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风彩
- 作品数:17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既往手术评分对肿瘤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膜假黏液瘤疗效和安全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既往手术评分(PSS)对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腹膜假黏液瘤(PMP)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从PMP临床科研数据库中收集首次行CRS+HIPEC治疗的病例,分析PSS与总生存期、严重不良事件(SAEs)的相关性,评价PSS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共335例PMP患者首次接受CRS+HIPEC治疗,其中PSS4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58.2个月,PSS-1患者为63.7个月,PSS-2/3患者为55.4个月,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9,P=0.779);按病理类型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体SAEs(χ^2=0.625,P=0.722)、手术相关性SAEs(χ^2=0.267,P=0.901)、非手术相关性SAEs(χ^2=0.677,P=0.715)在不同PSS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专业化中心,PSS对CRS+HIPEC治疗PMP的疗效和安全性无影响。
- 李鑫宝于洋安松林刘刚张彦斌姬忠贺闫风彩许洪斌彭正李雁
- 关键词:黏液瘤肿瘤细胞减灭术
- 原发性肾小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细胞癌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肾小细胞癌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结节状肿瘤位于肾下部近肾门处,瘤组织由短梭形与小圆形细胞构成,呈片巢状、小梁状排列。瘤细胞胞质较少,核深染,核分裂像多见。瘤组织浸润肾皮质、肾盂和肾门周围脂肪组织。肾门处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可见转移。电镜见瘤细胞胞质内较多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示多种上皮与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阳性,全身其他脏器未发现肿瘤。随访21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肾脏小细胞癌具有小细胞癌的一般病理形态学特征。依据光镜、电镜变化和免疫组化标记并除外转移,可确诊为肾原发性小细胞癌。
- 闫风彩刘茜陆江阳
- 关键词:肾肿瘤小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电子显微镜免疫组化
- t(6;11)(p21;q12)转录因子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t(6;11)(p21;q12)转录因子EB(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对1例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边界清楚,切面灰黄、灰红色伴出血囊性变。镜下肿瘤由大、小两种细胞构成,大细胞呈巢状、腺泡样,乳头状排列;小细胞围绕透明基质呈特征的"玫瑰花环"样结构,瘤细胞胞质透明,部分嗜酸。免疫组化:TFEB、HMB45和melan A(+)。鉴别诊断主要有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及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结论 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肿瘤,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 闫风彩石峰周全高颖张继新昌红
- 关键词:染色体易位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8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4-04间北京世纪坛医院84例手术治疗PHPT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甲状旁腺腺瘤54例(64.3%),甲状旁腺增生17例(20.2%),甲状旁腺癌13例(15.4%)。结果 3组患者诊断年龄、性别均无差异,但癌组患者术前血钙及PTH水平明显高于腺瘤组及增生组(P<0.05)。甲状旁腺腺瘤(46/54)及腺癌(9/13)中单发肿瘤多见(85.2%和69.2%,P>0.05),增生(3/17)中单发少见(17.6%,P<0.05),3组标本最大径差异不显著(P>0.05)。甲状旁腺腺瘤有完整包膜,肿瘤细胞无异型性;甲状旁腺癌包膜不完整,可见肿瘤细胞侵犯包膜,血管内瘤栓形成,瘤细胞核仁明显,染色质粗,部分可见核分裂象;甲状旁腺增生外形不规则,多数无包膜。免疫组化:PTH和p53在3组中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Ki-67>5%在癌组中阳性率较腺瘤组、增生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0.8%、9.3%和0(P<0.05);Syn和CgA在癌组中阳性率较腺瘤组、增生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不同病理学类型在临床表现、大体标本、HE染色及免疫组化等方面各有特点,血钙和血PTH,免疫组化Ki-67、Syn和Cg A可辅助鉴别甲状旁腺肿瘤的良、恶性,为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 张冬雪姜涛傅月玥闫风彩
-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临床病理
- 重复胃畸形术后复发并癌变1例报道被引量:5
- 2014年
- 重复胃畸形切除术后原位复发合并腺癌病例少见,现报道1例,并结合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进行讨论.
