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爱祥

作品数:23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星形
  • 4篇星形细胞
  • 4篇星形细胞瘤
  • 4篇细胞瘤
  • 4篇基因
  • 3篇血管
  • 3篇脑梗
  • 3篇CT
  • 3篇DNA含量
  • 2篇预后
  • 2篇增殖
  • 2篇增殖指数
  • 2篇中毒
  • 2篇综合征
  • 2篇癫痫
  • 2篇脑梗塞
  • 2篇基因诊断
  • 2篇梗塞
  • 2篇CT值

机构

  • 22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省中医院

作者

  • 23篇胡爱祥
  • 10篇李玲
  • 9篇吕佩源
  • 4篇孙芳印
  • 4篇董艳红
  • 4篇张国荣
  • 3篇魏慈
  • 2篇倪爱华
  • 2篇贾礼明
  • 1篇张明显
  • 1篇苏业璞
  • 1篇高立平
  • 1篇崔文柱
  • 1篇梁翠萍
  • 1篇陈淑霞
  • 1篇郭振华
  • 1篇郝玉宾
  • 1篇张冬会
  • 1篇张卫红
  • 1篇张玉欣

传媒

  • 6篇脑与神经疾病...
  • 5篇河北中西医结...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体视学与...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塞的脑磁图表现(附2例报告)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分析2例脑梗塞患者的脑磁图表现,探讨脑磁图的研究现状以及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进行脑磁图检查。结果:患者于安静状态下行双侧腕部正中神经电刺激,所得手区体感皮质诱发反应,发现患侧半球M20诱发反应消失,M35反应波幅明显降低。结论:脑磁图能早期确定大脑功能损伤的程度和区域,对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和适时治疗很有帮助。
魏慈胡爱祥吕佩源
关键词:脑梗塞脑磁图病历报告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一家系报告
1996年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近年报道极少。现报道一家系四代人中连续2代共6人发病,先证者(Ⅲ—1)20岁出现症状,先证者之父(Ⅱ—1)50岁发病,先证者之叔(Ⅱ—Ⅱ)45岁发病,先证者同胞3个哥哥(Ⅲ—Ⅱ、Ⅲ、Ⅳ)于17~18岁时呈痉挛步态,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呈折刀样明显增强,感觉正常。双下肢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下肢踝阵挛阳性,双侧Babinskin征阳性。诊断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讨论:本家系第Ⅱ代Ⅲ代连续出现患者,发病年龄下一代比上代小,第Ⅳ代年龄尚小,目前无病征显露,本家系发病均是男性。
胡爱祥张国荣
关键词:痉挛性截瘫截瘫遗传性家系报告
星形细胞瘤CT值与DNA含量及预后的关系
胡爱祥孙芳印郭宗成等
该项目采用术前影像学、术后病理学检查相对照的方法,研究了星形胶质细胞瘤CT值与病理分级、肿瘤细胞DNA含量以及增殖指数的关系,同时研究了肿瘤CT值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发现CT值与星形胶质细胞瘤病理分级PI、DI值呈正相关...
关键词: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基因诊断CT值DNA含量预后
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00年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AGT)的M2 35T基因多态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的插入 (I) /缺失 (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法和PCR RFLR法检测 10 0例脑卒中患者 (脑梗死患者 72例 ,脑出血患者 2 8例 )以及 10 0例正常人ACE(I/D)和AGT(M2 35T)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脑卒中患者中ACE的纯合插入 (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频率增加 (x2 =4 17,P =0 0 4 1) ,AGT基因的 2 35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加 (x2 =2 6 79,P <0 0 0 1)。结论 同期监测AGT及ACE基因多态性是一项对急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 ,这对筛选脑卒中高危人群并早期采取干预对策 ,防治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苏业璞国雪胡爱祥李玲王建军张冬会张卫红高立平
关键词:脑卒中基因多态性血管紧张素原ACE
颈性头痛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陈淑霞吕佩源胡爱祥李玲董艳红
关键词:颈性头痛
星形细胞瘤CT值与DNA含量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1997年
