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席寅

作品数:33 被引量:185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咳嗽
  • 7篇通气
  • 6篇哮喘
  • 6篇慢性
  • 6篇肺炎
  • 5篇多糖核酸
  • 5篇综合征
  • 5篇慢性咳嗽
  • 5篇卡介菌
  • 5篇核酸
  • 4篇气道
  • 4篇小鼠
  • 4篇窘迫综合征
  • 4篇呼吸窘迫
  • 4篇呼吸窘迫综合...
  • 4篇急性呼吸
  • 3篇道炎症
  • 3篇典型哮喘
  • 3篇炎症
  • 3篇卧位

机构

  • 22篇广州医科大学
  • 9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广州呼吸疾病...
  • 2篇青海省人民医...
  • 2篇青海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3篇席寅
  • 14篇黎毅敏
  • 13篇赖克方
  • 9篇刘晓青
  • 6篇罗炜
  • 6篇陈如冲
  • 6篇何为群
  • 6篇桑岭
  • 6篇杨淳
  • 6篇林玲
  • 5篇许丹媛
  • 5篇刘冬冬
  • 5篇农凌波
  • 5篇张容
  • 4篇陈思蓓
  • 4篇杨业
  • 4篇徐远达
  • 4篇王法霞
  • 4篇陈桥丽
  • 4篇徐永昊

