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婉儿

作品数:43 被引量:265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儿童
  • 14篇小儿
  • 8篇消化道
  • 8篇化道
  • 7篇内镜
  • 6篇婴幼
  • 6篇婴幼儿
  • 6篇上消化道
  • 6篇胃镜
  • 6篇轮状
  • 6篇轮状病毒
  • 6篇镜检
  • 6篇病毒
  • 6篇肠炎
  • 5篇胃肠
  • 5篇腹泻
  • 4篇毒性
  • 4篇胰腺
  • 4篇胰腺炎
  • 4篇腺炎

机构

  • 40篇广州市儿童医...
  • 5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43篇何婉儿
  • 34篇区文玑
  • 31篇龚四堂
  • 29篇潘瑞芳
  • 23篇黄海
  • 19篇陈宝心
  • 18篇梁文青
  • 14篇耿岚岚
  • 9篇陈佩瑜
  • 8篇刘丽英
  • 8篇霍笑和
  • 3篇林燕芬
  • 3篇李蔷华
  • 3篇朱南方
  • 3篇梁文清
  • 3篇林颂华
  • 3篇王凤华
  • 2篇公亮
  • 2篇霍少和
  • 2篇于乐

传媒

  • 11篇广东医学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广州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河北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食管炎内镜检查和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儿童食管炎的发病、临床特征及其诊断治疗。方法 对 12 5例食管炎患儿的内镜表现、临床特征和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4 0 32例胃镜检查病例中 ,诊断为食管炎者 12 5例(3 1% )。H .pylori阳性总例数 74 5 ,阳性率 18 5 % (74 5 / 4 0 32 ) ,其中非食管炎者阳性 72 1例 ,阳性率 18 5 %(72 1/ 390 7) ,食管炎者阳性 2 4例 ,阳性率 19 2 % (2 4 / 12 5 ) ,两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食管炎临床表现呕吐 5 5 2 % (6 9/ 12 5 ) ,胸痛 2 0 8% (2 6 / 12 5 ) ,嗳气 2 2 4 % (2 8/ 12 5 ) ,不同年龄组三种症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腹痛 4 4 0 % (5 5 / 12 5 ) ,咽部不适 14 4 % (18/ 12 5 ) ,不同年龄二种症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内镜下病变全部局限食管下段 ,表现为充血、糜烂和渗出 ,未见溃疡、狭窄和局部组织及食管下段毛细血管增生 ,未检出食管裂孔疝 ;Ⅰ级 116例 ,占 92 8% (116 / 12 5 ) ,Ⅱ级 8例 ,占 6 4 % (8/ 12 5 ) ,Ⅲ级 1例 ,占 0 8%(1/ 12 5 ) ,各年龄组分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H .pylori检出率为18 5 % ,食管炎患儿H .pylori感染与其他上消化道疾病相近 ;儿童食管炎占上?
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何婉儿梁文菁陈宝心林颂华
关键词:食管炎内镜检查儿童
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退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退热效果。方法:将217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3例,用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对照组104例,单纯采用液体疗法治疗,观察治疗后24、48、72h患儿体温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体温分布不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24h,分布出现了差异(P<0.05),48h后,差异进一步明显(P<0.01)。治疗72h后两组患儿体温都恢复正常。结论: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退热效果优于单纯采用液体疗法。
李蔷华李素君潘瑞芳于乐朱南方何婉儿梁文青
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儿童
小儿过敏性紫癜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临床分析被引量:21
2002年
何婉儿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陈宝心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上消化道内镜儿童
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治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5例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胃肠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内镜下胃肠黏膜呈充血、糜烂为主,病理检查胃肠黏膜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5个/HP)。饮食疗法和抗过敏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存在多样性,无特异性,饮食疗法和抗过敏治疗效果良好。
陈佩瑜区文玑黄海何婉儿梁文清耿岚岚潘瑞芳刘丽英陈宝心霍笑和龚四堂
关键词: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儿童十二指肠溃疡的内镜检查和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内镜检查、黏膜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诊断治疗。方法对285例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胃镜检查表现、临床特征、幽门螺杆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 486例胃镜检查病例中,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的285例(4.39%)。6 48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总例数1 135,阳性率17.5%(1 135/6 486),其中非十二指肠溃疡病幽门螺杆菌阳性1 040例,阳性率16.7%(1 040/6 201),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95例,阳性率33.3%(95/285)。小于3岁患者12例(4.2%),临床往往以消化道出血而就诊,黏膜病理为急性炎症为主,幽门螺杆菌阳性1例,阳性率8.3%(1/12);大于3岁患者273例(95.7%),临床反复腹痛、呕吐、贫血等三大症状为主,黏膜病理为慢性炎症为主,幽门螺杆菌阳性94例,阳性率34.4%(94/273)。结论不同年龄的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不同,大于3岁儿童病因复杂,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相关性。但病程长而且反复,治疗困难者病因有待研究。小于3岁患者以急性出血为主,病情表现危重,幽门螺杆菌感染为病因的可能性小,治疗效果优于3岁以上儿童。
