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林娟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水产品中组胺的快速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品中组胺的快速检测方法,特点是包括将鱼肉样品在冰浴下用组织捣碎机充分匀浆后,将鱼肉样品加入到带塞试剂瓶中,然后加入5倍鱼肉重量的蒸馏水以及氯化钠,调节pH值为8.0-10.0的步骤;将磁力搅拌吸附萃取...
- 欧昌荣汤海青曹锦轩苏秀榕贺林娟黄玲廖媛媛谢诚
- 文献传递
- 发酵鳓鱼的制作工艺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 传统酒糟发酵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流行甚广的一种传统美味保藏法。但传统发酵法很耗时,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本论文以鳓鱼为原料,探索了一种新的接种发酵方法,分析其不同条件发酵的风味变化。此外,研究了加酶发酵鳓鱼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 贺林娟
- 关键词:鳓鱼风味成分菌种鉴定接种发酵响应面法
- 文献传递
- 糟鱼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鳓鱼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6
- 2013年
- 研究了一种微生物接种发酵技术与传统糟鱼制备工艺相结合的新方法,以期实现传统糟制水产品的工业化、标准化改造。利用MRS选择性培养基从传统糟鱼产品中分离得到优势微生物,采用基础微生物学结合MIDI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鉴定。采用传统糟制工艺和微生物接种制备发酵鳓鱼,测定不同条件下蛋白质含量、总酸、挥发性盐基氮(TVBN)、氨基态氮、pH等指标的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糟/鱼比、发酵温度和接菌量3个影响因素的水平,利用响应面法得到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传统糟鱼中分离出的菌株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发酵温度对发酵鱼的影响表现为,温度过高时鱼肉还未形成糟鱼风味已快速软化、腐败,过低不利于微生物繁殖而使发酵不成熟。酒糟量影响糟鱼口感,接菌量对发酵时间影响显著;响应面法优化鳓鱼的最佳工艺为:糟/鱼比2.5%、发酵温度20℃、接菌量2.28%。验证试验表明:此工艺可使熟化时间从传统糟制的30d以上缩短至12d;和纯乳酸菌接种发酵相比,虽发酵时间稍长,但产品更具传统糟鱼的独特风味。
- 贺林娟汤海青曹锦轩谢诚黄玲廖媛媛欧昌荣
- 关键词:糟鱼鳓鱼接种发酵响应面法
- 一种水产品中组胺的快速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品中组胺的快速检测方法,特点是包括将鱼肉样品在冰浴下用组织捣碎机充分匀浆后,将鱼肉样品加入到带塞试剂瓶中,然后加入5倍鱼肉重量的蒸馏水以及氯化钠,调节pH值为8.0-10.0的步骤;将磁力搅拌吸附萃取...
- 欧昌荣汤海青曹锦轩苏秀榕贺林娟黄玲廖媛媛谢诚
- 文献传递
- 鲭鱼鱼肉中组胺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7
- 2012年
- 根据产组胺能力,采用二步筛选法从鲭鱼肉中分离、筛选组胺产生菌(HPB),并通过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分离得到的HPB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5株组胺产生菌中,2株为革兰氏阴性菌、3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将5株菌接种到含2.0g/100mL组氨酸的培养基中,36℃条件下培养24h,培养液中组胺产量分别为210.5、823.0、130.5、229.0、217.0mg/L。根据生理生化特性与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分离得到的HPB分别为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溶酪大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以及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 周卫枫汤海青贺林娟杨华欧昌荣
- 关键词:RRNA组胺鲭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