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雅风

作品数:162 被引量:6,336H指数:43
供职机构:科学普及出版社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天文地球
  • 17篇水利工程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4篇气候
  • 38篇冰川
  • 31篇气候变化
  • 29篇青藏
  • 27篇青藏高原
  • 23篇降水
  • 19篇长江
  • 15篇古气候
  • 13篇第四纪
  • 12篇冰期
  • 11篇灾害
  • 11篇变暖
  • 10篇第四纪冰川
  • 10篇环境变化
  • 10篇降水量
  • 10篇洪水
  • 9篇季风
  • 8篇气温
  • 8篇全球变暖
  • 7篇海平

机构

  • 156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南京大学
  • 7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地...
  • 4篇南京地理与湖...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江苏省气象科...
  • 2篇水利部长江水...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地质矿产部

作者

  • 158篇施雅风
  • 16篇姜彤
  • 11篇沈永平
  • 11篇杨保
  • 10篇杨桂山
  • 10篇姚檀栋
  • 10篇张强
  • 9篇李世杰
  • 8篇苏布达
  • 7篇李吉均
  • 6篇李栋梁
  • 6篇刘时银
  • 6篇叶佰生
  • 6篇贾玉连
  • 5篇赵井东
  • 5篇康尔泗
  • 5篇王苏民
  • 5篇季子修
  • 5篇郑本兴
  • 4篇于革