何婉儿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梁文青黄海
关键词:儿童十二指肠溃疡胃镜
儿童结肠息肉临床特点及治疗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以及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对结肠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清洁肠道后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肠镜高频电切结肠息肉治疗86例,常规送病理检查。结果 60例表现为便后滴血,25例为黏液脓血便,1例腹痛3年,共检出107枚息肉,85枚位于左半结肠,以单发为主,男孩多见,病理检查多为幼年性息肉。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无痛肠镜是儿童便血或长期腹痛的首选检查方式,高频电凝电切方法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许朝晖许朝晖区文玑龚四堂黄海区文玑李结霞
关键词:无痛肠镜高频电切结肠息肉儿童
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腺病毒肠炎和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轮状病毒腺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 2 0 0 3年 2~ 12月 90 0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及腺病毒抗原。结果 腺病毒阳性330例 (36 .7% ) ;轮状病毒阳性 4 4 0例 (48.9% ) ,其中 189例为腺病毒和轮状病毒双重感染。结论 腺病毒同轮状病毒一样 ,是引起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 ,腺病毒和轮状病毒双重感染常见。免疫层析快速法检测肠道腺病毒和轮状病毒简便。
耿岚岚区文玑龚四堂潘瑞芳何婉儿梁文青赖桂香
关键词:腺病毒轮状病毒胃肠炎
婴儿慢性腹泻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婴儿慢性腹泻的发病情况、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住院和门诊85例婴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小于3个月15例(17.64%),3~6个月30例(35.29%),6~12个月40例(47.05%)。常见合并症有营养不良、中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明确病因者50例,确诊率58.82%。结论婴儿慢性腹泻病因复杂,以非感染因素为主,3个月内慢性腹泻以先天性肠道发育畸形术后短肠、食物过敏多见,3个月后营养不良并腹泻多见。炎症性肠病相对少见。
何婉儿区文玑耿岚岚梁文青黄海陈佩瑜
关键词: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食物过敏短肠综合征婴儿
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10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采用抗病毒止泻液(由葛根、黄芩、石榴皮、藿香、茯苓、山楂等组成)结合液体疗法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纯以液体疗法治疗。疗程为3天。观察综合疗效及用药24、48、72小时后体温、呕吐、大便次数及性状的改变、脱水纠正及电解质平衡等情况。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9.0%,对照组为84.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72小时内大便恢复正常有效率治疗组为74.0%(74/100),对照组为23.0%(23/1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有效率治疗组为96.3%(78/81),对照组为79.2%(57/7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止泻液结合液体疗法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优于单纯液体疗法。
潘瑞芳朱南方何婉儿李蔷华梁文青区文玑陈宝心公亮
关键词:轮状病毒性肠炎儿童
小儿胃内异物取出方法探讨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为了更好地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法取出小儿胃内异物。方法对38例胃内异物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例患儿异物可自肛门排出,占50%,17例(44.7%)用胃镜取出。1例用腹腔镜取出,1例因已造成胃肠穿孔而手术,各占2.6%。结论胃内异物为钝性,胃肠道通畅无狭窄,异物易通过,不易被胃酸、胃液分解、消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可选择口服泻药或进食促进排泄的食物使异物通过胃肠道、肛门排出。通过上述方法不能排出,或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约1~4周),或是体积较大的物体,或是较尖锐的物体、或在胃内可能在胃酸、胃液作用下,转化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的异物,均应通过胃镜取出,尤其后者应尽快取出。经胃镜钳取异物,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作为胃内异物取出的首选方法,患者痛苦少,康复快。
梁文青龚四堂区文玑潘瑞芳何婉儿陈宝心
关键词:小儿胃内异物腹腔镜取出胃肠穿孔胃酸胃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