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健华

作品数:215 被引量:1,434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0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1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4篇心肌
  • 38篇基因
  • 31篇蛋白
  • 31篇动脉
  • 29篇多态
  • 28篇血管
  • 25篇多态性
  • 22篇血压
  • 21篇脂蛋白
  • 21篇高血压
  • 20篇冠状
  • 20篇冠状动脉
  • 20篇钙蛋白
  • 19篇心病
  • 19篇冠心病
  • 17篇细胞
  • 16篇基因多态性
  • 15篇缺血
  • 14篇护理
  • 13篇心脏

机构

  • 142篇南通大学
  • 68篇南通医学院附...
  • 13篇南通医学院
  • 12篇苏州大学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南通市第三人...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通大学附属...
  • 2篇苏州医学院
  • 2篇南通市中医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淮阴卫生高等...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怀化医学高等...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苏省南通卫...

作者

  • 214篇朱健华
  • 48篇潘闽
  • 30篇盛红专
  • 21篇姚登福
  • 17篇王惠民
  • 14篇鞠少卿
  • 13篇吴翔
  • 13篇吴晓晖
  • 12篇潘海燕
  • 12篇高增栋
  • 11篇崔之础
  • 11篇龚亚驰
  • 11篇于小红
  • 11篇桂乐
  • 10篇顾艳荭
  • 10篇吴玮
  • 10篇钮红音
  • 9篇刘志华
  • 9篇顾勇
  • 8篇邱历伟

