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剑 作品数:7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表皮生长因子促进角膜上皮超微结构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眼部手术后的干眼症很常见,以往认为是眼部神经和曲率改变造成的,多从补充人工泪液入手治疗。但是,角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特别是微绒毛的损伤是造成泪膜破裂时间改变从而导致干眼症的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观察了表皮生长因子对损伤... 李绍伟 宫华青 蓝睫 银红梅 张静 姜剑文献传递 化学伤后睑球粘连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建立标准的化学伤后睑球粘连动物模型,观察睑球粘连发生的规律和病理特点。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组:1 mol/L氢氧化钠溶液结膜囊滴入烧伤组;B组:2 mol/L氢氧化钠溶液结膜囊滴入烧伤组;C组:2 mol/L氢氧化钠浸泡滤纸角结膜贴附烧伤组;D组:2 mol/L氢氧化钠浸泡滤纸结膜贴附烧伤组共4组,观察睑球粘连发生效率。另外1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滤纸结膜烧伤方法建立睑球粘连动物模型,观察烧伤后眼表组织的变化规律和病理改变。结果A、B、C 3组模型中9眼均出现角膜穿孔、眼球萎缩。滤纸结膜烧伤17眼中仅1眼出现角膜穿孔。烧伤后4周时8睑球粘连模型中5眼为中度,3眼为重度。烧伤后1周成纤维细胞量、炎性细胞、增生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细胞与第2、3、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3、4周大量新生胶原纤维量生成,且胶原纤维较粗致密。结论滤纸结膜烧伤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睑球粘连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睑球粘连的预防性治疗应在烧伤后第1周内开始。 姜剑 李绍伟 刘廷 臧新杰 谢立信关键词:碱烧伤 睑球粘连 动物 增生细胞核抗原 几丁聚糖膜防治化学伤后睑球粘连的初步研究 目的:对几丁聚糖膜防治化学伤后睑球粘连效果及机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建立碱烧伤睑球粘连动物模型,对治疗组早期进行羊膜、几丁聚糖膜移植,比较各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睑球粘连的程度。并于烧伤后1、2、3、4周取各组睑球粘连组织进行... 李绍伟 姜剑 王文斌 刘廷 王瑶 顾其胜文献传递 化学伤后睑球粘连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05年 睑球粘连是眼表化学伤、热灼伤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缺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眼科中最棘手的难题之一。本文就化学伤后睑球粘连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姜剑 李绍伟关键词:睑球粘连 化学伤 羊膜移植 并发症 热灼伤 青岛眼科医院白内障手术状况调查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10年来青岛眼科医院白内障手术发展状况及青岛市城镇居民和近郊农民眼病防治意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回顾调查1994年、1999年和2004年在青岛眼科医院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晶状体核硬度、职业、术前和术后视力情况、手术方式和主要手术并发症,并且进行不同年度间的比较,了解10年来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1994年共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338例,其中青岛市城郊农民34例(10.06%);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36例(10.65%);小于60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占12.34%、33.14%、33.43%、21.01%;核硬度为Ⅲ级及Ⅲ级以下、Ⅳ级、Ⅴ级的患者分别占11.83%、27.51%、60.66%,手术主要并发症为前房炎性反应(16.86%)。1999年共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460例,其中城郊农民95例(20.65%);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180例(39.13%);小于60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占14.13%、35.22%、31.96%、18.70%;核硬度为Ⅲ级及Ⅲ级以下、Ⅳ级、Ⅴ级的患者分别占24.35%、38.26%、37.39%,手术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10.65%)和晶状体后囊膜破裂(9.13%)。2004年共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499例,其中城郊农民112例(22.44%);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396例(79.36%);小于60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的患者分别占19.44%、36.47%、30.66%、13.43%;核硬度为Ⅲ级及Ⅲ级以下、Ⅳ级、Ⅴ级的患者分别占30.66%、39.28%、30.06%,主要手术并发症为角膜水肿(6.41%)和晶状体后囊膜破裂(6.21%)。结论本调查结果显示10年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城郊农民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孟瓅 谢立信 姜剑 王良雨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 生活质量 视觉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不适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各种不适感,并分析其原因。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4年5月期间,对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手术的78例白内障患者(105眼)进行临床随访,排除有手术并发症的病例。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复诊,常规术后检查,并重点记录患者的不适症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结果26眼在颞上方切口处有异物感;12眼有干涩感,其中10眼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 up time,BUT)<10 s,7眼泪液分泌实验为5~10 mm/5 min;7眼有眩光感,植入人工晶状体均为Acrysof MA60BM;9眼有眼胀感,其中5眼为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经前房侧切口放液和短期应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其余4眼眼压正常,屈光状态为+1.0^+1.5 D,3眼术后1~3个月后自行好转,1眼配镜后症状消失;9例患者(9眼)术后视近困难比较明显,其中6例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在行另眼手术时,设计为双眼单视,症状消失,另3例患者年龄在40~50岁,为高度近视眼患者;6例双眼患者行单眼术后,术眼有视物变蓝的感觉。结论眼异物感多与切口位置有关。某些人工晶状体类型与术后眩光有相关性。屈光状态的改变可导致不适感。双眼白内障患者行单眼术后,术眼容易出现视物变蓝的症状。 姜剑 李绍伟 孟瓅 王佼佼关键词:角膜 周边放射状劈核低能量超声乳化技术治疗硬核白内障 2006年 目的探讨硬核超声乳化方法———周边放射状劈核低能量超声乳化技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107眼)Ⅳ级以上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周边放射状低能量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和内皮损伤情况。结果超声乳化时间平均为1 h 59 s,超声能量平均为14.7%。除手术开展早期有7眼术后第1天角膜明显水肿、6眼术中发生后囊破裂外,后期病例没有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角膜内皮损伤率,平均为9.74%。结论周边放射状劈核低能量超声乳化技术适用于治疗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李绍伟 谢立信 孟瓅 姜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