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林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小麦
  • 2篇单倍体
  • 2篇单倍体胚
  • 2篇得胚率
  • 2篇有效穗
  • 2篇有效穗数
  • 2篇玉米
  • 2篇杂交
  • 2篇穗数
  • 2篇基因
  • 2篇倍体
  • 1篇冬小麦
  • 1篇性状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遗传学
  • 1篇遗传学检测
  • 1篇远缘
  • 1篇远缘杂交
  • 1篇主要性状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闫林
  • 3篇王辉
  • 2篇王成社
  • 2篇孙道杰
  • 2篇李学军
  • 1篇冯毅
  • 1篇闵东红
  • 1篇武军
  • 1篇来长凯

传媒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穗小麦西农9814主要性状遗传分析及性状改良研究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小麦产量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导因素,在群体穗数达到一定限度后,增加单穗粒重是提高品种产量潜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大穗型高产、超高产品种选育受到小麦育种界的...
闫林
关键词:大穗小麦叶面积有效穗数基因定位
文献传递
小麦有效穗数的遗传分析及其SSR分子标记被引量:10
2009年
选择有效穗数有显著差异的3个小麦品种(品系)西农9814(P1)和西农953、西农9718(P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西农9814×西农953、西农9814×西农9718),采用P1、P2、F1、F四家系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小麦有效穗数的遗传效应及对其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2个组合有效穗数性状的遗传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在西农9814×西农953组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近似相等,分别为-1.850、-1.831,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931;在西农9814×西农9718组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2.984和-1.159,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2.393;2个组合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8.26%和54.2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和9.90%,环境方差分别占表现方差的41.74%和35.87%,说明小麦有效穗数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也易受环境的影响;用400对SSR引物对亲本和有效穗数性状极端池进行筛选,性状标记Xgwm113、Xgwm368、Xgwm495在亲本和极端池之间表现多态性,用这3个标记检测F2群体的392个单株,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均达到0.05的显著水平,由此推断Xgwm113、Xgwm368、Xgwm495与控制成穗基因连锁,而且该基因位于4B染色体上。
闫林王辉孙道杰李学军
关键词:小麦成穗数SSR标记
小麦大穗材料西农9814外源物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
2009年
【目的】检测小麦品种西农9814的外源物质,分析其遗传基础,为西农9814的进一步改良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春为对照,以西农9814及其亲本临旱957和西农1718为供试材料,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SCAR标记和微卫星(SSR)技术进行外源物质检测。【结果】通过GISH分析,推测西农9814是1BL-1RS或6BL-1RS的小麦-黑麦易位系;SCAR分析检测发现,西农9814和其亲本西农1718均含有黑麦1.5kb的1RS特征条带,通过SSR分析发现,在黑麦和西农9814中,1BS上的2对引物未扩增出1BS条带,而6BS上的2条引物扩增出了6BS条带,证实西农9814为黑麦的1BL/1RS易位系,而且为1RS的整臂易位。【结论】小麦品种西农9814为黑麦的1BL/1RS易位系。
闫林王辉武军孙道杰李学军冯毅闵东红
关键词:小麦基因组原位杂交SCAR标记
不同处理对小麦×玉米产生小麦单倍体胚频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在田间条件下,选用3个小麦材料与不同玉米品种进行杂交,用含不同体积分数二甲基亚砜(DMSO)的100 mg/L 2,4-D溶液和3%DMSO与2,4-D配比处理两种方法诱导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结果表明,在不同DMSO处理中,2%体积分数的DMSO最佳处理平均得胚率最高为15.8%,3%处理最低(7.1%),二者差异显著;在激素配比试验中,以授粉后48 h采用小花滴注100 mg/L 2,4-D溶液、授粉后72 h再次采用小花滴注并穗下茎节注射3%DMSO的100 mg/L 2,4-D溶液的处理得胚率最高(14.1%),但与3%DMSO的2,4-D 1次处理(13.4%)2、,4-D 1次处理(12.7%)、2,4-D 2次处理(10.6%)和3%DMSO的2,4-D 2次处理(12.6%)之间无显著差异,而这5种处理的得胚率均与对照和未授粉只进行3%DMSO的2,4-D 1次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
闫林王成社王辉
关键词:小麦玉米单倍体2,4-D得胚率
冬小麦×玉米远缘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的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为获得高而且稳定的小麦单倍体胚得胚率,从而使小麦×玉米远缘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的方法应用于小麦育种实践,采用三种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材料在四种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与玉米进行远缘杂交,使用含四种不同体积浓度二甲基亚砜(DMSO)的100 mg/L 2,4-D溶液进行激素处理,获得小麦单倍体胚。结果表明,三种冬小麦材料与玉米杂交都能获得单倍体胚,但得胚率存在差异,以小偃22最高(9.9%);不同生长环境条件的得胚率也存在差异,以温室条件下的最高(11.2%);不同体积浓度激素处理的得胚率无差异,平均为7.8%;各处理中以温室条件下陕农757用含3%DMSO的100 mg/L 2,4-D溶液进行激素处理的平均得胚率(22.6%)最高。
来长凯王成社闫林
关键词:冬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得胚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