传媒

  • 14篇南通大学学报...
  • 13篇南通医学院学...
  • 13篇天津医药
  • 12篇江苏医药
  • 7篇临床心血管病...
  • 7篇护士进修杂志
  • 7篇中华医学会心...
  • 6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国外医学(心...
  • 4篇中国心脏起搏...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中华老年多器...
  • 4篇中国实用护理...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齐齐哈尔医学...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交通医学
  • 3篇护理研究(上...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14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16篇2011
  • 8篇2010
  • 11篇2009
  • 12篇2008
  • 13篇2007
  • 11篇2006
  • 16篇2005
  • 26篇2004
  • 10篇2003
  • 13篇2002
  • 9篇2001
  • 1篇2000
2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及初步应用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分析结合 DNA直接银染技术检测载脂蛋白 E基因多态性。方法 :选择江苏地区汉族健康人 16 8例及冠心病 6 3例 ,PCR扩增 Apo E基因第 4外显子包含编码第 112位和第 15 8位氨基酸残基的基因序列 ,cfo 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电泳 ,银染色后分析 Apo E基因型。结果 :汉族健康人群及冠心病人群 Apo E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ε2 /2 0 .6 % ,0 ;ε2 /3 11.9% ,14.3% ;ε2 /4 1.2 % ,4.8% ;ε3/4 10 .7% ,17.5 % ;ε3/3 75 .0 % ,6 1.9% ;ε4/4 0 .6 % ,1.6 % ;Apo 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 :ε2 7.14% ,9.5 2 % ;ε386 .31% ,77.78% ;ε46 .5 5 % ,12 .70 %。结论 :PCR- RFL P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性和可靠性高 。
苏伟潘闽朱健华孙承龙王惠民刘志华
关键词: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高脂血症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氨基酸的变化被引量:3
1990年
报道1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中21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在发作期和稳定期的变化。发现在发作期血浆中谷氨酰胺、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酪氨酸及苯丙氨酸的浓度升高,而谷氨酸的浓度下降;在稳定期以上各游离氨基酸的血浆浓度均回复到正常水平。
李靖朱健华宋一平顾君一
关键词:血浆氨基酸心肌梗塞
CD14基因启动区C(-260)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研究CD14基因启动区C(-269)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的关联。方法:用PCR技术检测了5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及90例健康人CD14基因启动区含(-269)多态位点的基因片段,HaeⅢ酶切分型。计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无酶切位点)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00%Vs32.78%;OR=2.13;95% CI,1.30~3.50;P<0.01)。结论:CD14基因启动区C(-269)T分子变异与中国人群冠心病相关。
潘闽顾卫东陈风朱健华魏福祥袁瑾龚亚池崔之础
关键词:抗原
黄芪皂甙对培养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被引量:45
1998年
从蒙古黄芪的根中提取黄芪皂甙(AS),研究AS对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X-XOD)和丝裂霉素C(MMC),损伤心肌细胞以及用缺氧-复氧的方法造成心肌细胞损伤。实验组加入不同剂量的AS(1~50μg/ml),对照组用培养基代替AS两组加入XOD和MMC以及缺氧3h复氧30min后,对照组心肌细胞内LDH的漏出明显增加,而线粒体活性值明显受抑。AS(1~25μg/ml)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减轻X-XOD,MMC及缺氧-复氧所致的损伤,使LDH的释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线粒活性值有较大的恢复(P<0.05)。在1~25μg/ml剂量范围内AS的抗损伤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增加。但使用50μg/ml的AS没有能观察到这种抗损伤作用。结论:AS(1~25μg/ml)对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具有抗自由基损伤及MMC损伤的作用。
李靖朱健华黄崇勤顾君一张天一林琳
关键词:黄芪皂甙心肌细胞自由基丝裂霉素
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观察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院内疗效。方法:入选231例行直接PCI术的STEMI患者,根据性别分为女性组(n=40)、男性组(n=19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院内疗效(包括院内手术成功率及院内全因死亡率)。结果:女性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组(P<0.01),男性组患者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组(P<0.01)。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患者直接PCI术院内手术成功率(87.50%vs 90.58%,P=0.555)、院内死亡率(7.50%vs4.71%,P=0.470)。结论 :随着介入技术的进展、治疗策略的优化,急诊PCI手术结果的性别差异明显缩小;院前延迟时间的缩短有望改善预后。
苏亚民朱健华蔡星星盛红专李晓飞范勐康吴翔耿海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院内死亡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G2350A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G2350A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ACE基因G2350A多态性与EH关系的相关文献,用荟萃分析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亚组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最终纳入荟萃分析的共有4篇研究,其中EH有1679例,对照有1374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发现,在任何模型下,G2350A多态性与EH无关。人群分层分析发现,在穆斯林人群中,G2350A多态性在共显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下能够增加EH的发病风险。结论 ACE基因G2350A多态性G等位基因在穆斯林人群中是EH的危险因素,对汉族人群的EH无影响。
吴晓晖朱健华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原发性高血压
QT离散度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预测价值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1)选择心脏病患者204例,男117例,女87例。平均年龄(58.5±14.2)岁。病种包括冠心病97例,含急性心肌梗塞23例,陈旧性心肌梗...
潘海燕朱健华顾勇王无锡
文献传递
病毒性心肌损伤时心肌组织cTnI基因表达与动态改变
目的:心肌型肌钙蛋白I(cTnI)在早期诊断、损伤程度判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估计等的临床价值已被公认,cTnI的特异性虽然很高,但其在外周血出现的时间晚于肌红蛋白等,能否尽早检测出这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标志物,以及...
姚登福朱健华高增栋吴玮吴信华邱历伟
文献传递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Fas/FasL异常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柯萨奇病毒B3(CVB3)所致小鼠病毒性心肌炎 (VM)心肌细胞损伤的变化 ,观察Fas 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VB3制备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 ,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了解心肌损伤情况 ;电镜检测观察心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两种方法检测心肌炎小鼠不同时期心肌组织中Fas与FasL基因转录与蛋白的表达。结果 光镜观察见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无异常改变 ,实验组病鼠可见心肌细胞坏死和单核、淋巴细胞浸润 ,后期可见纤维化 ;电镜观察对照组心肌中未检出凋亡细胞 ,而病鼠心肌凋亡细胞检出率较高 5 8.33% (7 12例 ) ,且细胞凋亡多存在于炎症病灶周围的心肌细胞及病灶处炎性浸润细胞 ;感染后第 7~ 14天的病鼠心肌组织中 ,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的FasmRNA及蛋白和主要表达于浸润淋巴细胞的FasLmRNA及蛋白均明显增强 ;FasL蛋白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正相关 (r =0 .90 82 ,P <0 .0 0 1)。结论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心肌损伤坏死与心肌细胞凋亡共存 ,通过Fas FasL基因路径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有关。
张彬朱健华姚登福宋建平
关键词: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BCVB3VM
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多巴酚丁胺对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多巴酚丁胺对不同血浆BNP水平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心衰患者随机分为高BNP组(BNP≤3 000pg·ml-1)和极高BNP组(BNP>3 000pg·ml-1)。每组又根据选用rhBNP或多巴酚丁胺的不同再分为rhBNP亚组和多巴酚丁胺亚组,分别连续静滴24~72h。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浆BNP水平、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LVEF;观察住院时间;分析药物对血压、心率和血肌酐的影响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高BNP组,与多巴酚丁胺相比,rhBNP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P<0.05),降低血浆BNP水平(P<0.05),提高LVEF(P<0.05),缩短患者住院时间(P<0.05)。在极高BNP组,rhBNP的疗效并不优于多巴酚丁胺。两种治疗对患者心率及血肌酐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rhBNP治疗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有所下降(P<0.01),多巴酚丁胺治疗对血压无明显影响(P>0.05)。两种治疗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BNP升高≤3 000pg·ml-1的心衰患者,rhBNP改善心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多巴酚丁胺。而在BNP极度升高患者,rhBNP疗效并不优于多巴酚丁胺。
潘海燕朱健华顾勇于小红潘闽钮红音
关键词: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多巴酚丁胺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