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翔

作品数:119 被引量:436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3篇心肌
  • 19篇型心
  • 16篇心肌病
  • 16篇肌病
  • 14篇动脉
  • 14篇缺血
  • 13篇心病
  • 13篇冠心病
  • 12篇景天
  • 12篇红景天
  • 11篇心脏
  • 10篇扩张型
  • 10篇扩张型心肌
  • 10篇扩张型心肌病
  • 10篇冠状
  • 10篇冠状动脉
  • 10篇肥厚
  • 9篇心肌梗死
  • 9篇心肌缺血
  • 8篇心肌损伤

机构

  • 66篇南通大学
  • 30篇江苏省人民医...
  • 26篇南通医学院附...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通瑞慈医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卫生部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作者

  • 118篇吴翔
  • 13篇黄荫浩
  • 13篇朱健华
  • 13篇陆齐
  • 10篇魏美芳
  • 9篇王政华
  • 7篇俞燕
  • 5篇马文珠
  • 5篇盛红专
  • 5篇祝玉成
  • 5篇顾勇
  • 5篇桂乐
  • 5篇景宏美
  • 4篇刘伊娜
  • 4篇刘毅
  • 4篇张剑
  • 4篇王连生
  • 4篇陈绍良
  • 4篇于小红
  • 3篇潘闽

传媒

  • 12篇交通医学
  • 1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0篇江苏医药
  • 6篇南通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药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7篇2006
  • 12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 5篇2000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景天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探讨
陆齐吴翔王政华
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在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中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检测病毒性心肌炎 (VMC)和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血清中是否有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存在及其意义。  方法 :以人心肌线粒体作抗原 ,应用免疫点印迹在 2 9例 VMC(VMC组 )、2 4例 DCM(DCM组 )、33例其它心脏病(OCD组 )及 2 0例健康献血者 (HBD组 )进行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检测 ,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其抗原分子量。  结果 :VMC组 (12例 ,41.4% ) DCM组 (10例 ,41.7% )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阳性明显高于 OCD组 (2例 ,6 .1% )及HBD(0 % ) ;2抗体阳性的 VMC和 DCM患者中有 43.8%的心肌肌钙蛋白 T升高 ,抗体阴性者为 12 .0 % (P<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3人心肌线粒体特异性抗原的分子量为 30 KD。  结论 :1在 VMC和 DCM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人心肌线粒体抗体 ,说明部分 VMC及 DCM与自身免疫有关 ,该抗体是引起心肌损伤的因素之一 ,对该抗体的检测可作为 VMC和 DCM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 ;2该抗体的特异性抗原可能为人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
丁建东吴翔顾勇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抗线粒体抗体
大花红景天对室性心律失常防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讨大花红景天对实验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氯化钙、乌头碱致大鼠 ,哇巴因致豚鼠及肾上腺素致大白兔心律失常模型。观察大花红景天对上述模型的影响。结果 :口服红景天水提液后 ,显著减少氯化钙致大鼠室速、室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并显著提高氯化钙致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阈剂量 ;显著提高乌头碱致大鼠室速、室颤的阈剂量 ;显著推迟肾上腺素致大白兔室性心律失常开始发作的时间、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及窦性心律恢复时间 ;未能显著减少哇巴因致豚鼠室速、室颤的发生率 ,未能显著提高哇巴因致豚鼠室性心律失常的阈剂量。结论
沈雳吴翔
关键词:红景天乌头碱哇巴因肾上腺素大白兔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和肌酸激酶检测的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魏美芳吴翔刘毅俞燕李静王益朱健华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前体蛋白肌酸激酶
PECAM-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基因第2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冠心病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15例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PECAM1基因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冠心病组V/V基因型频率(4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3.48%)(P<0.05);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V等位基因频率(58.89%)明显升高,L等位基因频率(41.11%)明显降低(P<0.05);吸烟使V/V基因型者冠心病发病危险度由2.17上升至3.50(P<0.05)。结论PECAM1基因第2外显子SNP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相关,V/V基因型可能是中国人群冠心病的遗传易患因子。
潘闽蒋文平刘志华杨向军朱健华袁瑾吴翔
关键词: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患者纤溶激活系统功能改变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4
1994年
对18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及6例正常人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心肌梗塞后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AI-1活性显着增高,tPA活性显著下降,PAI-1/tPA活性比值显着增高;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AI-1活性轻度增高,tPA活性及PAI-1/tPA活性比值变化不明显。全部受检者PAI-1与tPA活性具有显著线性负相关。提示冠心病纤溶激活功能减低,该损害可能具有冠心病不同临床类型的发病学意义。
吴翔祝玉成李珍顾勇邹毓斌陆雪华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冠心病
心脏电机械标测系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的标测
2005年
目的探讨研究心脏电机械标测系统(NOG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存活心肌的标测。方法11例AMI患者持续性胸痛发作12 h内急诊入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第7天分别进行NOGA标测、心脏超声及核素心肌显像测定。结果NOGA系统测定出梗死区域的单极电压(UVP)显著低于非梗死区域[(6.8±3.1)与(10.9±3.1)mV,P<0.01],同时梗死区域内膜下心肌短缩率(LLS)明显小于非梗死区域心肌[(4.3±3.5)与(10.4±5.5)%,P<0.01]。特征性曲线分析NOGA判断心肌存活状态的UVP界定值为8.0 mV(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73%)。结论LLS与心肌核素扫描及心脏超声相关性良好,当UVP≥8.0 mV时提示心肌处于存活状态。
林松陈绍良叶飞马玉玲方五旺单守杰钱钧吴翔戴振林段宝祥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存活心肌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
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分析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该病的临床最优化治疗提供可行性指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7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仅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而联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进行治疗。待治疗后第8周末,记录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静息心电图改变程度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均有所改善,联合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静息心电图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采取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是一种安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改善心绞痛的程度,促进病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黄荫浩吴翔陆齐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比索洛尔辛伐他汀
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观察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院内疗效。方法:入选231例行直接PCI术的STEMI患者,根据性别分为女性组(n=40)、男性组(n=19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院内疗效(包括院内手术成功率及院内全因死亡率)。结果:女性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组(P<0.01),男性组患者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组(P<0.01)。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患者直接PCI术院内手术成功率(87.50%vs 90.58%,P=0.555)、院内死亡率(7.50%vs4.71%,P=0.470)。结论 :随着介入技术的进展、治疗策略的优化,急诊PCI手术结果的性别差异明显缩小;院前延迟时间的缩短有望改善预后。
苏亚民朱健华蔡星星盛红专李晓飞范勐康吴翔耿海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率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8年
目前,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与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较,在流行病学特点、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生理特点、诊断和病理、临床特点及其疾病基因组学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近年来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普及,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有所下降。文章就如何加强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风险的意识教育,提高女性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以期降低女性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进行综述。
张云雁吴翔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基因女性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