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宏莉
- 作品数:16 被引量:28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153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mtDNA突变与大肠癌发病关系的基础研究
- 2007年
- 目的观察大肠癌突变型mtDNA转导NIH3T3细胞后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脂质体法(lipofection2000TM)将大肠癌细胞突变的mtD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NIH3T3细胞,利用G418抗性筛选克隆细胞;用荧光标记的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观察mtDNA在核内的整合情况;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异型性及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PCR法检测转染细胞线粒体突变情况;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情况;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不同组间细胞增殖的吸光度值。结果突变的大肠癌mtDNA可通过影响NIH3T3细胞的mtDNA的突变、多态性和通过外源性mtDNA在核内的整合从而影响NIH3T3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及细胞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结论突变型mtDNA可能参与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
- 肖冰宋卫兵姬宏莉阎丽赖卓胜王亚东
- 关键词:线粒体DNA突变荧光原位杂交细胞增殖
- 线粒体DNA与大肠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姬宏莉姬宏娟
- 关键词:线粒体DNAD-LOOP区突变凋亡大肠肿瘤
- NIH3T3细胞核中大肠癌线粒体DNA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 目的观察线粒体 DNA(mtDNA)突变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方法通过双酶切和单酶切检测已转染的重组质粒 pcDNA3.1(+)、pcDNA3.1(+)-Sw480 mtDNA 及 pcDNA3.1(+)-NHWB...
- 姬宏莉肖冰
- 文献传递
- 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介素-10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研究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细胞间的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肠炎清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100mg/kg),肠炎清组(39.75mg/kg),每天灌肠及灌胃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d,第4天,第7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IL-10,生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CMDI、HS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肠黏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0表达减弱(P<0.01)。肠炎清组DAI,CMDI,HS评分及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IL-10表达增强(P<0.01)。大鼠结肠黏膜IL-10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911,P<0.01),ICAM-1与MPO活性也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IL-10、减少黏附分子ICAM-1产生以及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 吕永慧宋卫兵肖冰龙燕姬宏莉王媛媛张小兰李鹰飞
- 关键词:肠炎清溃疡性结肠炎白介素-10
- 血管紧张素Ⅱ对人肝细胞白蛋白和胶原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正常肝细胞白蛋白表达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细胞并分为对照组、AngⅡ刺激组、AngⅡ十依贝沙坦组(共刺激组).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肝细胞中白蛋白及胶原改变;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肝细胞中是否有胶原合成;实时定量PCR法定量检测各组肝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AngⅡ(10-7mol/L)处理72 h后,AngⅡ刺激组肝细胞中白蛋白表达减少(1.41±0.23比0.85±0.11,P=0.000),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1.00±0.08比3.72±0.19,P=0.000),Ⅰ型胶原蛋白合成增加,而经依贝沙坦预处理后,共刺激组肝细胞白蛋白表达较AngⅡ刺激组明显增多(0.85±0.11比1.38±0.32,P=0.000),肝细胞Ⅰ型胶原mRNA表达较AngⅡ刺激组显著下降(3.72±0.19比2.86±0.13,P=0.000),Ⅰ型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结论 AngⅡ经Ⅰ型受体诱导人肝细胞表达白蛋白减少,胶原合成增加.
- 张彦萍张振书姬宏莉孟莹黄茂梁李旭
- 关键词:依贝沙坦白蛋白
- 安体舒通抑制肝星状细胞收缩对门静脉高压调控机制的研究
- 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各种慢性肝病可经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肝硬化状态下,肝内血管阻力的增加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因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
- 姬宏莉
- 关键词:安体舒通醛固酮信号通路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大肠癌mtDNA诱导NIH3T3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 背景与目的
大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第四位。大肠癌是涉及许多相关基因的多因素多阶段...
- 姬宏莉
- 关键词:D-环区
- 文献传递
- 大肠癌细胞线粒体DNA与NIH3T3细胞核基因组整合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 2007年
- 目的:观察大肠癌细胞突变的线粒体DNA(mtDNA)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后,mtDNA与转染细胞核内基因组的整合情况。方法:将携带大肠癌细胞突变mtDNA的重组质粒pcDNA3.1(+)-Sw480 mtDNA、pcDNA3.1(+)-NHWBC mtDNA及空质粒pcDNA3.1(+)通过脂质体法转染NIH3T3细胞。同时用PCR法制备3条相应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mtDNA探针。分离转染的NIH3T3细胞核内染色体,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mtDNA探针与核内基因组的整合情况。结果与结论:瞬时转染的NIH3T3细胞核基因组上存在mtDNA的同源序列。外源肿瘤细胞mtDNA与NIH3T3细胞核内基因组发生整合。
- 姬宏莉肖冰尹磊陈佳奇张宇声宋卫兵姬宏娟
- 关键词:线粒体DNA荧光原位杂交
- 大肠癌线粒体DNA诱导NIH3T3细胞D-环突变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突变的大肠癌细胞线粒体DNA(mtDNA)转染NIH3T3细胞后转染细胞mtDNA D-环突变特性。方法通过脂质体法(Lipofection 2000TM)将大肠癌细胞突变的mtD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NIH3T3细胞,利用G418抗性筛选克隆细胞;用PCR法检测转染细胞线粒体突变情况。结果突变mtDNA导致转染细胞mtDNA的突变和多态性变化。结论突变的大肠癌mtDNA可致NIH3T3细胞mtDNA位点变化,但具体的机制和过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姬宏莉姬宏娟宋卫兵马永全杜芳王辉肖冰
- 关键词:线粒体DNA突变
- 肺黏液表皮样癌2例
- 2014年
- 例1 男,60岁.于2007年10月因出现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伴胸闷,到外院行胸部X线、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占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为:右总支气管口近隆突约1 cm处可见新生物堵塞管腔,远端不能窥视,活检病理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考虑黏液表皮样癌,行局部放射治疗,EP方案全身化疗4周期.
- 杜芳姬宏莉王辉马永全王庆康
- 关键词:肺黏液表皮样癌胸部CT检查局部放射治疗活检病理痰中带血胸部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