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建
- 作品数:64 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青海省科技厅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BDNF和TrkB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及BDNF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Trk)B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外源性BDNF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BDNF、TrkB的表达;以两种食管癌细胞株ECA109、TE-1和正常食管永生化上皮细胞株HET-1A作为实验对象,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3种细胞中BDNF、TrkB mRNA和蛋白的表达;CCK8、Transwell实验观察外源性BDNF对食管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食管癌组织中BDNF和TrkB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外源性BDNF能够促进TE-1细胞的增殖,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80 ng/ml BDNF能够促进TE-1细胞侵袭.结论 BDNF和TrkB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DNF能够提高食管癌细胞的增殖活力,促进细胞的侵袭.
- 冶俊玲苟笑丹韩静绮郭新建王丰梅
-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食管癌
- CD138表达水平对不同免疫表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CDl38表达水平对不同免疫表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103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对研究对象的组织标本进行CDl38表达水平的检测,同时测定CD10、MUM1以及bcl-6表达水平辅助完成免疫分型,比较两种免疫学分型患者CD138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患者的存活率,并对CD138与患者总生存期的相关性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GCB型和非GCB型患者分别为53例和50例。GCB型和非GCB型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部位、Ann Arbor分期及国际预后指数(IP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GCB型和非GCB型患者免疫组化检出CD138阳性率分别为15. 1%(8/53)和14. 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GCB型中,CD138阳性患者的生存期为(11. 22±4. 60)个月,1年存活率为35. 8%(19/53);CD138阴性患者的生存期为(16. 92±4. 38)个月,1年存活率为47. 2%(25/53),CD138阳性GCB型患者的生存期,1年存活率均低于CD138阴性GCB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非GCB型中,CD138阳性患者的生存期为(11. 08±4. 41)个月,1年存活率为40. 0%(20/50);CD138阴性非GCB型患者的生存期为(17. 01±4. 57)个月,1年存活率为50. 0%(25/50),CD138阳性非GCB型患者的生存期、1年存活率显著低于CD138阴性非GCB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ox回归模型分析CD138与患者生存期相关性提示,CD138阳性是生存期降低的危险因素(OR=1. 399,95%可信区间为1. 022~1. 914,P <0. 05)。结论不同免疫分型DLBCL患者CD138阳性状态下生存期、1年生存率均较低;CD138阳性是造成患者生存期短的危险因素。
- 郭新建冶俊玲苟笑丹韩静绮周晓峰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CD138预后
- 联合检测PTEN、Survivin、Ki6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 李进章蔺小倩韩静绮郭新建苟笑丹王丽娟赵久达冶俊玲张易青王丰梅
- 该课题是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厅于2009年下达的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09-Z-717。主要研究内容:1.探讨不同分期乳腺癌组织中PTEN、Survivin、Ki-67的表达情况有无差异;2.探讨不同分期乳腺...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基因治疗
- LncRNA SNHG5/miR-26a-5p/MTDH信号轴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背景与目的: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5(long non-coding RNA 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5,lncRNA SNHG5)在多种癌症中发挥促癌作用,但其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影响和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lncRNA SNHG5/miR-26a-5p/异粘蛋白(metadherin,MTDH)信号轴促进CRC转移的机制。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的数据,探索CRC中异常表达的lncRNA并进行生存分析。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经手术切除的100例CRC、癌旁组织样本及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lncRNA SNHG5、miR-26a-5p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TDH的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SNHG5在CRC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克隆形成、划痕、transwell实验及体内异种移植实验检测lncRNA SNHG5对CR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RC细胞转移、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分子表达水平与lncRNA SNHG5表达水平的关系。通过RNA下拉实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RNA免疫共沉淀实验探究SNHG5与miR-26a-5p、MTDH与miR-26a-5p在物理上的相互作用,通过CCK-8、EdU、transwell实验验证三者在功能上的相互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分析SNHG5、miR-26a-5p、MTDH表达对迁移、侵袭相关分子的影响。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SNHG5在CRC中显著上调。RTF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RC组织中lncRNA SNHG5、MTDH水平显著上调(P<0.05),miR-26a-5p水平下降(P<0.05),SNHG5高表达的样本中MTDH水平也较高。浆膜及浆膜外浸润、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TNMⅢ期的CRC组织lncRNA SNHG5表达量高于浆膜下浸润、无远处转移、无淋巴结转移、TNMⅠ~�
