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宝心

作品数:30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儿童
  • 13篇小儿
  • 8篇胃镜
  • 7篇上消化道
  • 7篇消化道
  • 7篇化道
  • 6篇幽门螺
  • 6篇幽门螺杆菌
  • 6篇螺杆菌
  • 6篇镜检
  • 5篇螺杆菌感染
  • 5篇杆菌感染
  • 4篇幽门螺杆菌感...
  • 4篇胃镜检查
  • 3篇内镜
  • 2篇治疗小儿
  • 2篇上消化道出血
  • 2篇上消化道疾病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黏膜

机构

  • 29篇广州市儿童医...
  • 4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0篇陈宝心
  • 29篇区文玑
  • 27篇龚四堂
  • 25篇潘瑞芳
  • 19篇何婉儿
  • 14篇黄海
  • 13篇耿岚岚
  • 11篇梁文青
  • 8篇霍笑和
  • 7篇刘丽英
  • 6篇陈佩瑜
  • 3篇许朝晖
  • 3篇林燕芬
  • 3篇王凤华
  • 2篇陈光华
  • 2篇霍少和
  • 2篇谢静
  • 2篇梁文清
  • 2篇丘小汕
  • 2篇林颂华

传媒

  • 7篇广东医学
  • 5篇中国实用儿科...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广州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 (HpSA)检测在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及治疗后复查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 84例患儿的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 ,以胃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联合检测作为H·pylori感染的诊断标准 ,两项阳性确定为阳性病例 ,两项阴性确定为阴性病例。对其中 12例 H·pylori感染病例行 H·pylori根治治疗结束后 4周同时复查HpSA和13 C尿素呼气试验 (13 C UBT)。结果 相对于胃镜检查结果 ,HpSA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准确性分别为91 4 % ,92 3% ,96 4 % ,82 8% ,91 7%。抗H· pylori 治疗结束后 4周复查HpSA ,和13 C UBT诊断符合率为83 3%。结论 HpSA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 ,可用于儿童 H·pylori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后复查。
耿岚岚丘小汕区文玑龚四堂潘瑞芳陈宝心
关键词:儿童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酶联免疫分析法幽门螺杆菌感染
儿童十二指肠黏膜纹状缘肽酶活性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年龄、性别及其十二指肠黏膜绒毛形态与纹状缘氨基肽酶N(APN)、二肽氨基肽酶IV(DPPIV)、氨基肽酶A(APA)和膜Gyl-Leu肽酶活性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3月—10月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儿童医院264例患儿进行胃镜下取十二指肠降段黏膜活检,标本分别作组织学检查和肽酶活性测定。结果绒毛萎缩组APN、DPPIV活性均低于正常组。DPPIV活性与年龄呈负相关。APN、APA和Gyl-Leu肽酶活性与年龄因素无关。四种肽酶活性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纹状缘氨基肽酶APN、DPPIV及二肽酶Gyl-Leu肽酶的活性与绒毛形态有关,而Gyl-Leu肽酶及APA活性不受绒毛形态改变的影响。DPPIV活性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叶丽萍龚四堂区文玑黄海何婉儿潘瑞芳耿岚岚陈佩瑜刘丽英陈宝心霍笑和
关键词:肠黏膜肽酶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纤维胃镜检查及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分析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其在纤维胃镜下的病变 ,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对 14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和胃镜下的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儿镜下均可见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病变 ;13例胃的不同部位有浅表糜烂出血 ,粘膜充血水肿 ,可见覆盖以血痂及粘稠分泌物 ;食道中下段充血、水肿、糜烂 5例 ;十二指肠球部糜烂 4例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 1例。十二指肠、胃、食道均有病变 2例 ;十二指肠和胃均有病变 5例 ;胃和食道均有病变 5例 ;未见单独食道或十二指肠病变。 1例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胃体可见数个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伴活动性出血。结论 :纤维胃镜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准确率高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以胃的病变多见 ;导致新生儿消化道应激性损害的主要诱因为缺血缺氧性脑病。
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陈宝心陆玲
关键词: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
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耿岚岚何婉儿黄海梁文青陈佩瑜陈宝心林颂华刘丽英霍笑和林燕芬谢静
该项目是针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热点与难点问题,利用胃镜进行了相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①国内较系统地探讨了小儿急性胰腺炎经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为该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②国内儿科首先开展了胃镜直视下幽门狭窄球囊扩张...
关键词:
关键词: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微创方法内镜下治疗
儿童食管炎内镜检查和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儿童食管炎的发病、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对 12 5例食管炎患儿的内镜表现、临床特征和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4 0 32例胃镜检查病例中 ,诊断为食管炎者 12 5例(3 1% )。H .pylori阳性总例数 74 5 ,阳性率 18 5 % (74 5 / 4 0 32 ) ,其中非食管炎者阳性 72 1例 ,阳性率 18 5 %(72 1/ 390 7) ,食管炎者阳性 2 4例 ,阳性率 19 2 % (2 4 / 12 5 ) ,两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食管炎临床表现呕吐 5 5 2 % (6 9/ 12 5 ) ,胸痛 2 0 8% (2 6 / 12 5 ) ,嗳气 2 2 4 % (2 8/ 12 5 ) ,不同年龄组三种症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腹痛 4 4 0 % (5 5 / 12 5 ) ,咽部不适 14 4 % (18/ 12 5 ) ,不同年龄二种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内镜下病变全部局限食管下段 ,表现为充血、糜烂和渗出 ,未见溃疡、狭窄和局部组织及食管下段毛细血管增生 ,未检出食管裂孔疝 ;Ⅰ级 116例 ,占 92 8% (116 / 12 5 ) ,Ⅱ级 8例 ,占 6 4 % (8/ 12 5 ) ,Ⅲ级 1例 ,占 0 8%(1/ 12 5 ) ,各年龄组分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H .pylori检出率为18 5 % ,食管炎患儿H .pylori感染与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相近 ;儿童食管炎占上?