传媒

  • 3篇中华结核和呼...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高原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2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中华哮喘杂志...
  • 2篇中华肺部疾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七届中国咳...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1
  • 7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械牵张对人肺上皮细胞纤维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背景:机械通气是目前重症呼吸疾病重要有效的治疗支持手段之一,但不适当的机械通气可使肺损伤加重,甚至纤维化形成。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发挥呼吸机的真正保护作用显得至关重要。肺是一个力学器官,机械通气使肺泡反复充气,对邻近的肺上皮细胞产生牵张作用,使其处于一个非正常的损伤修复过程。因此,过度机械牵张在促进肺纤维增殖发生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国内外关于机械牵张对肺上皮细胞纤维增殖的影响报道较少,其具体发生机制并不清楚。目的:观察不同机械牵张强度及牵张时间对人肺上皮BEAS-2B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波形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肺上皮细胞株BEAS-2B,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为静止对照组、10%牵张组、20%牵张组。采用FX-5000T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对人肺上皮BEAS-2B细胞以频率20次/min,正弦波形式分别牵张24,48,72 h,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qPCR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mRNA表达及波形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①静止对照组BEAS-2B细胞呈卵圆形贴壁生长,20%牵张组牵张72 h后细胞形态由鹅卵圆形变为长梭样,细胞间隙增宽;②随着机械牵张强度的增加,BEAS-2B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mRNA表达及波形蛋白水平较静止对照组均增加,并呈时间依赖趋势(P<0.05);与静止对照组比较,10%牵张组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mRNA及波形蛋白变化不明显;③结果表明,过度机械牵张可刺激人肺上皮BEAS-2B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波形蛋白及Ⅰ型胶原表达增加,过度机械牵张在促进肺纤维增殖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张容梁珍婷杨淳刘冬冬席寅张洁王亚徐永昊刘晓青黎毅敏
关键词:机械牵张肺上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波形蛋白
营养不良筛选评分在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筛选评分(MST)在有创机械通气(IMV)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观察研究。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主要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患者,根据入ICU时MST评分分为营养不良高风险组(≥2分)和营养不良低风险组(<2分)。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有创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48 h ICU重返率,并同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以及入ICU时的生化指标。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01例,其中营养不良高风险组77例,营养不良低风险组24例。两组间患者性别(χ~2=1.882,P=0.172)、年龄(t=1.091,P=0.33)、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t=1.475,P=0.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高风险组患者体重指数(t=2.887,P=0.004)以及血淋巴细胞计数水平(t=3.402,P<0.001)均显著低于营养不良低风险组;而血红蛋白(t=0.817,P=0.36)、白蛋白(t=0.706,P=0.44)、前白蛋白(t=1.782,P=0.08)以及降钙素原(t=1.296,P=0.17)等生化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高风险组患者IMV时间(χ~2=2.181,P=0.035)和ICU停留时间(χ~2=2.364,P=0.02)显著高于营养不良低风险组患者;两组间ICU病死率(χ~2=0.212,P=0.645),住院病死率(χ~2=0.212,P=0.645)以及48 h ICU重返率(χ~2=1.656,P=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T评分是在ICU内评价需要IMV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一个简便有效工具,MST评分≥2分提示患者需要更长的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余裕恒周静席寅农凌波桑岭何为群刘晓青黎毅敏
关键词:营养不良体重指数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会发展为慢性气流阻塞性疾病吗被引量:4
2016年
非支气管哮喘(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NAEB)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与哮喘有着相似的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无气流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约30%~49%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存在气道嗜酸粒细胞性炎症,且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既往曾有NAEB患者最终发展为不可逆性气流阻塞的个案报道。NAEB是否会发展为哮喘或慢阻肺尚无肯定的结论。
赖克方刘宝娟许丹媛韩丽娜林玲席寅王法霞陈如冲罗炜陈桥丽钟南山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激素治疗
卡介菌-多糖核酸不同干预方式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不同干预方式对哮喘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Balb/c小鼠,设立生理盐水(NS)组、哮喘模型组、BCG-PSN肌肉注射组、BCG-PSN麻醉滴鼻组。哮喘组以OVA首次致敏为0d,...
姜华赖克方席寅
文献传递
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调查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分布。方法收集2002年12月至2010年3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门诊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按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进行病因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进行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等检查,结合治疗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结果共纳入伴有咽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326例,男176例,女150例;平均年龄(41±13)岁,病程中位数为24个月(2~480个月)。最后明确诊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或鼻后滴流综合征73例(23.31%),咳嗽变异性哮喘61例(18.71%),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70例(22.47%),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4例(16.56%),变应性咳嗽48例(14.72%),其他病因28例(8.59%),病因不明12例(3.68%)。伴发咽喉炎样表现的各个常见病因之间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伴有咽喉炎样表现的慢性咳嗽患者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比例与其他病因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单纯的咽喉炎样表现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没有诊断价值。
陈如冲赖克方许丹媛杨业席寅罗炜钟南山
关键词:慢性咳嗽慢性咽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ICU肺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影响ICU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ICU中诊断明确的PDR-Ab肺部感染患者60例,根据患者转出ICU的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PDR-Ab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转入时SOFA评分、感染PDR-Ab后最大SOFA评分、转出ICU时SOFA评分的差异,评价SOFA评分在预后估计中的作用。结果 60例PDR-Ab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为25%,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间质性肺炎、感染性休克为其死亡危险因素,肺部感染PDR-Ab后最高的SOFA评分(OR=1. 294,95%CI 1. 050~1. 594)、间质性肺炎(OR=85. 502,95%CI 3. 731~1 959. 604)、感染性休克(OR=11. 990,95%CI 1. 964~73. 212)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转入时SOFA评分、感染PDR-Ab后最大SOFA评分、转出ICU时SOFA评分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且SOFA评分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随病情好转逐渐降低。结论对于PDR-Ab肺部感染患者,感染PDR-Ab后最高的SOFA评分、间质性肺炎、感染性休克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监测SOFA评分有助于病情的评估。
杨淳刘冬冬席寅张容桑岭何为群徐远达黎毅敏刘晓青
关键词: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预后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阻力和上气道炎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阻力和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清醒滴鼻激发雌性Balb/c小鼠(5-6w)建立小鼠变应性模型,在致敏前7天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分别以不同剂量清醒滴鼻和雾化...
席寅赖克方韩丽娜邬娜洪燕华谢佳星罗炜陈如冲
文献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拔除气管插管的影响因素
2021年
目的研究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拔除气管插管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9例因COVID-19需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型患者,根据患者拔管是否成功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气管插管时相关实验室检查动态变化,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拔除气管插管的因素。结果69例COVID-19患者中,有46例(66.7%)拔管失败。拔管失败患者插管当天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拔管成功患者(P<0.05)。住院期间,拔管失败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明显下降(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插管当天LDH>400 U/L、D-二聚体>4 g/L,住院期间血小板和肌红蛋白水平恶化是拔管失败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水平下降是拔管失败的独立预后因素(OR=6.05,P=0.012)。结论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影响COVID-19危重患者拔管结局的重要因素。LDH>400 U/L和D-二聚体>4 g/L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早期预测拔管失败的患者。此外,住院期间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或肌红蛋白水平升高可以用来预测拔管的结局。
任莹莹吴康徐远达张笋席寅苏小芬马丹杰罗涯腾汪宏波胡豫张挪富
关键词:气管插管气管拔管血小板减少
青海地区1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应用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疗效观察
2022年
目的:总结青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临床特点及应用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治疗前后特异性抗体滴度IgM、IgG水平,为COVID-19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0月21日—2021年11月4日收治的11例接受中和抗体治疗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发病至应用中和抗体时间、发病至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体免疫球蛋白(IgM、IgG)水平。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2例(18.2%),女性9例(81.8%),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40.7±17.1)岁,2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至应用中和抗体平均时间为(3.8±2.2)d,2019-nCoV核酸转阴平均时间为(23.1±4.4)d,平均住院时间为(24.1±4.5)d。应用中和抗体前,11例患者白细胞(WBC)均数(5.23±2.2)×109/L,淋巴细胞(LYM)均数(1.04±0.41)×109/L;应用中和抗体1 d、2 d、3 d、4 d后WBC无明显变化(P>0.05),LYM在不同时间段均呈上升趋势(P<0.05)。应用中和抗体前,C-反应蛋白(CRP)均数中位数35.80 mg/L,白细胞介素6(IL-6)中位数7.85ng/L;应用中和抗体后,CRP在1d、2d、3d无明显变化(P>0.05),4 d后明显降低(P<0.05),IL-6在不同时间段均无明显变化(P>0.05)。应用中和抗体前,11例患者IgM滴度中位数0.023、IgG滴度中位数2.154。应用中和抗体后11例患者IgM在1d时无明显变化(P>0.05),在3d、6d、12 d明显升高(P<0.05);IgG在1d时明显增高(P<0.05),3 d、6 d、12 d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例患者应用中和抗体后,IgG抗体水平在1 d内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可维持较长时间,起到持续抗病毒作用;淋巴细胞(LYM)计数在不同时间段均呈上升趋势,免疫力恢复,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戴景涛王蓉卓玛陈红张里明曹秀元张楠琳刘秀珍卢彦桑岭席寅余裕恒杨正平孙斌顾玉海甘桂芬童世君
关键词:中和抗体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典型哮喘的关系
席寅赖克方陈如冲罗炜陈桥丽王法霞林玲徐丹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