CT扫描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脑瘤定位诊断的准确性。但CT检查能否同时判断肿瘤的大致分级、DNA含量(DI)、细胞增殖指数(PI)及预后情况,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这是目前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60例星形细胞瘤的CT值与其病理分级、DNA含量、PI值以及术后生存期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CT值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即按病理为Ⅰ、Ⅱ和Ⅲ-Ⅳ级的分组顺序,各组的CT值逐渐增大;(2)CT值与DNA含量和细胞增殖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即按上述病理分级,各组的DI和PI值均随CT强化(或非强化)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大;(3)CT值与其预后的关系十分密切,即随CT值的增高,术后生存时间缩短。在CT非强化值分别为2931±119、3931±191、4610±122和CT强化值分别为4025±060、4477±099、6560±146的3组中,其术后存活时间分别为72、55和26个月,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CT值可以作为推测星形细胞瘤的分级、DNA含量水平、细胞增殖程度及术前对预后的综合判断依据,对提高脑瘤的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胡爱祥孙芳印常广翁建康田立于德起张明显
关键词:预后星形细胞瘤CT值DNA含量增殖指数生存期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 (脂微球制剂 )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 2组 ,其中前列地尔组 5 8例 ,男性 32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62a±s 9a(4 6~ 80a) ,应用前列地尔 10μg ,iv ,qd ;川芎嗪组 4 0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16例 ,年龄 61a± 9a(4 4~ 82a) ,应用川芎嗪 2 0 0mg ,iv ,gtt ,qd ,2组疗程均为 15d。结果 :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前列地尔组 6.9分± 2 .4分 ,川芎嗪组 4 .4分± 1.9分 ;生活能力状态评价分别为 1.7分± 0 .6分和 1.5分± 0 .7分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但 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吕佩源胡爱祥李玲崔文柱董艳红
关键词:药物疗法微球体脂质体前列地尔急性脑梗死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致敏抗原——髓鞘素的制备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介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的致敏抗原———髓鞘素的一种制备方法。方法 取牛脊髓白质加入蔗糖溶液制成脊髓匀浆 ,在 4℃通过不连续梯度离心 ,得到粗制的髓鞘素 ,进一步去除其中的磷脂、胆固醇和核酸等成分 ,得到纯化的髓鞘素。计算其含量 ,检测其主要成分及相对分子质量 ,并通过对豚鼠进行免疫 ,检测其诱发EAE的活性。结果 所提取的髓鞘素具有与文献报道结果类似的理化特性和强大的EAE诱发活性。结论 本方法提纯的髓鞘素有强的免疫活性 ,易取材 ,操作简便 ,便于推广。
陈慧芳吕佩源林嘉友胡爱祥李玲陈竞清
关键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髓鞘素离心法
线粒体肌病的电镜图像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对2例线粒体肌病患者腓肠肌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病理观察,发现病变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丰富,尤其1例患者线粒体内类结晶包涵体形态独特,且存在脂滴沉积、糖原颗粒聚集。通过分析线粒体肌病电镜图像变化的特征,探讨该病的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即线粒体内不同形态的类结晶包涵体可能代表了不同种蛋白质的堆积 ,或是同一种蛋白质异常合成的不同时期的表现;脂滴沉积和糖原颗粒的异常增多,是由于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
吕佩源胡爱祥孙芳印董艳红靳玮
关键词:线粒体肌病脂滴
24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4例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16~78岁,平均50.3岁。其中16~44岁10例,45~59岁8例,60岁以上6例,CO中毒急性期均有浅至中度昏迷,持续时间短者3小时,长者7天。清醒后,距迟发脑病发病时间4~46天,平均27.1天。其中4~14天者8例,15~29天者10例,30~39天者4例,40~46天者2例。
胡爱祥李玲贾礼明吴育锦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C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