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型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0
- 2013年
- 帕金森病从传统意义上讲是一种发生在50岁以上中老年的常见的缓慢进展性运动障碍性疾病,病理学上亦被诊断为Lewy小体病,病理改变包括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含a-突触核蛋白的Lewy小体形成[1].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是与年龄相关的,占65岁以上人群的1%~2%[2].40岁之前发病的帕金森病相对少见,约占所有住院帕金森患者的3%~10% [3-4].由于青年患者在得到确诊之前通常经历过漫长而曲折的就医过程,先后在风湿免疫科、矫形科、精神科就医,并接受治疗.另外40岁之前发病的帕金森病易被医生忽视,故实际患病人数可能存在偏倚,其发病率应比所报道的高.由于可导致典型青年型帕金森病的遗传基因的确认及病理异质性的报道使青年型帕金森病有别于晚发型帕金森病[5-7],故需要根据起病年龄和相应帕金森病或帕金森病亚型来调整治疗方案及治疗建议,尤其进一步的方案调整.国内有关青年型帕金森病的文献很少,且概念含糊,有必要在这里加以详细阐述.
- 柏雪胡凤云
- 关键词:帕金森病诊断LEWY小体运动障碍性疾病就医过程青年患者起病年龄
- 路易体痴呆14例的临床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路易体痴呆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诊断的14例路易体痴呆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病人中男性9例(64.3%),女性5例(35.7%),年龄范围为55~83岁。首发症状中包含视幻觉者占7.1%,帕金森病症状者占42.9%,认知功能障碍者占57.1%。临床表现中,14例路易体痴呆病人均有认知功能障碍,其中64.3%病人其认知功能障碍呈现出波动性,86%病人有帕金森病症状,79%病人出现视幻觉,在其支持症状中,14%病人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93%病人有精神症状。14例病人核磁均表现为脑缺血或脑萎缩。随访结束,8例病人卧床,4例病人病情稳定,2例病人死亡。结论路易体痴呆多在50岁以后发病,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帕金森病症状为首发表现,其进展迅速,核磁检查没有特异性表现,目前尚缺乏有效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 郭丹丹柏雪张鹏杜秀娟胡风云续旭
- 关键词:痴呆认知功能障碍锥体外束脑缺血LEWY体病路易体痴呆
- 生活方式医学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
- 2024年
- 生活方式医学旨在通过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建立循证医学的健康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干预逐步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诊疗、预防过程中,但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尤其是帕金森病的应用及报道仍较少。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尤其是帕金森病患者中应尽早开展临床结合生活方式、康复、心理、营养等多学科诊疗模式,以优化疗效,提高患者整体健康水平。本文就生活方式医学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非运动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帕金森病患者改善疾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 崔莹昕柏雪
- 关键词:帕金森病身体活动饮食模式心理干预
- 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分析与帕金森病(PD)发病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病因学研究和防治提供线索.方法 通过1∶4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 2011年我院收治的91例PD患者和364例非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发病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 家族阳性史(OR=5.421,95%CI:1.272~23.103)、母亲孕期吸烟(OR=2.495,95%CI:1.044~5.961)、母亲怀孕年龄>37岁(OR=1.607,95% CI:1.224~2.112)、农村生活史>l0年(OR=3.330,95% CI:1.268~8.741)、饮酒史(OR=3.673,95% CI:1.766~7.643)、不经常进行体力活动(OR=2.147,95%CI:1.279~3.602)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PD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发生的疾病,应有重点地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 柏雪胡凤云
- 关键词:帕金森病病例对照研究
-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评价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30例一过性缺血发作(TIA)患者为病例组,4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部分病例行MRA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在脑血栓形成组、TIA组及对照组分别为59%、50%和22%。脑血栓形成组斑块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软斑检出率在脑血栓形成组、TIA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8%、53%和10%,脑血栓形成组软斑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血栓形成组内-中膜厚度(IMT)增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常见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且易发生在双侧颈动脉及与脑部病灶同侧的颈动脉,40例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MRA检查,两者对颈内动脉闭塞的吻合率为100%,轻度狭窄的吻合率为75%,中重度狭窄的吻合率为80%。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结论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对于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意义,应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因MRA检查费用高而无法成为常规检查项目。
- 柏雪张丕逊朵振顺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普勒超声MRA
- 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6例临床与影像分析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已确诊的产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6例患者临床均以亚急性高颅压症状为主,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多见,在轴位T2WI上,窦腔内可见长T2高信号影,在矢状位T1WI上,窦腔内可见短T1高信号影。结论对于有妊娠和分娩史,不明原因出现颅内压增高、局限性神经症状、突然意识障碍的患者,须行头MRI或DSA检查。
- 柏雪张维全张丕逊
- 关键词:围产期上矢状窦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 副癌性斜视性眼阵挛-肌阵挛-小脑性共济失调综合征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柏雪张丕逊
- 关键词:小脑性共济失调肌阵挛癌性眼球运动神经症状
- 视神经脊髓炎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临床表现和磁共振成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种自身免疫病[1]。可分为视神经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症(OSMS)、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症(SMS)、常见型多发性硬化症(CMS)3种类型。诊断MS的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还有近年来出现的一种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视神经脊髓炎特异性自身抗体(NMO-IgG)。
- 柏雪胡风云
-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特异性自身抗体视神经脊髓炎磁共振成像抗体阳性脑脊液检查
- 发作性运动障碍一例
- 2008年
- 柏雪张丕逊
- 关键词:发作性运动障碍高血压病史症状发生自然缓解大小便障碍情感障碍
- 颞动脉炎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柏雪胡风云
- 关键词:颞动脉炎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巨细胞动脉炎痛性眼肌麻痹视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