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娟娟 作品数:6 被引量:4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1年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均为会诊病例:1例原单位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另1例未能定性),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并对病变淋巴结做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15岁,平均病程16天;3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低热及咽部疼痛。术后均未予特殊治疗,随访时间分别为5、9、18个月,无1例复发。镜检、免疫表型及EBV检测:淋巴结基本结构不同程度破坏,滤泡外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增生,其大多数CD3、CD45RO、CD43、CD30均(+),CD15、EMA和ALK1(-),3例EBER均(+)。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的副皮质区有较多免疫母细胞增生,易过诊,但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与大细胞淋巴瘤不同;结合EBV检测有助于其诊断。 张慧芝 宋钰 王朝夫 孙娟娟 蔡旭关键词:淋巴结病 PTEN蛋白缺失与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风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2015年 背景与目的:张力蛋白同源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缺失是西方国家前列腺癌中最常见的基因异常之一,与肿瘤的进展、预后均有一定相关性。鉴于前列腺癌的异质性,不同地区、人群间其基因表达谱存在广泛差异,本研究主要探讨PTEN蛋白缺失在中国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发生率以及与生化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2011年22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并采取根治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确诊时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值、Gleason分级评分、TNM分期、手术切缘和术后生化复发与否及时间。将22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标本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制成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TEN蛋白在肿瘤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缺失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TEN蛋白缺失及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化复发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患者中PTEN蛋白缺失率为15%(33/217),且存在PTEN蛋白缺失的前列腺癌患者其确诊时血清PSA值(P=0.030)及年龄(P=0.009)要显著高于PTEN表达的前列腺癌患者。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EN表达情况(P=0.013 1)、确诊时血清PSA值(P=0.000 4)和Gleason分级评分(P=0.019 8)与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化复发相关。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TEN蛋白表达情况(HR=0.536,P=0.044)、确诊时血清PSA值(HR=1.879,P=0.001)和Gleason分级评分(HR=1.361,P=0.030)为前列腺癌患者生化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TEN蛋白表达情况是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检测PTEN蛋白有望改善根治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管理及指导进一步治疗。 王涛 杨晓群 孙娟娟 甘华磊 王朝夫关键词:生化复发 肝脏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合并胆管细胞癌变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肝脏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合并胆管细胞癌变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标记、分子重排、临床随访并文献复习对肝脏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合并胆管细胞癌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患者男,48岁,因体检发现肝右叶占位入院。组织学上见部分区域肝内小胆管增生,背景中富于淋巴组织;部分区域小胆管增生显著,细胞增大,核分裂象活跃,背景中淋巴组织显著减少,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标记提示,背景中的淋巴组织为T、B淋巴细胞混合性增生,Ig基因重排结果未提示B细胞克隆性增生。结论肝脏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合并胆管细胞癌变罕见,发病机制不明。诊断上易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和米库利奇病混淆,且胆管细胞癌变易漏诊,但免疫组化、分子重排及临床特征有助于诊断。 展瑞 王朝夫 孙娟娟 赵光明 杨晓群关键词:肝脏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病理学分析 前列腺癌穿刺标本与对应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符合率的研究 被引量:11 2012年 背景与目的:前列腺癌穿刺标本的Gleason评分是术前进行预后判断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对预后的评价及具体治疗措施的选择。本研究主要探讨前列腺癌穿刺标本与根治标本Gleason评分的差异,分析影响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准确性的可能因素。方法:收集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并接受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126例,采用新Gleason分级评分标准对穿刺和根治标本进行重新评分,并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及配对卡方检验,对两者的Gleason评分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两者符合率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6例患者中穿刺标本的Gleason评分与根治标本71例(56.3%)一致,17例(13.5%)偏高,38例(30.2%)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者评分划分为不同的预后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差与年龄、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前列腺体积、临床分期及每针最大癌累及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显著相关(OR=2.482,P<0.05)。结论:穿刺标本与根治标本的Gleason评分一致性一般,多数情况穿刺标本评分偏低,少数评分偏高;穿刺的阳性针数百分比是影响评分准确性的可能因素。 孙娟娟 王朝夫 张慧芝 戴波关键词:前列腺癌 穿刺 GLEASON评分 肾脏原发性滑膜肉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性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9例肾脏原发性SS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并结合随访资料判断其预后.结果 9例(其中7例为外院会诊病例)中,男性2例,女性7例(男∶女=1∶3.5[),年龄21 ~48岁(平均32岁).临床症状包括腹部疼痛和血尿,伴或不伴有腹部肿块.肿瘤直径1 ~15 cm,平均8 cm;6例为单相型(梭形细胞型),2例为双相型,1例为低分化型.5例可见血管外皮瘤样区域,1例局部间质黏液样变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表达CK(AE1/AE3)、EMA、CD99、BCL-2、vimentin、calponin.分子遗传学检测:9例中8例行原位荧光杂交检测,均见SYT-SSX融合性基因.6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14个月.1例术后40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术后13个月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5个月双肺转移;其余3例于术后分别随访13、12和6个月,尚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脏原发性SS罕见,预后较差;HE形态可呈单相型、双相型和低分化型,诊断时需与肾脏间叶源性肿瘤、肉瘤样肾细胞癌、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等鉴别;SYT-SSX融合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王素英 李灿 甘华磊 孙娟娟 杨晓群关键词:肾脏肿瘤 滑膜肉瘤 融合基因 Charcot’s关节病一例报道 被引量:4 2015年 Charcot’s关节神经性关节病也称为Charcot’s关节病,1868年Charcot首先描述。此类疾病为无痛觉所引起,又有无痛性关节病之称,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神经营养性骨关节病,缺少特征性病理改变,易被误诊为其它疾病。笔者经治1例Charcot’s关节病误诊病例,原单位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观察该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和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或避免误诊。 李灿 孙娟娟 王朝夫关键词:病理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