中县和碌曲县对红豆草的病害种类、发生规律和...
聂红霞
关键词:真菌病害
文献传递
茎点霉叶斑病对红豆草产量和养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甘肃省榆中县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上发生了一种叶片不规则退绿、变黄且增厚,发病后期叶片大量脱落的病害,严重影响红豆草的产量。本研究鉴定了其病原,评价了其对红豆草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红豆草发生该病后,在病叶上有红褐色点状物,经切片后可观察到叶片内有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鉴定为茎点霉(Phomasp.),但此菌在PDA培养基上无法分离培养。在田间,植株发病率为94%,病株上叶片发病率为50%。田间不分病株和健株随机采集病叶和健康叶片比较,发病的每百片叶质量增加0.5g,病叶的粗蛋白、钙、磷和粗灰分均分别显著(P<0.05)下降了28.54%、10.26%、13.64%和6.05%,包括7种家畜必需氨基酸在内的16种氨基酸的含量也显著降低,而粗脂肪和中性洗涤纤维增加160.95%和97.27%。与田间健康植株比较,病株的茎叶比增加0.46,单株干质量增加了4.4g,草产量增加了579.87kg·hm-2,病株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分别显著上升了7.27%和5.08%,粗灰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酪氨酸、异亮氨基酸和亮氨基酸均显著降低。与病叶脱落前的病株比较,病叶脱落后草产量减少了823.12kg·hm-2,植株中的粗脂肪、粗灰分、粗蛋白和钙分别降低48.54%、4.30%、0.34%和3.70%,氨基酸含量变化趋势与此前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由于该病发生普遍,在田间较难找到健康植株,且田间的健康植株通常弱小,发病后期病叶脱落后无法区分病株与健株,故本研究认为采用病株上叶片脱落前后的方法评定此类病害对草产量和营养成分造成的损失较为可靠。
聂红霞李彦忠
关键词:红豆草草产量营养成分含量
红豆草病害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病害是红豆草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目前共有32种,其中主要为菌物病害(27种),另外还有细菌病害(2种)、病毒病(1种)、线虫病(2种)。就每个国家发生的病害数而言,中国有24种、英国9种、伊朗5种、土耳其3种、加拿大2种、美国1种、前苏联和德国均1种。在这些菌物病害中,仅在英国、伊朗、土耳其等国外发生的有白粉病、格孢腔环斑病和疫霉根腐病等3种,仅在我国发生的菌物病害有尾孢叶斑、刺盘孢炭疽病、丝囊霉根腐病等13种,其病原共36种;21种危害茎叶病害,5种危害根病,1种系统危害全株。在我国发生的菌物病害中,甘肃发生的种类最多,有20种,其次新疆9种、内蒙古5种,其他省区发生数更少。在细菌、病毒和线虫病害中,除细菌性茎疫病在我国有发现之外,其余均发生于国外。国内外对其白粉病、锈病和黑腐病等常发性茎叶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根病、系统性病害和其他茎叶病研究较少,今后有必要更多关注影响我国红豆草生长的数种最主要病害,在病原准确鉴定的基础上加强病害监测和发生规律研究,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
聂红霞高峰段廷玉李彦忠
关键词:红豆草病害
甘肃省红豆草病原真菌鉴定及病害发生动态调查被引量:15
2016年
为明确甘肃省红豆草的病害种类、发生动态和危害状况,采用病原物分离与培养、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确定红豆草病害种类,于2012—2013年在通渭、渭源、榆中和碌曲4县调查各病害的发病率以确定发生动态,观察病害田间发生特点并结合调查数据评价其重要性。结果表明,4县共发生真菌性病害12种,分别为大茎点霉叶斑病(病原为大茎点霉属真菌Macrophoma sp.)、壳针孢叶斑病(病原为歪头菜壳针孢Septoria orobina)、炭疽病(病原为白蜡树刺盘孢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黑秆病(病原为红豆草壳二孢Ascochyta onobrychis、菠菜刺盘孢C.spinaciae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混合侵染)、壳二孢叶斑病、茎点霉叶斑病、尾孢叶斑病、柱格孢白斑病、匍柄霉叶斑病、链格孢黑斑病、锈病和白粉病,其中大茎点霉属真菌、白蜡树刺盘孢和菠菜刺盘孢在红豆草上首次发现;尾孢叶斑病和壳针孢叶斑病为甘肃新记录病害;大茎点霉叶斑病为世界新病害,仅于碌曲县发现。白粉病、锈病、链格孢黑斑病发生于红豆草生长后期,其它病害则始于6月;6—9月危害加重的为黑秆病和柱格孢白斑病,发病率最高达89.7%和96.0%;危害渐轻的为茎点霉叶斑病、壳二孢叶斑病和壳针孢叶斑病,发病率最高达88.7%、57.4%和45.1%。黑秆病和茎点霉叶斑病在甘肃省目前危害最重。
李彦忠聂红霞
关键词:真菌病害侵染循环种带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