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01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用病人自控镇痛技术治疗手指再造术后顽固性血管痉挛被引量:14
- 2003年
- 目的 研究用长效腋路臂丛阻滞复合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技术,治疗手指再造患者术后顽固性血管痉挛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方法 1325例1946再造患者,根据开启PCA泵时间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475例684指,用传统哌替啶镇痛。观察组(B组):425例627指,手术结束后开启PCA泵。观察组(C组):425例635指,手术开始前开启PCA泵。重点观察术后48 h内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Ramesay(镇静评分法)评分。168 h内观察顽固性血管痉挛率、患指存活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镇痛VAS评分较低(CB),顽固性血管痉挛率较低(CB),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较低(C
- 张元信孟宪斌高忠玉张勤武春敏张海灵徐颖王振军侯书健
- 关键词:手指再造术术后并发症
- 罂粟碱对布比卡因臂丛阻滞中运动与感觉分离阻滞效应的影响
- 张元信王德明高忠玉张海灵王菊荣徐颖武春敏
- 该课题证实了罂粟碱有拮坑布比因效能的作用,可加快阻滞臂丛痛觉神经纤维的时间,对运动神经纤维的作用轻微。药物作用和浓度呈正相关。施行臂丛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分离阻滞麻醉2500例 病人,应用研究521例病人;在麻醉止痛和术后...
- 关键词:
- 关键词: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
- 插管全麻与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对比研究插管全麻与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 ,对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与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 8例 2~ 6岁择期手术患儿 ,随机分为插管全麻组 (G组 ,n =14 )和臂丛阻滞联合非插管全麻组 (BG组 ,n =14 )。G组麻醉诱导依次静注γ -羟基丁酸钠 30~ 6 0mg/kg ,地西泮 0 .1~ 0 .2mg/kg ,1%利多卡因喷喉后 ,经口腔明视插管 ,用T型管法辅助呼吸 ;BG组用 0 .2 5 %布比卡因 1~ 2mg/kg ,施行腋路臂丛阻滞。两组均用0 .1氯胺酮和 0 .0 0 1%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 ,术中持续给氧。结果 :全麻静脉用药总量BG组非常显著少于G组 (P <0 .0 1) ,清醒时间BG组显著短于G组 (P <0 .0 5 ) ,血液动力学指标术毕后BG组非常显著高于G组 (P<0 .0 1) ,SPO2 术毕后BG组非常显著高于G组 (P <0 .0 1) ,术中吸痰次数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BG组非常显著少于G组 (P <0 .0 1) ,术毕后及回病房后喉、支气管痉挛发生率G组分别为 4 2 .7%和 2 1.4 % ,BG组为零。结论 :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小儿拇手指再造手术的麻醉 ,但术中麻醉管理臂丛阻滞联合非气管内插管全麻法优于单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法。
- 张元信张海灵侯书健高忠玉安丰妹徐颖武春敏王振军
- 关键词:气管内麻醉静脉麻醉臂丛神经阻滞气管插管
- 小剂量异丙酚降低普鲁卡因静脉麻醉高铁血红蛋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 2001年
- 目的 普鲁卡因静脉全麻时加用小剂量异丙酚,以降低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b)发生率。方法 用三组复合液:普鲁卡因液(P组)、普鲁卡因异丙酚混合液(PD组)、麻醉后期加用异丙酚(P-PD线)分别维持麻醉,比较其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结果 MetHb发生率P-PD组显著低于P组(P<0.01),PD组无一例SpO2下降>3%者。结论 小量使用异丙酚可以降低普鲁卡因用量,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降低。
- 闫清徐颖等
- 关键词:异丙酚静脉麻醉普鲁卡因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不同联合阻滞方法用于拇指再造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的麻醉效果和可行性。方法50例拟做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患者,随机双盲分成两组,臂丛神经阻滞联合CSEA组(实验组,=25)和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EA)组(对照组,n=25)。两组均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n观察20min后,选择L3-4间隙穿刺,实验组采用腰麻并置入硬膜外导管备用;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监测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观察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并记录2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情况。结果实验组CSEA起效快(P<0.01),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CSEA麻醉后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明显(P<0.01),同时心率增快(P>0.05)。对照组EA麻醉前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均无头痛等术后并发症。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CSEA用于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与联合EA相比,具有起效快、麻醉等待时间短、麻醉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小、肌松好,又具有硬膜外阻滞不受时间限制、便于术后镇痛、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联合麻醉方法。
- 王德明张元信何旭徐颖
-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拇指再造
- 不同静脉与用皮下持续注入器预先镇痛对前臂皮瓣修复术后镇痛疗效的比较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静脉与用皮下持续注入器 (PCA)配方预先镇痛 ,对前臂皮瓣修复病人术后镇痛疗效及血运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 2 40例前臂损伤急诊住院病人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60例。PCIA1 组和PCSA2 组用芬太尼 0 0 1~ 0 0 5mg·kg-1 、PCI A3 组和PCSA4组用吗啡 0 3~ 0 5mg·kg-1 ,4组均伍用恩丹西酮 0 0 5~ 0 1mg·kg-1 。泵液均加生理盐水至 10 0ml,手术开始前开启PCA泵 ,注量 2ml/h ,维持时间 48h。于开泵后 12、2 4、3 6和 48h 4个时点记录各项指标。结果 4组病人一般资料及PCA配对药液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开泵后各时点VAS、Ramesay评分、MAP、HR、RR、SPO2 分析虽略有升降 ,交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与开泵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镇痛效果满意度、皮瓣血管痉挛及成活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不良反应PCIA1 组和PCSA2 组显著少于PCIA3 组和PCSA4组 (P <0 .0 5 )。结论 两种径路两种PCA配方预先镇痛均适用于受区和供区点多面广的前臂皮瓣修复的术后镇痛 ,但就其不良反应而言 ,PCIA1 组和PCSA2 组优于PCIA3
- 张元信孟宪斌安丰妹张勤王振军张海灵徐颖
- 关键词:皮瓣修复镇痛恩丹西酮
- 芬太尼、氟哌利多及咪唑安定不同配伍用于显微血管再植术后病人持续静脉镇痛的比较被引量:7
- 2003年
- 显微血管再植术病人,术后常因局部创伤或精神抑郁诱发动脉痉挛,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易致吻合血管血栓形成,对再植血管成活及机体康复极为不利[1],所以早期实施有效的术后镇痛非常必要。本研究拟观察芬太尼、氟哌利多和咪唑安定不同药物配伍用于显微血管再植术后病人持续静脉镇痛(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为显微血管再植术后镇痛提供参考。
- 张元信孟宪斌王振军徐颖张海灵高忠玉侯书健
- 关键词:术后持续静脉镇痛芬太尼氟哌利多咪唑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