- 闫风彩张程燕周全昌红
- 关键词:重复胃腺癌非典型增生
-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1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 MSFT)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手术治疗的11例M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本组11例MSFT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例在围手术期死亡,10例顺利恢复。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MSFTO 11例患者行CD34检测,10例行vimentin检测,均为阳性。中位生存时间49个月冲位无复发生存时间26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56%.42%,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9%.34%、23%。结论 MSFT是一种复发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 安松林闫风彩赵爱民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无病生存
- 腹膜假黏液瘤155例病理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病理指标。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2至2018年手术的PMP病理标本,研究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原发灶、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神经侵犯、细胞密度等病理组织学特征及黏蛋白、错配修复(MMR)基因相关蛋白、Ki-67、p53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收集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以生存预后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独立影响PMP预后的病理学因素。结果共纳入155例PMP,男77例,女78例;中位年龄55岁(25~79岁);腹膜低级别黏液癌98例(63.2%),腹膜高级别黏液癌49例(31.6%),腹膜高级别黏液癌伴印戒细胞8例(5.2%)。淋巴结有转移者15例(9.7%),无转移者140例(90.3%);有脉管瘤栓者18例(11.6%),无脉管瘤栓者137例(88.4%);MMR蛋白缺失率6.3%(8/126);Ki-67阳性指数<50%者100例(64.5%),≥50%者55例(35.5%);p53野生型99例(63.9%),突变型56例(36.1%)。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病理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病灶、组织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神经侵犯、细胞密度、MMR蛋白缺失、Ki-67阳性指数、p53蛋白。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病理学类型(HR 59.78,P<0.01)、淋巴结转移(HR 3.74,P=0.028)、神经侵犯(HR 7.81,P=0.007)、MMR蛋白缺失(HR 9.82,P<0.01)为独立预后因子。结论组织病理学类型是PMP的最重要常规病理预后指标,MMR蛋白缺失是PMP的独立分子预后指标。
- 闫风彩林育林赵洪禹周全昌红李雁
- 关键词:阑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因果律
- 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Ki-67及VEGF的表达及相关性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Survivin、Ki-67及VEGF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宫颈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2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Survivin、Ki-67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从慢性宫颈炎组到宫颈癌组,Survivin、Ki-67及VEGF表达率逐渐升高。Survivin、Ki-67及VEGF的表达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关。同时Survivin、VEGF的表达又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相关。Survivin表达与Ki-67及VEGF表达呈正相关(r1=0.671,P<0.01;r2=0.738,P<0.01)。结论:Survivin、Ki-67及VEGF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宫颈癌的局部浸润活性和转移潜能,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 李淼闫风彩钱智刘勇
- 关键词:宫颈癌免疫组织化学SURVIVINKI-67VEGF
- 腹膜高级别黏液癌伴印戒细胞裸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功能鉴定
- 2019年
- 目的建立腹膜假黏液瘤(PMP)原位人源异种移植(PDX)模型,鉴定模型的生物学性状,为系统研究PMP病理机制、发展治疗新策略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将术中获取的PMP肿瘤标本清洗切块后接种于BAL B/c-nu小鼠皮下,进行6次传代稳定后,第7次传代开腹种植于裸小鼠腹腔,将皮下瘤和腹腔原位肿瘤混合匀浆化制成瘤细胞悬液,按100μl/只接种于10只BALB/c-nu小鼠,建立PMP的PDX模型。测量裸小鼠体重变化、实验性腹膜癌指数(ePCI)评分判断腹腔肿瘤播散程度,分析肿瘤病理学特点,全外显子高通量测序鉴定模型的关键基因表达。结果模型制作成功率为100%(10/10),接种后荷瘤动物体重平稳增加,第27天起体重持续下降。解剖见肿瘤累及盆腹腔大多数脏器,包括膈肌、肝、脾、胃、肾、壁腹膜、肠及肠系膜,盆腹腔可见少量黏液性腹水,中位ePCI为8分。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腹膜高级别黏液癌伴印戒细胞,癌细胞异型性显著,侵犯脏器实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MUC1、MUC2、MUC5AC、CEA、CA199、CK20、CDX-2、Ki-67均阳性,MUC6、CK7、p53均阴性。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最主要的基因突变为KIT基因外显子10发生错义突变c.1621A>C,突变丰度达89.7%。结论成功建立腹膜高级别黏液癌伴印戒细胞的PDX模型,该模型具备恶性程度高、生长速度快、侵袭性较强的生物学特征。
- 林育林张珏杨智冉李鑫宝姬忠贺许洪斌闫风彩周全彭正李雁
- 关键词:腹膜假黏液瘤肿瘤生物学
- 卵巢囊性成熟性畸胎瘤恶变为胃肠型腺癌并双肺转移1例报道被引量:3
- 2017年
- 成熟性囊性畸胎瘤(MCT)是女性常见的卵巢良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囊性多见,恶变率0.46%~4%,恶变多发生于45~60岁,其内含有的外、中、内胚层组织均可能继发恶变,最常见的是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癌(6.8%),因其发病率低,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临床病理学特点了解较少。
- 闫风彩周全余春开高颖张建英昌红
- 关键词: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印戒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