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洁羽

作品数:89 被引量:245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3篇细胞
  • 20篇肿瘤
  • 19篇肝癌
  • 15篇免疫
  • 13篇基因
  • 12篇受体
  • 11篇杀伤
  • 11篇树突
  • 11篇自然杀伤
  • 11篇癌细胞
  • 10篇乳腺
  • 10篇杀伤细胞
  • 10篇树突状
  • 10篇树突状细胞
  • 10篇自然杀伤细胞
  • 10篇NK细胞
  • 9篇体外
  • 9篇细胞毒
  • 9篇抗肿瘤
  • 9篇干细胞

机构

  • 79篇福建省肿瘤医...
  • 2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泉州市中医院
  • 2篇龙岩市第二医...
  • 1篇中国科学院福...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福建省妇幼保...

作者

  • 89篇李洁羽
  • 82篇叶韵斌
  • 45篇周智锋
  • 42篇陈明水
  • 42篇陈强
  • 38篇陈淑萍
  • 15篇陈慧菁
  • 14篇林万松
  • 11篇范南峰
  • 9篇王玲
  • 8篇黄伟炜
  • 8篇刘枋
  • 7篇李晓峰
  • 7篇郑庆丰
  • 6篇黄传钟
  • 5篇柳硕岩
  • 4篇周智峰
  • 4篇王枫
  • 3篇林榕波
  • 3篇彭峰

