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怀远
-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市妇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高危新生儿系统管理中的气质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高危因素对高危儿在气质维度及分型方面的影响。方法:应用Carey小婴儿气质问卷(RITQ)对41名1~4个月的高危儿及60名正常婴儿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高危儿组仅在活动水平1个维度分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提示高危儿组活动量小、不活泼。气质类型两组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危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危儿的心理行为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应引起重视,进行早期干预。
- 邹红梅宋燕燕刘倩均李桦朱丽莎苏怀远李智华罗平
- 关键词:高危儿气质婴儿
- 低出生体重婴儿体重指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观察不同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体重指数 (BMI)的变化规律 ,探讨低出生体重婴儿在婴儿期是否具有肥胖趋势。 【方法】 对 10 7例不同出生体重儿跟踪随访一年 ,观察出生时、6个月、9个月及 1岁时的BMI,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正常足月儿各时期BMI均值无性别差异 ,6个月时BMI达高峰 ,此后逐渐下降 ,1岁时BMI与出生时体重、身长、BMI呈显著正相关。巨大儿出生时BMI显著增高 ,但 6个月后维持正常高水平。低出生体重儿生后 9个月内BMI呈追赶趋势 ,1岁时其BMI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婴儿期BMI与出生时体重、身长、BMI呈正相关 ,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期虽然存在BMI的追赶现象 。
- 黄永兰刘倩筠杨约约苏怀远
- 关键词:体重指数婴儿
- 心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情绪及育儿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在高危儿管理中,儿童保健医生对母亲的心理干预对母亲情绪、育儿行为及其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把280例高危儿的母亲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干预组在对高危儿常规保健的同时,按“母亲心理干预方案”对母亲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对高危儿进行常规保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母亲抑郁状态评估,对比两组母亲产后3个月抑郁自评标准分及参加保健情况、母乳喂养率、婴儿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高危儿的母亲产后3个月内出现SDS标准分>50分者59例,占21.07%;SDS标准分>50分者,第1个月SDS标准分两组无显著差别,而干预组SDS标准分第2个月、第3个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无显著差别(P>0.05);对照组6个月内流失率高于干预组(P<0.001);6个月时,婴儿Kaup指数<15者对照组多于干预组,≥15者干预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危儿的母亲产后3个月处在抑郁的高危状态,适当的心理干预可降低母亲的抑郁水平,提高高危儿保健质量,改善婴儿的营养状况,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发展。
- 刘倩筠杨约约苏怀远朱丽莎刘芸
- 关键词:保健高危儿产后抑郁心理干预
- 心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情绪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把280例高危儿的母亲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干预组在对高危儿常规保健的同时,按“母亲情绪管理方案”对母亲进行干预;对照组仅对高危儿进行常规保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母亲情绪状态评估。结果高危儿的母亲产后3个月内SDS标准分≥50分者59例,占21.07%;母亲产后抑郁自评标准分:1个月(44.75±9.94)分,2个月(42.22±10.55)分,3个月(40.57±10.68)分;产后3个月母亲各月抑郁标准分呈逐月下降趋势(P<0.01);SDS标准分≥50分者,第1个月SDS标准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5.50±3.90)分,(52.88±9.05)分;SAS标准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81±6.82)分,(42.80±8.38)分,2组无显著差别,而干预组SDS标准分第2个月(44.53±7.56)分、第3个月(41.35±7.56)分低于对照组(51.63±10.23)分,(52.46±10.55)分(P<0.01),SAS第3个月标准分(38.45±6.68)分低于对照组(45.53±9.65)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危儿的母亲产后3个月处在情绪障碍的高危状态,在高危儿保健过程中实施母亲情绪干预有效。
- 刘倩筠杨约约苏怀远朱丽莎刘芸
- 关键词:保健高危儿产后抑郁早期干预
- 心理干预对高危儿母亲情绪及育儿行为的影响
- 目的:探讨在高危儿管理中,儿童保健医生对母亲的心理干预对母亲情绪、育儿行为及其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把280例高危儿的母亲随机分为干预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干预组在对高危儿常规保健的同时,按“母亲心理干...
- 刘倩筠杨约约苏怀远朱丽莎刘芸
- 文献传递
- 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儿童IGF-1水平与体格发育指标的观察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的变化情况及其与体格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3例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儿童及 17例正常儿童血清IGF 1水平 ,并与体格发育指标及血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儿童血清IGF 1和血清锌水平均显著降低 (P <0 .0 0 1) ,血清IGF 1与SDSwt、SDSht、克托莱 (Qentelet)指数及血锌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营养不良性生长迟缓儿童血清IGF 1水平显著降低 。
- 黄永兰杨约约孙文英苏怀远
- 关键词:营养不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儿童
- 婴幼儿超重的临床特点及早期干预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了解婴幼儿超重的临床特点,评价健康知识宣教对婴幼儿超重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体重大于NCHS/CDC 0-36个月身长-体重曲线第95百分位数为标准诊断婴幼儿超重88例,对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知识宣教,定期随访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并与56例同期健康足月儿对照。结果超重婴幼儿以男性多见, 18%有肥胖家族史,其出生体重和身长、1岁内体重和身长以及父亲的体重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超重起始年龄平均为(3.9±1.7)个月。随访6~36个月,80%的超重婴幼儿经早期干预后体格指标恢复正常,少数于幼儿期再度超重。30例超重婴幼儿随访至生后1.5岁,其中50%仍超重,其母亲BMI较非超重组显著增高。结论婴儿期超重可持续至幼儿期,预防婴幼儿超重应从胎儿时期抓起,以健康知识宣教为主的干预措施对纠正婴幼儿超重具有一定的效果。
- 黄永兰魏超平杨约约苏怀远
- 关键词:超重婴幼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