传媒

  • 35篇冰川冻土
  • 13篇地理学报
  • 12篇第四纪研究
  • 9篇地球科学进展
  • 9篇自然灾害学报
  • 7篇中国科学(D...
  • 6篇湖泊科学
  • 5篇科学通报
  • 5篇中国科学(B...
  • 5篇地理科学
  • 3篇地质论评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自然辩证法通...
  • 2篇水文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科技导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地理教育
  • 2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10篇2004
  • 15篇2003
  • 15篇2002
  • 11篇2001
  • 11篇2000
  • 8篇1999
  • 3篇1998
  • 11篇1997
  • 11篇1996
  • 5篇1995
  • 5篇1994
  • 1篇1993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部研究青藏高原形成环境与发展的专著
2004年
由中国科学院青藏创新研究项目负责人郑度院士主编的科学专著<青藏高原形成环境与发展>,已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3年9月精印出版,这是我国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30年来的一项最重要的成果.全书共420页,61万字.
施雅风
关键词:书评岩石圈结构生态系统
庐山真的有第四纪冰川吗?被引量:31
1981年
庐山突峙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是驰名中外、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在学术上,由于已故杰出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倡导,庐山被看作我国第四纪冰川的标准地点。早在1931年,李四光教授带领学生考察,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尽管当时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李仍力排众议,于1937年完成《冰期之庐山》专著(1947年印行),详细论述庐山多种地形和沉积物并给予冰川成因解释,划分出鄱阳、大姑、庐山三个冰期,认为在前二个冰期。
施雅风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遗迹古冰川间冰期泥石流堆积沉积物
中国西部MIS_(12)冰期研究被引量:19
2001年
祁连山摆浪河上游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是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活动的地方。我们运用ESR技术对第四纪冰碛进行测年研究 ,摆浪河上游最老的中梁赣冰碛为 462 9kaBP ;乌鲁木齐河源最老的上槽谷高望峰冰碛为 477 1kaBP和 459 7kaBP ,从而确认了中国西部山地冰川对全球化深海氧同位素 1 2阶段 (MIS12 )冰期的响应。
周尚哲易朝路施雅风业渝光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氧同位素电子自旋共振冰碛
6000aBP以来长江下游地区古洪水与气候变化关系初步研究被引量:27
2003年
通过对埋藏古树、泥炭、以及海相贝壳测年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 ,结果表明 :长江下游地区 6 0 0 0aBP以来古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于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这一地貌特点 ,使得海面变化对于研究区洪水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的海面上升对长江下游河段径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上溯以及地面排水不畅 ,致使洪水发生频率加大以及洪水危害的程度加强 ,出现“小水大灾”的现象 .长江三角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与美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的对比研究表明 ,长江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在大的气候变化趋势上与全球其它地区是相似的 ,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特点的同时又具有区域响应的特点 ,这对于未来研究区洪水发生的预测有着重要意义 .
张强姜彤施雅风苏布达
关键词:古洪水气候变化
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改进建议被引量:66
2002年
由刘东生主持 1 6位研究者提出的“以气候变化为标志的中国第四纪地层对比表”一文发表已近 2a ,其中由施雅风执笔第四纪冰期与海洋同位素对比部分 .由于新情况的出现 ,需作适当改进 :1 )周尚哲等应用ESR测年确定祁连山北坡摆浪河源中梁赣海拔 2 996m ,高出现代河床 50 0m处冰碛年代为 462 .9kaBP ,天山乌鲁木齐河上游高出河床 2 0 0~ 30 0m的高望峰阶地冰碛样品ESR测年为 477.1kaBP和 459.7kaBP ,均相当于MIS 1 2阶段 ,该阶段国际上对应Kansan -Mindel冰期 ,与MIS 2、MIS 6和MIS 1 6都是 1 0 0ka周期δ1 8O值特低时期 ;2 )古里雅冰芯记录中相当于MIS 3b阶段 ,δ1 8O值折算温度比现代低 5℃左右 ,已经发现台湾雪山山庄期冰碛TL年代为 (44.2 5± 3 .72 )kaBP ,天山乌鲁木齐河谷一处冰碛ESR年代 45 .9kaBP ,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南坡测定对应此时段冰川前进更为显著 ,初步检查亚、欧、北美、南美和澳洲 1 2个地区 2 3个地点相应于MIS 3b冷期冰川前进规模均超过MIS 2阶段 ,即常说LGM时 ,推测MIS 3b的降温值虽不及MIS 2 ,但降水较多 ,有利于冰川发展 ;3)MIS 3a暖期 ,不仅青藏高原异常暖湿 ,而且中国全境的降水量普遍高于现代 ,并有较大范围的海侵与仅低于现代海面 8~ 1 0m的高海面 ,气候环境?
施雅风
关键词:第四纪冰期ESR测年气候变化
中国西部末次盛冰期冰川发育与气候环境的区域分异
末次盛冰期(LGM)指的是末次冰期晚阶段,其时代大致为25000—10000a B.P.,它是第四纪中距今最近的一次全球性重大降温事件,当时在地球的两极和高纬度地区形成大面积的大陆冰盖,在中低纬度高山地区的山地冰川也大规...
李世杰施雅风
文献传递
竺可桢教授开拓了中国气候变迁研究的道路被引量:2
1994年
竺可桢教授是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研究领域覆盖气象学、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三个方面,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他用力最深的研究课题,尤其最后发表也是最光辉的论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在国内和国际上引起广泛反响,他的研究方法与成果为中国气候变化研究开拓了道路.
施雅风
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和未来趋势被引量:146
1995年
中国西北部干旱区地表水资源主要孕育于6大山系,分为积雪、冰川、河流、湖泊4类。本世纪正处于气候暖干化,水资源萎缩过程中。但全新世大暖期高湖面和其他证据指示当时水资源较现代丰富。小冰期冰川,径流量与湖泊水量也比现代为多。预估2030年左右,西北山区升温1℃,降水与蒸发都有相当量的增加,平原区积雪减少,高山区积雪增加,冰川加快萎缩,许多小冰川消失,河川径流变率加大。湖泊的大部分仍处于负平衡状态,进一步萎缩。
施雅风张祥松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资源冰川积雪地表水
长江中游田家镇深槽的特征及其泄洪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长江中游田家镇附近江面最狭处仅650m,江底最深处低于黄海基准面以下-90m,是长江干流河床突出的最低所在,距离长江口900km。通过实地地质地貌调查揭示田家镇深槽形成及其对洪水的渲泄有何影响。根据地质、水文、地形和直接考察资料,卡口深槽段长8km,系长江自NW-SE斜切过一排强烈褶曲的三叠系厚层石灰岩山地而成,3个临江石灰岩小山所成矶头导致江流方向变化与流速加速,以至形成多处涡流,向江底侵蚀,而褶皱的石灰岩抗拒侵蚀、溶蚀能力很低,因而导致远低于海平面深槽的形成,估计卡口深槽是从中更新世红色风化壳发育的和缓起伏的地面上叠置下来,已有以10万年年计的长远历史。近数十年多次实测资料比较,侵蚀淤积有小量变化,但河床基本稳定。对正常的中、枯水位江流运行没有影响,但对超过50000 ̄60000m3/s洪水的排泄则有明显的壅阻作用。
施雅风张强陈中原姜彤吴敬禄
关键词:长江中游深槽石灰岩山地红色风化壳枯水位
中国第四纪冰川类型划分的初步意见
施雅风赵井东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