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瑞芳

作品数:51 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4篇缺血
  • 14篇脑缺血
  • 12篇灶性
  • 11篇局灶
  • 11篇局灶性
  • 9篇灶性脑缺血
  • 8篇局灶性脑缺血
  • 7篇颈椎
  • 7篇海马
  • 6篇突触
  • 6篇椎间孔
  • 5篇三磷酸
  • 5篇三磷酸胞苷
  • 5篇三磷酸胞苷二...
  • 5篇神经根
  • 5篇突触体
  • 5篇突触体素
  • 5篇嵌压
  • 5篇缺血大鼠
  • 5篇磷酸

机构

  • 37篇承德医学院附...
  • 36篇承德医学院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承德市中心医...
  • 1篇保定市第四医...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50篇郭瑞芳
  • 35篇李英平
  • 8篇李育臣
  • 7篇王洪芳
  • 5篇孔祥玉
  • 4篇张松岩
  • 4篇孙九伶
  • 4篇罗凡
  • 3篇薛景凤
  • 3篇孙义清
  • 3篇吴玉林
  • 3篇曾艳芳
  • 3篇李红艳
  • 3篇李雪
  • 3篇陈婷
  • 2篇俞子彬
  • 2篇刘跃会
  • 2篇李民
  • 1篇于晓敏
  • 1篇周建

传媒

  • 16篇承德医学院学...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医学综述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健康心理学杂...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9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医学生解剖实习全过程中学习行为的调查
2007年
学习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智力因素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但学习动机、兴趣、意识等非智力因素通过中间环节可对学习行为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接触较早的专业课程之一,解剖实习与其它医学课程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加强解剖实习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客观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
李英平郭瑞芳
关键词:医学生实验教学
外周血白细胞数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
1999年
郭瑞芳李英平孙九伶
关键词:脑血管病应激性溃疡外周血
脑血管病后抑郁对记忆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脑血管病患者记忆障碍及精神异常分别进行了研究[1,2,5]。本研究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记忆测定及抑郁量表调查,试图探讨脑血管病后抑郁对记忆功能的影响。对象与方法对象随机选取1992年4月至199...
孙九伶曾艳芳郭瑞芳俞子彬崔海英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抑郁症记忆功能
三磷酸胞苷二钠对脑缺血大鼠海马CA_3区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 CA3 区突触体素的动态表达及其三磷酸胞苷二钠对其干预的影响。方法 选取 SD大鼠 6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后自然恢复组、药物干预组和假手术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 CA3 区突触体素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后自然恢复组大鼠突触体素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1) ;但 7~ 2 1d突触体素的表达逐渐上调 (P<0 .0 1)。应用三磷酸胞苷二钠干预后 ,突触体素表达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 脑缺血损伤后海马 CA3 区突触体素表达减少 ,但机体自身存在着神经元的修复和再生 ;三磷酸胞苷二钠可上调突触体素的表达 ,具有促进缺血神经元的修复、再生及突触重塑作用。
郭瑞芳李英平李育臣王洪芳
关键词:三磷酸胞苷二钠脑缺血海马CA3区突触体素
颈神经在椎间孔及脊神经沟处受嵌压致颈椎病的关系比较被引量:20
2003年
目的 比较颈神经在椎间孔及脊神经沟处受嵌压的出现率及严重程度。方法 取 6 0具成年尸体 (男 2 8,女 32 ) ,通过对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外径以及对脊神经沟外口宽度及其沟内段脊神经前支横径的测量 ,得出颈神经前支横径 /脊神经沟宽度和颈神经根外径 /椎间孔大小的均值 ,得出比值大于或等于 1的出现率 ,并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颈神经在椎间孔处受压的出现率 ( 2 4.6 %)明显高于脊神经沟处 ( 6 .3%) ( P <0 .0 1)。结论 颈神经在颈椎间孔和脊神经沟处均可受累 ,颈神经在椎间孔处受累的严重性明显大于在脊神经沟处。临床诊治颈椎病在充分考虑椎间孔处神经受累的同时 ,也不可忽视颈椎脊神经沟处神经受累的可能性。
李英平郭瑞芳
关键词:颈神经颈椎病椎间盘退行性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解剖因素探讨被引量:30
2003年
目的 探讨颈神经在椎间孔及脊神经沟处受嵌压的解剖学因素。方法 取 6 0具成尸 (男 2 8,女32 ) ,对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前后径、上下径进行观测 ,统计出颈神经根前后径、上下径分别大于或等于椎间孔的前后径、上下径的出现率 ;同时观测脊神经沟外口宽度及其沟内段脊神经前支横径 ,统计出脊神经前支横径大于或等于脊神经外口宽度的出现率。结果 ①颈神经根在椎间孔处可造成嵌压 ,其出现率为 2 4 6 % ,其中女性为 35 2 %明显高于男性的 12 5 % (P <0 0 1) ;②颈神经前支在颈椎脊神经沟处可造成嵌压 ,其出现率为 6 3% ,其中男性为 8 9%明显高于女性的 2 9% (P <0 0 1)。结论 颈神经受累不仅与椎间孔狭窄有关 ,而且与脊神经根外径和周围软组织损伤有关 ,临床诊断颈椎病应采用X线片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方可减少漏诊率。
李英平郭瑞芳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受累椎间孔狭窄软组织损伤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为临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人工假体的选择、安装及定位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参数。方法:对250例(左右各125例)正常成人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与外上髁间距进行观测,并得出转子髁间距与股骨头最大径、股骨头颈前长和股骨头颈后长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结果:股骨头最大径为4.39±0.31cm,股骨头颈后长为6.89±0.49cm,股骨头颈前长为6.18±0.43cm,大转子与外上髁间距为34.40±1.79cm。结论:采用本文作者提供的方法选择、安装人工假体准确、实用。
李英平薛景凤郭瑞芳
关键词:股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肩胛切迹穿刺术的应用解剖
1997年
用250块(左右各125块)正常成人肩胛骨,以肩胛冈上缘中点为穿刺点,向肩胛切迹作模拟穿刺。穿刺深度为2.81±0.39(4.10~2.10)cm,穿刺角度平均为9°83′。为临床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封闭疗法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数据。使用本文作者设计的穿刺板能进一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
李英平孙义清孙广林韩玉华郭瑞芳
关键词:穿刺术解剖学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不同部位BDNF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海马区不同部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表达的规律 ,探讨其对缺血后中枢神经重塑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 4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各区BDNF的表达。结果  (1 )脑缺血后BDNF的表达水平在海马区具有部位差异性 ,表现为齿状回CA3和CA4 区BDNF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CA1 区和CA2 区BDNF表达较假手术组仅轻度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2 )脑缺血组BDNF的表达在脑缺血后 7d时开始升高 ,1 4d时明显增多 ,2 1d时达到高峰 (P <0 0 1 ) ,以后逐渐降低。结论 齿状回、CA3和CA4 区及对缺血损伤具有反应迅速、作用持久的BDNF保护机制对中枢神经系统再生和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英平郭瑞芳李育臣李红艳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缺血海马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_3区突触体素动态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CA3 区突触体素的动态表达以及神经修复的可塑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对照组 ,每组又分为术后 7、14、2 1、30天 4个时间点 (n =5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CA3 区突触体素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后各时间段突触体素阳性反应物表达的光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缺血后 7天至 2 1天突触体素表达逐渐回升 (P <0 .0 1) ,缺血后 30天又下降 ,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 突触体素可作为海马CA3 区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的标示物。
郭瑞芳李英平李育臣王洪芳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海马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