传媒

  • 11篇中国肿瘤生物...
  • 7篇细胞与分子免...
  • 6篇中国免疫学杂...
  • 6篇福建医药杂志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免疫学杂志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国免疫学会...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第九届全国肿...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DR相关蛋白在口腔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检测口腔鳞癌患者化疗前后P-糖蛋白(P-g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拓朴异构酶Ⅱα(TopoⅡα)的蛋白质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34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诱导化疗前后P-gp,LRP,MRP,TopoⅡα的蛋白质表达进行测定。化疗方案为平阳霉素16mg/m2,第1-10天。结果 ①口腔鳞癌临床化疗有效率为20.6%,其中CR 1例、PR 6例、NC 26例、PD 1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gp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对平阳霉素化疗的敏感性呈负相关(P=0.041),而LRP,MRP,TopoⅡα的蛋白质表达均与化疗反应无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单因素分析发现化疗有效者的P-g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效者(P<0.05),而LRP、MRP及TopoⅡα蛋白质表达在二者并无显著差异;②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同时存在多种MDR相关蛋白超表达的现象,其中P-gp平均表达率为27.7%±30.2%,LRP为41.1%±17.9%,MRF为43.9%±16.1%;癌组织的MDR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同时,它们在化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差异,表明口腔鳞癌的多药耐药性与内在性耐药有关;③P-gp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分化越好,表达水平也越高(P<0.05),但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而LRP、MRP?
钟清木叶韵斌张其忠陈强李洁羽周智锋
关键词:多药耐药性流式细胞术
AFP基因修饰DC细胞分泌exosome的抗肿瘤作用
背景:细胞免疫疗法在肝癌的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其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DC疫苗的治疗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是抗原有效递呈和激活T细胞的能...
黄胜兰林万松黄传钟陈淑萍李洁羽叶韵斌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EXOSOMEAFP
文献传递
外周血干细胞冻存的探讨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对冻存外周血干细胞所用的冻存液配方 ,冻存温度 ,存放时间等作一探讨。方法 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经化疗药物及G CSF联合动员的肿瘤患者外周血干细胞 ,用 10 %DMSO +自体血浆或 5 %DMSO +6%HES +4%人血清白蛋白作冷冻保护剂 ,分别于液氮中和 -80℃低温冰箱中冻存 ,不同时间复苏 ,检测细胞活性 ,CD3 4阳性比率 ,及CFU GM数 ,分析冻存效果。结果 冻存半年 ,液氮和 -80℃对于干细胞的冻存无明显影响 ,用 10 %DMSO +自体血浆作冻存剂 ,于 -80℃低温冰箱保存的细胞 ,活力达 ( 95 .7+/-5 .84) % ,单个核细胞回收率 ( 92 .2 5 +/-9.3 2 ) % ,CD3 4阳性细胞回收率 ( 71.73 +/-2 7.0 3 ) % ,CFU -GM回收率 ( 77.89+/-12 .3 1) %。 9例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平均CD3 4阳性细胞回输量为每公斤体重 1.46× 10 7,CFU GM为每公斤体重 3 .85× 10 5,回输后患者平均 17天恢复中性粒细胞 2 .0 g·l-1以上 ,恢复血小板 5 0 g·l-1以上。结论 应用经 -80℃低温冻存的 10 %DMSO +自体血浆冻存外周血干细胞进行自体移植是简单可行的。
叶韵斌陈强陈明水李洁羽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冻存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体瘤的研究
陈强叶韵斌刘健陈明水郑天荣张其忠毛雪华杨建伟郑泓宇范南峰蔡雄超黄伟炜李洁羽周智锋
如何解除肿瘤病人大剂量化疗所致的造血-免疫功能的损伤,是临床研究的一大课题。该研究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以迅速恢复大剂量化疗后病人的造血-免疫功能。自1995年迄今该院已对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骨滑膜肉瘤、乳腺癌、...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LGA纳米微粒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的纳米微粒对树突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微粒(NP)及包含有黑色素瘤抗原肽gp100-154-162的纳米颗粒(NP-gp100-154-162),用扫描电镜、Nano Plus粒度测定仪检测NP表征。用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树突细胞(DC),用纳米微粒负载树突细胞,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对NP的摄取情况及DC摄取NP后的表型变化。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负载NP的DC及单纯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负载NP-gp100-154-162的DC刺激效应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观察纳米微粒对DC递呈抗原的影响。结果:PLGA-NP为圆形,粒径约为180~230 nm,该纳米微粒能被DC有效摄取;负载PLGA-NP后DC表面标志HLA-DR、CD80、CD86、CD83等明显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负载纳米微粒的DC(DC/NP)能刺激T细胞增殖,刺激指数(SI)显著高于单纯DC组和单纯纳米微粒组。ELISPOT检测显示:DC细胞负载NPgp100-154-162在第4天时刺激效应细胞产生分泌IFN-γ的斑点数显著高于其在第2天时产生的斑点数,二者均显著高于DC负gp100-154-162产生的斑点数,表明纳米微粒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递呈抗原的能力。结论:PLGA纳米微粒能促进DC成熟和活化,增强并延长DC对抗原的递呈作用,提高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能力。
陈明水李洁羽陈淑萍叶韵斌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纳米微粒PLGAELISPOT
改造型TP53共享新抗原诱导CTLs对肝癌的抑制
TP53是目前研究的明星分子,它在多种肿瘤中发生高频突变。TP53热点突变产生的共享新抗原比个体化新抗原更具吸引性。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TP53-Y220C共享新抗原的亲和力不高以及与HLA-A0201分子结合的稳定性低...
叶春梅洪静雯李洁羽吴素馨林万松叶韵斌
关键词:TP53肝癌
