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丕逊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出血
  • 3篇高血压
  • 3篇出血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小脑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聚体
  • 2篇急性生理
  • 2篇二聚体
  • 2篇D-二聚体
  • 2篇磁共振
  • 1篇大小便
  • 1篇大小便障碍
  • 1篇单侧
  • 1篇单侧动眼神经...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芯片
  • 1篇蛋白芯片技术

机构

  • 17篇山西省人民医...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省卫生防...

作者

  • 17篇张丕逊
  • 4篇柏雪
  • 3篇曾嵘
  • 2篇赵玉林
  • 2篇王金桃
  • 2篇吴琴
  • 2篇翟飞鹏
  • 2篇蔚洪恩
  • 2篇薛淑莲
  • 2篇赵晓霞
  • 2篇石斌
  • 2篇胡风云
  • 2篇刘毅
  • 1篇胡凤云
  • 1篇陈丽珍
  • 1篇龙雅丽
  • 1篇韩晓立
  • 1篇王树英
  • 1篇杜崇禧
  • 1篇温春丽

传媒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医药研究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卒中患者D-二聚体的检测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为了了解D-二聚体和脑卒中的关系,深入探讨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脑卒中病人及其对照进行了D-二聚体和血脂的定量测定以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566,P<0.05),将病例组分为脑梗塞和脑出血后,脑梗塞组D-二聚体含量仍高于对照,而脑出血组与对照比较差别则不明显(P>0.05)。提示D-二聚体可作为脑血栓形成临床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D-二聚体水平的高低与脑卒中的类型有关。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家族史、收缩压、D-二聚体为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
王金桃张丕逊张丕逊
关键词:中风D-二聚体
副癌性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小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柏雪张丕逊
关键词:小脑性共济失调肌阵挛癌性眼球运动神经症状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脑电监测和预警蛋白对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的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对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以及预测预后是神经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救治工作的关键。临床评价脑功能损伤通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本研究通过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APACHEⅡ评分、长程脑电监测和采用蛋白芯片技术观察危重病患者血清预警蛋白(LGT)蛋白的表达,希望在临床上建立评价重症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的客观指标。报告如下。
赵晓霞胡风云温春丽张丕逊翟飞鹏韦飞杰蔚洪恩曾嵘刘毅
关键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重症脑功能损伤蛋白芯片技术伤患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锥孔碎吸药物溶血引流治疗脑出血的基础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3
1995年
我们从1988年起对脑出血的治疗采用了CT定位标记,床边锥孔碎吸后注入溶血药物(自行研制的溶血合剂,简称UE)溶解血块引流的方法,对此进行了体外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溶解血块有效药的筛选:
赵玉林张丕逊石斌杨志远
关键词:脑出血药物疗法
静点红花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近期疗效观察(附:7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1996年
静点红花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近期疗效观察(附:70例临床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030012)张丕逊山西省吕梁地区医院神经内科(033000)张美荣山西吕梁地区中医院(033000)张翼翔高血压脑出血已成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张丕逊张美荣张翼翔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30例一过性缺血发作(TIA)患者为病例组,4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部分病例行MRA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脑血栓形成组、TIA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9%、50%和22%。脑血栓形成组斑块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斑检出率在脑血栓形成组、TIA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8%、53%和10%,脑血栓形成组软斑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血栓形成组内-中膜厚度(IMT)增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常见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且易发生在双侧颈动脉及与脑部病灶同侧的颈动脉,4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MRA检查,两者对颈内动脉闭塞的吻合率为100%,轻度狭窄的吻合率为75%,中重度狭窄的吻合率为80%。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结论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应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因MRA检查费用高而无法成为常规检查项目。
柏雪张丕逊朵振顺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普勒超声MRA
单侧动眼神经麻痹67例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张丕逊曾嵘陈丽珍
关键词: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动脉瘤颅神经损害糖尿病
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6例临床与影像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探讨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已确诊的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6例患者临床均以亚急性高颅压症状为主,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多见,在轴位T2WI上,窦腔内可见长T2高信号影,在矢状位T1WI上,窦腔内可见短T1高信号影。结论对于有妊娠和分娩史,不明原因出现颅内压增高、局限性神经症状、突然意识障碍的患者,须行头MRI或DSA检查。
柏雪张维全张丕逊
关键词:围产期上矢状窦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基底节梗塞致半身舞动运动
1996年
基底节梗塞致半身舞动运动山西省吕梁地区人民医院(033000)张美荣山西省人民医院张丕逊基底节区脑梗塞,常常表现为构音障碍,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极少数可出现不自主运动,笔者近几年来遇到几例经头颅CT证实的基底节脑梗塞,临床以肢体不自主运动为主,现...
张美荣张丕逊
关键词:基底节梗塞并发症
颅底异常血管网症一例
2002年
赵路清张丕逊
关键词: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