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洲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抑郁症患者心理应对方式应用及其有效性分析
- 2016年
- 分析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应用情况及有效性。方法 对42例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应对方式问卷”评定,分析应对方式的应用情况及有效性。结果 使用率较高为解决问题66 5%和求助59 3%,第二位为自责59.3%和退避58.8%。解决问题和求助有效率高于自责,无效率低于自责,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幻想、合理化、退避有效率和无效率处于中间状态。结论 抑郁症的发生与自责应对方式的使用较高和应付无效有关,而退避方式的较高选择,会间接影响患者对求助、解决问题等积极方式的选择,终使患者转向消极和应付无效。
- 汤士林周朝当张毅梅刘纪洲
- 关键词:抑郁症有效性
- 抑郁症患者贝克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应付方式
- <正>贝克认知理论认为,抑郁症症状的产生与负性认知有关[1],负性认知图式易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内部的,而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贝克认为抑郁症不良情绪的困扰源于歪曲的信念和认知,而贝克认知疗法正是从矫正患者负性认知...
- 杨云斌周朝当刘纪洲
- 关键词:抑郁症患者环境适应性效能感抑郁症状
- 文献传递
- MR发病率较高地区与常态地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调查被引量:2
- 2019年
- 比较精神发育迟滞发病率较高地区和常态地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状况及对学习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调查精神发育迟滞发病率较高地区457名和常态地区570名学龄儿童。比较二者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分析感觉统合得分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结果精神发育迟滞发病率较高地区学龄儿童总体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及各项因子失调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态地区(P<0.01),男生前庭失衡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0.01)。回归分析发现,前庭失衡对语文数学成绩的影响率为8.1%和6.8%,触觉过度防御对美术和品德成绩的影响率为8.3%和8.4%,本体感失调对品德和美术成绩的影响率为8.6%和8.3%,学习能力发展不足对品德成绩的影响率为7.9%。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发病率较高地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普遍高于常态地区,男生前庭失衡高于女生,不同感觉统合失调因子对不同科目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
- 林丽辉周朝当刘纪洲汤士林
-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 酒精依赖者艾森克情绪稳定性特征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酒精依赖者的艾森克情绪稳定性特征。方法:对53例酒精依赖者进行艾森克情绪稳定性问卷测验,并与42例健康人群对照。结果:酒精依赖者自卑、抑郁、焦虑、强迫、依赖、疑心病、负罪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t值在6.19-11.28之间,P<0.01)。酒精依赖者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模型均倾向于不稳定一极,最突出的是疑心病和负罪感,其次为抑郁、自卑和强迫。结论:酒精依赖者的情绪稳定性较差,担心健康、负罪与抑郁自卑相互交织,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 周朝当陈萌刘纪洲汤士林
- 关键词:酒精依赖
- 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城乡调查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了解和比较城乡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情况.方法 对418名农村小学生和152名县城6~ 12岁小学生进行《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调查.结果 城乡小学生体感觉统合失调总检出率23.86%,其中轻度16.84%、严重7.02%.一年级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高于其它年级(χ^2 =23,P<0.01),男生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前庭失衡、学习能力发展不足高于女生(χ^2 =4.75,45.54,9.23,P<0.05,0.01).农村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轻度学习能力发展不足高于县城(χ^2 =3.99,3.63,P<0.05),县城本体感失调高于农村(χ^2=30.05,P<0.01).结论 城乡小学生存在较高的感觉统合失调,男女之间、县城和农村之间存在一些差异.
- 杨永兰刘纪洲汤士林马学智
- 关键词:小学生感觉统合失调农村县城
- 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应付方式的关系被引量:1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及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进行贝克抑郁问卷(BD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接纳问卷(SAQ)、应付方式问卷的评定,同时以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进行GSES及SAQ的评定,两组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症组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及SAQ总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3.980,t=5.907,t=2.967,t=5.411;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BDI得分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总分均呈高度负相关(r=-0.602,r=-0.786;P均<0.05);与应付方式中的情绪缓冲性应付总分、情绪加工因子、顺从回避因子呈正相关(r=0.433,r=0.425,r=0.372;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程度越低,自我评价也越低。
- 杨云斌周朝当刘纪洲
- 关键词:抑郁症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
- 伏硫西汀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 2021年
-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其特征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快感缺失,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疼痛和睡眠障碍等。其中,认知功能损害对患者预后影响严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都是亟需改善的靶目标。抗抑郁新药伏硫西汀自2013年问世以来因其多模式的作用机制、良好的抗抑郁疗效及其改善认知症状的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未来仍需大量临床试验及基础研究以进一步探索伏硫西汀的临床功效及作用机制。
- 刘纪洲刘芳李娜沈宗霖许秀峰
- 关键词:抑郁症
- 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疑病、偏执与自动思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疑病、偏执心理特质及与自动思维的相关。方法:对32例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进行MMPI-2中疑病、偏执量表评定和自动思维问卷、自信心量表评定,得分与常模比较及进行相互间相关分析。结果: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疑病、偏执得分高于常模(t=5.99,4.66,P<0.01),自动思维结果中,有突出消极观念21例、消极观念不突出11例,偏执与自动思维呈高度负相关(r=-0.697,P<0.01),偏执与疑病呈负相关(r=-0.395,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动思维得分对偏执的反向预测度为48.6%、对疑病的预测度为14.5%,结论:分离(转换)性障碍患者以躯体转换症状为主者存在高偏执、固着心理特质,以情绪紊乱症状为主者存在高的疑病、消极心理特质。
- 杨明辉刘纪洲周朝当
- 关键词:疑病偏执自动思维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