经照射半相合淋巴细胞输注小鼠模型抗肿瘤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照射剂量对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杀伤能力的影响,探讨经照射、非经照射Parent→F1,F1→F1半相合免疫细胞输注小鼠模型嵌合情况及抗肿瘤效应。方法制备经照射的不同浓度的BALB/c、CC3HF1(BALB/c×C3H)小鼠脾细胞悬液,用MTT法、LDH法检测不同剂量照射对细胞增殖能力、杀伤能力的影响。以荷Hepa1-6瘤小鼠CB6F1(H-2b/d)作为受者鼠,以雌性BALB/c,BALB/c×C3H小鼠为半相合供者鼠,用流式方法检测小鼠的嵌合状态。种瘤后每3天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并计算肿瘤体积。取荷瘤小鼠肝、肠、皮肤、脾脏做组织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检测有无GvHD产生。结果 5Gy照射可以显著抑制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且对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影响不大。Parent→F1输注模型中,供者淋巴细胞在小鼠体内出现先减少后增多,又减少的趋势。Parent→F1、F1→F1输注模型可诱发抗肿瘤效应,未出现GvHD。结论 Parent→F1,F1→F1半相合免疫细胞输注小鼠模型,具备可诱发抗肿瘤作用,同时照射可以抑制GvHD产生,是一种有效的小鼠抗肿瘤模型。F1→F1半相合免疫细胞输注小鼠模型是一种更接近临床应用的实验模型。
赵珅李洁羽周智峰范南峰林榕波叶韵斌陈强
关键词:肿瘤荷瘤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GVHD
MG132对乳腺癌细胞株MICA蛋白稳定性及NK杀伤活性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乳腺癌细胞株MHC-I类相关分子A(MHC class I-related molecules A,MICA)蛋白稳定性及NK杀伤活性作用。方法乳腺癌细胞株MICA全基因检测。构建乳腺癌细胞株MICA等位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ICA表达。MTT检测MG132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LDH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MDA-MB-231基因序列为MICA*019/A5,MDA-MB-435S基因序列为MICA*010/A5,仅在蛋白N端(膜外区)第29位氨基酸有差异:MICA*019/A5在该位点为Arg(精氨酸),而MICA*010/A5在该位点为Pro(脯氨酸),Arg或Pro位点在蛋白结构的一个beta折叠上,而且是处于偏中间的位置。MG132对转染的293T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MG132处理转染的293T细胞后,MDA-MB-435S MICA基因来源的293T细胞MICA表达降低,并随作用时间影响更明显,对NK杀伤敏感下降。MDA-MB-231 MICA基因来源的293T细胞MICA表达无明显改变,对NK杀伤活性敏感性不受影响。结论 NK杀伤敏感性与乳腺癌细胞MICA表达密切相关,MG132影响MDA-MB-435S MICA稳定性,所以影响NK杀伤敏感性,MDA-MB-231不受影响。
周智锋陈淑萍李洁羽林万松王玲郑庆丰叶韵斌
关键词:MG132乳腺癌细胞株自然杀伤细胞
TPO、PDGF、IL-11在脐血巨核细胞生长和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比较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白细胞介素-11(IL-11)在促进巨核系增殖、分化及成熟过程中的不同效果,初步探讨巨核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CD34+细胞,在液体培养体系中经TPO、PDGF-BB、干细胞因子(SCF)I、L-1β、IL-3、IL-6及IL-11等细胞因子组合的诱导,检测有核细胞(NC)总数和CD41+、CD61+表达,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分析巨核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TPO对巨核系的扩增效果明显强于PDGF和IL-11,而PDGFI、L-11的扩增效果差别不大;含IL-11的因子组,NC及CD41+、CD61+细胞的总数都有明显增加,但CD41+、CD61+细胞比例不高;脐血CD34+细胞在TPO、SCFI、L-1βI、L-3I、L-6及IL-11等因子作用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2/激酶44(MAPK p42/p44)蛋白表达并无明显改变,蛋白激酶B蛋白亦未见明显变化,但磷酸化的p42和p44的表达却明显增加。结论在体外诱导脐血CD34+细胞向巨核系定向分化过程中,TPO起着最重要的作用;TPO联合其他造血生长因子刺激脐血CD34+细胞向巨核细胞分化和增殖过程中,刺激了MAPK p42/p44分子的磷酸化,从而激活和维持巨核细胞的增殖。
陈淑萍陈慧菁叶韵斌李洁羽陈强
关键词:脐血巨核细胞
携带非A5.1型MHC-Ⅰ类相关分子A穿膜区等位基因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对NK细胞免疫治疗的敏感性高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非A5.1型MHC-Ⅰ类相关分子A(MHC classⅠ-related molecules A,MICA)穿膜区等位基因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后化疗联合NK细胞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省肿瘤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中晚期(TNMⅢ-Ⅳa期)食管癌患者152例,均在姑息性手术后行全身化疗,根据患者MICA穿膜区等位基因是否为A5.1分为4组:(1)A5.1化疗+NK细胞治疗(A5.1+NK)组;(2)A5.1单纯化疗(A5.1)组;(3)非A5.1化疗+NK细胞治疗(no A5.1+NK)组;(4)非A5.1单纯化疗(no A5.1)组,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疗效。构建食管癌组织标本MICA等位基因A5.1的真核表达载体p TE-1A5.1,转染食管癌TE-1细胞株;Western blotting检测p TE-1A5.1转染对TE-1细胞MICA蛋白表达的影响,LDH法检测TE-1细胞转染p TE-1A5.1前后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变化,ELISA法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可溶性MICA及转染p TE-1A5.1前后TE-1细胞上清中可溶性MICA含量。结果:经过3年的随防,A5.1+NK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edium overall survival,m OS)为15.0个月,A5.1组为16.0个月,no A5.1+NK组为22.4个月,no A5.1组为16.0个月,no A5.1+NK组m OS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5)。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性别、ECOG评分及基因型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P>0.05),将基因类型与是否NK细胞治疗进行交叉分析,no A5.1+NK组m OS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1)。转染p TE-1A5.1后TE-1细胞内MICA表达显著升高,培养液上清可溶性MICA分泌明显增加[(256.2±45.3)vs(45.3±11.5)pg/ml,P<0.01];与转染前相比,NK细胞对过表达MICA的TE-1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降低[(29.5±7.2)%vs(42.5±7.1)%,P<0.05]。结论:相对中晚期食管癌MICA穿膜区A5.1等位基因患者,非A5.1基因患者手术后化疗联合NK细胞的疗效较好,其机制与其不容易产生可溶性MICA密切相关。
周智锋王玲林万松陈淑萍李洁羽叶韵斌郑庆丰
关键词:食管癌免疫治疗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