- 冶俊玲郑小影郭新建陈瑞慧杨柳苟笑丹蒋汉梅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结直肠癌中RASSF7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Ras相关结构域家族成员7(Ras-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7,RASSF7)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CRC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SSF7在80例CR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实验检测RASSF7在CRC细胞系中的表达,选出RASSF7高、低表达的CRC细胞株各一种,应用RASSF7过表达质粒和敲除质粒瞬时转染CRC细胞,MTT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RASSF7对CRC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RC组织中RASSF7高表达50例,低表达30例,CRC组织中RASSF7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RASSF7高表达与患者年龄(P=0.238)、性别(P=0.065)及肿瘤分化程度(P=0.238)无关,而与TNM分期(P<0.001)及淋巴结转移(P=0.030)相关;RASSF7过表达可促进CRC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P<0.01),而敲除RASSF7则作用相反(P<0.01)。结论RASSF7在CRC中可能发挥促癌基因的作用,其高表达可显著促进CRC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
- 郑小影郭新建陈瑞慧王丰梅冶俊玲慧芳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增殖免疫组织化学
- 超声内镜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直肠癌术前分期和环周切缘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和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直肠癌患者T分期和环周切缘(CRM)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首次诊断为直肠癌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指标:(1)手术前分别用EUS和MRI评估直肠癌T分期,用术后病理证实两种方法对直肠癌T分期的诊断符合率;(2)术前分别用EUS和MRI测量直肠癌CRM,用术后病理证实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在高位直肠癌T分期中,两种方法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 Kappa值为0.928,MRI Kappa值为0.898,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低位直肠癌T分期中,两种方法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 Kappa值为1,MRI Kappa值为0.969,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T3期直肠癌中,两种方法测量CRM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 Kappa值为0.746,MRI Kappa值为0.48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高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EUS和MRI均具有较好的诊断符合率,在低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中,EUS比MRI更具有诊断优势;(2)在T3期直肠癌CRM诊断中,EUS比MRI更具有诊断优势。
- 马臻棋李伟霞赵彬孟伟红尹桂秀王成马晓明郭新建苟笑丹
- 关键词:超声内镜磁共振成像直肠癌
- 巨大颅骨骨内脂肪瘤一例报告
- 2011年
- 颅骨骨内脂肪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良性肿瘤。头颅CT(尤其是CT值的测定)或MRI所显示的脂肪成分可作出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切除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 许常林袁岗裴杰郭新建
- 关键词:颅骨脂肪瘤手术切除
- 皮肤恶性混合瘤伴小汗腺汗孔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皮肤恶性混合瘤(malignant mixed tumor,M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8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皮肤MMT伴小汗腺汗孔癌(eccrine porocarcinoma,EP)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64岁。双手多发皮疹4年,3处病变切除送病理检查。病变大小0.5-2.2 cm。左小指和右小指病变为皮肤MMT伴EP。右手环指病变为典型的EP组织学形态。皮肤MMT由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浸润性生长,血管壁侵犯。腺上皮形成单层或双层腺管,伴中-重度细胞不典型性、多形性和核分裂象增加,不伴肌上皮的腺管呈汗管癌结构。肌上皮形成黏液、软骨样基质,软骨细胞伴中度不典型性。EP由可见胞质内空腔和管样及鳞状分化的基底样细胞构成,且异型性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示MMT腺管结构的腔面上皮细胞角蛋白(CK)7、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和CD117阳性,肌上皮S-100蛋白、CK5/6和p63表达,基质细胞S-100蛋白表达。需与化生性癌、恶性肌上皮瘤和不典型皮肤混合瘤等鉴别。MMT局部复发、转移率高。保障切缘阴性的外科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辅助性放、化疗效果有限。结论皮肤MMT伴EP罕见。诊断依靠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鉴别诊断。临床经过不可预知,充分外科切除后需长期随访。
- 周晓峰闫庆国郭新建苟笑丹韩静绮冶俊玲张海燕王丰梅
- 关键词:混合瘤恶性病理学
- 抑制AFP表达对肝癌小鼠模型肝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抑制甲胎蛋白(AFP)表达对肝癌小鼠模型肝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建立肝癌模型的小鼠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每只瘤内直接注射p-siRNA 50μl/0.1 ml,实验组每只瘤内直接注射p-siRNA-AFP 50μl/0.1 ml,模型组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每7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计算各组小鼠的移植瘤重量和抑瘤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AF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采用TUNEL染色法计算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Beclin-1、LC3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的移植瘤重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与对照组(P<0.05),抑瘤率显著高于模型组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清AFP与VEGF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移植瘤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移植瘤的Beclin-1、LC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AFP表达在肝癌小鼠模型中的应用能促进肿瘤细胞自噬与凋亡,抑制VEGF的表达,能抑制肿瘤增殖,提高抑瘤率,从而发挥肝脏损伤修复作用。
- 许发功喇翠玲郭新建
- 关键词:小鼠肝癌甲胎蛋白细胞凋亡细胞自噬
- 乳腺癌合并腋下淋巴结结核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女,45岁,因"右乳腺肿物术后1年半"于2012年3月12日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患者2010年10月无意中发现右乳腺一核桃大小肿物,无疼痛。无咳嗽、咳痰、咯血史,无午后低热及盗汗史。既往无结核病史。乳腺外科查体:右乳腺内上象限可触及4 cm×3 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差,触痛阳性,表面皮肤无红肿、溃烂,皮温不高,乳头无内陷及溢液;右腋下可触及1枚4cm×4cm大小淋巴结,质硬,表面凹凸不平,固定,触痛阳性。
- 姜军赵君慧郭新建
- 关键词:腋下淋巴结右乳腺乳腺肿物皮温三苯氧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