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斌
-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抑郁症患者贝克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应付方式
- <正>贝克认知理论认为,抑郁症症状的产生与负性认知有关[1],负性认知图式易将负性事件归因于内部的,而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贝克认为抑郁症不良情绪的困扰源于歪曲的信念和认知,而贝克认知疗法正是从矫正患者负性认知...
- 杨云斌周朝当刘纪洲
- 文献传递
- 代币疗法在慢性精神病人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代币疗法在慢性精神病人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89名慢性精神病人分为2组,即代币组(n=47)和对照组(n=42),对代币组实施代币疗法,并在实施前后采用PANSS量表、NOSIE及康复量表与对照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结果实施代币疗法后,代币组PANSS量表评定除一般精神病理、反应缺乏外,阳性、阴性量表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或0.01);NOSIE评定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子及总分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激惹、精神病表现、抑郁、迟缓、总消极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代币组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精神病表现低于对照组;康复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代币法能在整体上改善精神病人的精神状况,改变病人的一些行为习惯,在激发病人主观能动性效果方面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卢文云何跃飞周凤仙潘德红杨云斌王佐英代飞
- 关键词:慢性精神病康复训练
- 氟哌啶醇联合地西泮肌注治疗急性躁动精神病人对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比较氟哌啶醇联合地西泮肌注(研究组)与氯丙嗪联合氢澳酸东莨菪碱肌注(对照组)治疗急性躁动精神病人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伴有急性躁动的精神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配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肌注给药。结果两组药物控制急性躁动精神病人疗效相当,无显著差异,但研究组起效快,其药物副反应较少且轻微,药物副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 杨云斌何跃飞张瑛张丽芬
- 关键词:肌注治疗精神病人氟哌啶醇地西泮躁动药物副反应
- 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应付方式的关系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及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进行贝克抑郁问卷(BD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接纳问卷(SAQ)、应付方式问卷的评定,同时以40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进行GSES及SAQ的评定,两组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抑郁症组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因子、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及SAQ总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t=3.980,t=5.907,t=2.967,t=5.411;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BDI得分与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总分均呈高度负相关(r=-0.602,r=-0.786;P均<0.05);与应付方式中的情绪缓冲性应付总分、情绪加工因子、顺从回避因子呈正相关(r=0.433,r=0.425,r=0.372;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程度越低,自我评价也越低。
- 杨云斌周朝当刘纪洲
- 关键词:抑郁症自我效能感自我接纳
- 基于GEO数据库构建精神分裂症miRNA-mRNA调控网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为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于2021年7月在GEO数据库下载精神分裂症外周血miRNA(GSE54578)和死后大脑扣带回mRNA(GSE145554)微阵列数据集,利用GEO2R获取差异表达的miRNA和mRNA,筛选具有靶向mRNA的差异表达miRNA并预测其上游潜在的转录因子;然后,将差异表达miRNA所靶向mRNA与GSE145554数据集所获取的差异表达mRNA取交集基因;最后,对交集基因实施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揭示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交集基因PPI网络和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GSE54578共识别出8个上调且具有靶向mRNA的差异表达miRNA,差异表达miRNA共预测出转录因子10个;GSE145554识别出247个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取交集基因后筛选出17个目标mRNA;GO分析显示,目标mRNA主要参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与发育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目标mRNA主要参与Rap1和Ras信号传导通路等,PPI网络分析显示,mRNA(KRAS和CD28)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基因。结论基于GEO数据库并整合生物信息学不仅能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潜在易感基因,并有助于构建精神分裂症miRNA-mRNA调控网络。
- 何梅游旭杨云斌李艳萍张丽芬卢自祥张云桥龙青马晓曾勇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MIRNAMRNA调控网络GEO
- 焦虑症抑郁症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特质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焦虑症、抑郁症患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特质的差异性。方法对39例焦虑症、抑郁症患者及3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附加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神经质、偏执及病态人格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神经质量表评分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P<0.01);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神经质量表评分与病态人格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偏执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焦虑症、抑郁症患者的神经质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突出,可能存在神经质-病态人格、偏执2种不同的心理特质。
- 杨云斌周朝当
- 关键词: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心理特质
- 传统及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脑电图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传统及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脑电图异常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作用及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对58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医生自主选药分成两组,研究组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维思通)治疗,对照组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治疗。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两组精神症状变化、脑电图检查监测脑电图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2周、4周、8周后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的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脑电图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伴脑电图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起效快,可以增加疗效,并有利于脑电图的恢复。
- 杨云斌张彦疆周朝当
-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精神分裂症患者
- 1例小脑出血患者临床诊断过程分析
- 2009年
- 小脑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小脑出血多表现为“三联征”,即眼征:双眼出现水平性眼球震颤;小脑征:头痛、眩晕、呕吐及平衡障碍;脑干受压征:意识障碍,颅神经及锥体束损害的局灶体征。但不典型患者有时缺乏上述症状及体征,在临床上造成诊断困难,且容易造成误诊。现就笔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遇到的一例慢性小脑活动性出血患者诊断过程进行相关报道,以便与同道们一起分享临床经验。
- 杨云斌孙丽华
- 关键词:小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