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何婉儿梁文菁陈宝心林颂华
关键词:食管炎内镜检查儿童
营养不良患儿疗效评估指标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转铁蛋白(TRF)、瘦素(LP)和氨基酸谱等指标在评估营养不良患儿肠内营养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在广州市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营养不良患儿30例,保健科门诊健康对照组30例,每例均抽血查血常规和ALB、RBP、PA、FN、TRF、LP、三酰甘油(TC)、氨基酸谱分析,营养不良组经10d持续肠内营养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营养不良组治疗后血清RBP、PA、FN、TRF、LP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径围(MAC)、上臂肌围(MAMC)、TC、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淋巴细胞计数(TLC)、AL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ALB、RBP、PA、FN、TRF存在正相关性,ALB与RBP、PA、FN、TRF呈正相关,PA与BMI、ALB、RBP、FN、TRF、LP呈正相关,LP与BMI、ALB、RBP、PA等指标呈正相关性。治疗后谷氨酰胺、组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必需氨基酸(EAA)、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支链氨基酸(BCAA)较前明显升高(P<0.01或P<0.05),酪氨酸、苯丙氨酸和总芳香族氨基酸(AAA)较治疗前降低(P<0.01或P<0.05)。结论 RBP、PA、FN、TRF、LP和血氨基酸谱可作为评估营养不良患儿肠内营养治疗效果的指标。
许朝晖许朝晖区文玑龚四堂杨敏区文玑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转铁蛋白
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回肠末端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测定迁延性慢性(迁慢性)腹泻病患儿回肠末端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探讨回肠末端黏膜组织学形态与纹状缘肽酶、双糖酶活性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结肠镜检查患儿回肠末端黏膜标本行病理学检查,以迁慢性腹泻病及非腹泻病组患儿为观察对象,两组中病理学检查为慢性炎症者为慢性炎症组,余为黏膜正常组。非腹泻病组中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测定回肠末端黏膜标本中纹状缘肽酶和双糖酶活性水平。结果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儿童医院共收集到27例回肠黏膜标本,光镜下见其绒毛形态均正常,病理学检查10/27(37.0%)例有慢性炎症。迁慢性腹泻病组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炎症组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与黏膜正常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末端黏膜绒毛正常的迁慢性腹泻病患儿,其纹状缘肽酶及双糖酶活性水平无明显变化。慢性炎症且绒毛正常的回肠末端黏膜,其纹状缘肽酶活性及双糖酶无明显变化。
叶丽萍龚四堂区文玑黄海何婉儿潘瑞芳耿岚岚陈佩瑜刘丽英陈宝心霍笑和王凤华郑秀霞
关键词:腹泻双糖酶
胃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术治疗小儿食管狭窄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胃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小儿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例食管狭窄患儿,其中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7例、先天性食管狭窄3例、腐蚀性炎性狭窄2例,年龄5~59个月,在静脉复合麻醉和气管插管下,通过胃镜直视用控制辐射状扩张(CRE)三级扩张球囊行食管狭窄扩张。观察术后腹痛、黑便、呕吐的发生,同时随访术后3~12个月恢复饮食种类,狭窄口大小、营养情况。结果12例共进行22次扩张,19次成功,3次术后出现并发症,扩张成功率为86%。12例中,3例扩张失败,9例扩张成功、症状改善,有效率为75%。扩张前狭窄口直径2~8mm,3—12个月后复查胃镜和随访,狭窄口直径9~13mm,8例可进食固体食物、营养状况改善。结论CRE三级食管球囊行食管狭窄扩张治疗,操作简单、效果确切,食道闭锁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扩张效果较好。
耿岚岚龚四堂黄海何婉儿区文玑潘瑞芳霍笑和陈宝心
关键词:食管狭窄气囊扩张术儿童
小儿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05年7月在我院消化专科住院,且大便培养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的1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有黏液便、黏液血丝便、糊状便、水样便)、腹胀,偶有腹痛。在较小婴儿多表现为腹泻,在较大儿童则表现为腹泻、腹胀、腹痛。给予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症状改善率为87.1%,复查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52.0%;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灭滴灵治疗,症状改善率为88.9%,复查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35.0%。结论应重视小儿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泻和腹胀(腹痛),采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疗效确切,必要时可加用灭滴灵治疗。
梁文青区文玑龚四堂潘瑞芳何婉儿黄海陈宝心
关键词:小儿
儿童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及治疗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以及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对结肠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清洁肠道后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肠镜高频电切结肠息肉治疗86例,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 60例表现为便后滴血,25例为黏液脓血便,1例腹痛3年,共检出107枚息肉,85枚位于左半结肠,以单发为主,男孩多见,病理检查多为幼年性息肉。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无痛肠镜是儿童便血或长期腹痛的首选检查方式,高频电凝电切方法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许朝晖许朝晖区文玑龚四堂黄海区文玑李结霞
关键词:无痛肠镜高频电切结肠息肉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