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珺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血
  • 3篇脑缺血
  • 2篇蛋白
  • 2篇缺血耐受
  • 2篇热休克
  • 2篇热休克蛋白
  • 2篇热休克蛋白7...
  • 2篇耐受
  • 1篇带神经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局灶性...
  • 1篇再灌注
  • 1篇灶性
  • 1篇灶性脑缺血
  • 1篇神经再生
  • 1篇全脑
  • 1篇全脑缺血
  • 1篇全脑缺血再灌
  • 1篇全脑缺血再灌...
  • 1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赵珺
  • 2篇傅震
  • 2篇周建平
  • 1篇韩群颖
  • 1篇顾振
  • 1篇马瑞
  • 1篇施韬

传媒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国外医学(脑...

年份

  • 2篇2003
  • 1篇200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热休克蛋白70及其在脑缺血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2年
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在应激情况下基因过度表达的一组蛋白质,被认为是细胞保护的物质基础。热休克蛋白在脑缺血中起重要作用,不仅是细胞受损的标志物,而且为脑缺血的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赵珺傅震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脑缺血缺血耐受病理学
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下带神经细胞再生的观察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嘴侧的室下带(SVZ)神经细胞再生的时间规律。方法:行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BrdU标记再生的神经细胞,再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含BrdU的细胞。观察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1、4、7、10、14天SVZ神经细胞再生的数量。结果:缺血后4天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加,7天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在14天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可促进室下带的神经细胞再生,提示脑有自我修复的潜在能力。
周建平顾振马瑞韩群颖赵珺施韬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再生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的表达及其与缺血耐受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大鼠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及其与缺血耐受间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的四动脉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模型,分别预缺血1、2、5、10min。2天后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CA1区HSP70的表达,相同的预缺血分组间隔2天再次给予20min的全脑缺血,5天后观察海马CA1区的病理学改变。结果:预缺血1min组未见HSP70表达,2min组少量表达,5min组大量表达,10min组表达减少。预缺血1min组和10min组再缺血后CA1区锥体细胞大量坏死,2min组和5min组坏死细胞较少。结论:HSP70是脑缺血敏感的应激标志,与脑缺血耐受的机制有关,在一定的缺血时间窗内存在量效关系。
赵珺傅震周建平
关键词:全脑缺血热休克蛋白70缺血耐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