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林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医科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间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体内外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MSCs)的趋化诱导作用,探讨SDF-1对rMSCs迁移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迁移实验及大鼠脑梗死模型体内移植,观察SDF-1对rMSCs的迁移影响。流式细胞术与RT-PCR检测rMSCs的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chemokinereceptor4,CXCR4)表达。结果:在SDF-1存在时,rMSCs迁移活跃,应用抗体封闭CXCR4后,这种迁移显著减弱。体内移植的rMSCs主要聚集在脑梗死灶周围,但在封闭CXCR4后,这种聚集现象大大减弱。流式细胞术示仅小部分rMSCs表面表达CXCR4,但经TritonX-100处理后,表达CXCR4的rMSCs增加。结论:SDF-1可通过CXCR4对rMSCs起趋化作用,针对这种作用可望调控干细胞向靶组织的趋化聚集量,达到治疗目的。
- 张志坚张佳林陈东平苏东辉刘春风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趋化作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
- SDF-1α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等四种细胞的体外趋化性观察
- 2013年
-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SDF-1α在体外对骨髓间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星形胶质细胞、N9小胶质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方法实验分趋化实验和趋化阻断实验。趋化实验时,将上述4种细胞分别加入到迁移板上室,实验组下室分别加入30ng/mL、50ng/mL、100ng/mL、1000ng/mL的SDF-1α,对照组下室加入DMEM培养液,观察细胞迁移情况,计算各组各种细胞的迁移指数并进行比较。趋化阻断实验时,将4种细胞与抗CXCR4多抗共孵育后分别加入到上室,其余操作同趋化实验,比较抗体封闭前后细胞的迁移指数。结果趋化实验中,实验组30ng/mL、50ng/mL、100ng/mL浓度组MSC迁移指数(1.88±0.03;2.54±0.01;2.26±0.03),以及30ng/mL、50ng/mL、100ng/mL、1000ng/mL浓度组N9小胶质细胞迁移指数(分别为1.68±0.02、2.04±0.02、2.29±0.03、1.87±0.01)和中性粒细胞迁移指数(分别为2.36±0.07、3.04±0.05、3.48±0.04、2.63±0.05)大于对照组(P<0.01),各浓度组星形胶质细胞迁移指数(分别为1.01±0.03,1.01±0.01;1.02±0.02;1.00±0.02)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趋化阻断实验中,30ng/mL、50ng/mL、100ng/mL浓度组MSC抗体封闭前迁移指数(分别为1.88±0.03 vs.1.02±0.00;2.54±0.01 vs.1.04±0.01;2.26±0.03 vs.1.01±0.03),以及30ng/mL、50ng/mL、100ng/mL、1000ng/mL浓度组N9小胶质细胞抗体封闭前迁移指数(分别为1.68±0.02 vs.0.99±0.02、2.04±0.02 vs.1.02±0.03、2.29±0.03 vs.1.05±0.01、1.87±0.01 vs.0.96±0.06)、中性粒细胞抗体封闭前迁移指数(分别为2.36±0.07vs.1.07±0.01、3.04±0.05 vs.1.11±0.03、3.48±0.04 vs.1.14±0.05、2.63±0.05 vs.1.09±0.03)均高于抗体封闭后迁移指数(P<0.01)。结论趋化因子SDF-1α在体外对MSC、N9小胶质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且这种趋化作用可能是通过CXCR4受体介导的。
- 张佳林张志坚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胶质细胞中性粒细胞
- SDF-1和Slit在神经细胞和白细胞迁移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5年
- 张佳林张志坚苏东辉
- 关键词:白细胞趋化因子信号传递
- 趋化因子SDF-1趋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SDF-1α在体内外对原代培养的骨髓间质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N9小胶质细胞系以及分离的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从而探讨脑损伤和细胞移植时SDF-1α在细胞迁移中的可能机制。
方法:体外实验利用...
- 张佳林
-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胶质细胞SDF-1Α趋化作用细胞移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