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娜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GPDA、BUN及Cr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酸(GPDA)、尿素氮(BUN)及肌酐(Cr)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154例(出血组),其中上消化道出血67例,下消化道出血87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5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GPDA、BUN及Cr水平。结果出血组GPDA为(45.51±12.03) U/L,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UN、Cr分别为(8.87±2.03) mmol/L和(85.52±11.03) 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出血患者GPDA为(38.84±10.12) U/L,明显低于下消化道患者,而BUN为(10.69±2.15) mmol/L,明显高于下消化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DA、BUN判断上消化道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和0.879,95%CI分别为:0.634~0.831和0.811~0.946,P<0.05,截断值分别45.11 U/L和9.04 mmol/L,P<0.05,灵敏性分别为68.00%和84.00%,特异性分别为76.00%和84.00%。结论消化道出血患者GPDA明显降低,而BUN、Cr明显升高,其中GPDA、BUN水平在鉴别上下消化道出血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 李珍艳杨小莉李罗红李小琼欧艳陈莎雷娜
- 关键词:尿素氮肌酐消化道出血
- 1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行内镜下STER穿孔的护理被引量:4
- 2015年
- 食管的黏膜下肿瘤( submucosal tumor,SMT)起源于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逐渐向食管管腔内外生长。虽大多数为良性肿瘤,但少数具有恶变潜能。肿瘤的病理结果是确诊的金标准,但因SMT通常不侵犯黏膜层,常规内镜活检往往不能获得真实的病理结果,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肿瘤的大小等作出合理的处理建议。部分患者需进行肿瘤的切除,以获得病理确诊,同时也获得治疗。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内镜下切除食管粘膜下肿瘤技术越来越应用广泛。近年来出现的“隧道内镜技术”( tunnel endoscopy),使得内镜治疗更加安全、有效[1-2]。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tumor resection,STER)是“隧道内镜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STER通过在黏膜下层建立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隧道,在隧道内进行肿瘤的切除。目前认为STER可以完整切除直径〈3.5cm的SMT,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能保持消化道的完整性,避免术中、术后出现的消化道全层穿孔以及胸腹腔的继发感染,STER手术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3-4],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从而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但STER治疗位于固有肌层且突向浆膜下生长并与浆膜层紧密粘连的肿瘤时,为达到完整切除的目的,不得不“主动”穿孔,这就对临床护理工作是产生了新的挑战。本科室即收治了1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行STER治疗术中为完整切除病灶“主动”穿孔,术后经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顺利出院,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 李罗红杨小莉雷娜吴俊超张铭光
- 关键词:食管平滑肌瘤临床护理工作内镜活检穿孔ENDOSCOPIC黏膜下肿瘤
- 交接卡在内镜治疗交接流程中的应用及效果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总结内镜治疗患者交接流程中交接卡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1年4月-9月选取接受内镜治疗患者328例,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A组(139例)和B组(189例),A、B两组分别采用传统交接方式和在传统交接基础上改进的交接卡交接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内镜治疗后首次用药等待时间、满意度、错误用药等指标。结果 B组患者术后回病房首次用药等待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接卡交接方式用于内镜治疗患者,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安全隐患,提升科室管理品质。
- 杨小莉欧艳陈莎李小琼雷娜李罗红王维张铭光
- 关键词:内镜治疗
- 多柔比星和碘化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血清TK1、AFP及VEG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多柔比星和碘化油实施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实施TACE治疗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收集时间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其中45例患者采用多柔比星和碘化油(联合组)、另外45例患者采用氟尿嘧啶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胸苷激酶(TK1)、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缓解率82.22%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56%,与对照组8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K1、AFP、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TK1、AFP、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清TK1、AFP、V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腹泻、脱发、皮疹、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失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22.22%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多柔比星和碘化油实施TACE治疗较单用奥沙利铂具有更好的效果,但是毒副反应会加重,因此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
- 李珍艳杨小莉李罗红李小琼欧艳陈莎雷娜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多柔比星碘化油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 纳米技术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纳米技术不仅可以高效精确地定量检测肿瘤组织的分子标志物,显示微小的恶性病灶和前哨淋巴结,还可为抗肿瘤药物、放射增敏剂、基因治疗等提供良好的药物载体,显示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 雷娜罗锋
- 关键词:载药系统乳腺癌主动靶向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
- 2012年
- 目的总结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12月20例接受ESD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要点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0例患者均术后康复出院,其中1例术中发生穿孔,予钛夹夹闭,后经保守疗法痊愈。1例术后病理示:上皮内瘤变及黏膜内癌,追加外科手术。本组患者2个月后随访,内镜复查无l例病变残留及复发。结论护理行ESD早期胃癌患者,需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并采用周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雷娜周少群杨小莉
-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早期胃癌护理
- 高频热疗联合腔内化疗治疗藏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高频热疗联合腔内化疗治疗藏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57例藏族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尽可能排尽胸腔积液后,治疗组29例患者给予顺铂胸腔内灌注,然后进行高频热疗;对照组28例患者只给予顺铂胸腔内灌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1%,高于对照组的57.14%(χ2=5.532,P=0.019)。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6.339,P=0.042)。结论热疗高频热疗联合腔内化疗对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梅朝蓉王锋雷娜雷黎黎彭泽选梅治家
- 关键词:高频热疗恶性胸腔积液胸腔内灌注顺铂
- 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患者的护理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总结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年龄>60岁行STER治疗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者共5例(9.26%),其中皮下气肿1例,密切观察3天后自行消退;发热2例,最高体温38.9℃,经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胸骨后疼痛2例,使用镇痛泵后缓解。通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如呼吸道管理、特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老年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患者良好地配合及适应STER手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雷娜李罗红杨小莉
- 关键词:护理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效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自我效能的提高作用。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本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共2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2例;随访收集受试对象基本信息及病情进展情况,焦虑、抑郁状态采用SAS和SDS量表自评完成;自我效能信息采用慢性疾病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量;采用CLDQ量表收集受试对象基线和随访结束时的生活质量水平信息。结果2组受试对象在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重指数未见明显变化(P>0.05);2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所减低,但观察组减低更多(P<0.05)。干预后随访可见两组患者SAS(t=11.212,P=0.000)与SDS(t=12.092,P=0.000)评分均较基线水平均有所减低;而观察组SAS与SDS得分减低更多(P<0.05)。受试对象基线与随访的自我效能水平比较干预后观察组(t=4.038,P=0.000)和对照组(t=2.576,P=0.036)患者自我效能感总分均较基线水平有所增加。同时观察组总分高于对照组(t=6.435,P=0.000)。2组患者基线的生存质量总分水平相当(P>0.05);随访可见观察组(t=11.243,P=0.000)和对照组(t=7.965,P=0.000)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较基线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得分水平更高(t=19.893,P=0.000)。结论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医疗护理干预,确实可以有效提高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进而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钟敏李罗红陈丽雷娜杨小莉
-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乙型肝炎肝硬化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