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
- 作品数:11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转移因子口服液佐治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口服液佐治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5例诊断为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主要采用泼尼松口服治疗,治疗组另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的感染率、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血IgG、IgA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感染率和复发率明显较低;治疗后血IgG、IgA水平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转移因子口服液佐治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复发率,提高血IgG和IgA水平,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
- 李红梅鲁利群
- 关键词:转移因子口服液小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
- 面色苍白 咳嗽
- 2016年
- 第一次查 房主治医师查房,患儿入院后第2天。
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女,2.5岁,因“面色苍白6个月,加重伴咳嗽2个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稍显苍白,家长未予重视,近2个月来患儿面色苍白渐加重,伴轻微咳嗽,偶有咳痰,伴疲乏、不喜动,无吼喘、气促、发绀,无发热、皮疹、咯血、鼻衄、血尿、血便、黑便等,
- 杨欣鲁利群李红梅黄莉汪燕
- 关键词:面色苍白咳嗽主治医师查房住院医师入院后患儿
-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被引量:1
- 2007年
- 李红梅鲁利群郑燕
- 关键词: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发病机制
- 重症早产儿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重症早产儿营养支持及持续监护的重要性.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所有早产儿进行连续病情监护、保暖、呼吸道管理、营养支持、高压氧治疗,预防感染等等,结果86例患儿抢救成功73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8例.结论加强早产儿监护及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减轻或降低危重早产儿的后遗症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
- 林春秋李红梅郑燕
- 关键词:早产儿重症监护营养支持护理
- 儿童癔症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儿童癔症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04-2005年间儿童癔症30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采用语言及药物暗示等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解除儿童心理压力、了解其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给予语言及暗示治疗。可治愈儿童癔症。
- 李红梅杨林
- 关键词:儿童癔症暗示治疗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不同时期高压氧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不同时期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 A、B两组,分别在病情稳定后1 d、5 d予以高压氧治疗。结果:病情稳定后1 d予以高压氧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病情稳定后5 d。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稳定后1 d予以高压氧治疗疗效满意。
- 李红梅杨林郑燕
- 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观察
- 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给药对川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将3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予丙种球蛋白(IVIG)1g/kg,一次静脉滴注,B组予丙种球蛋白(IVIG)2g/kg,一次静脉滴注,两组都加用相同剂量的阿斯匹林口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IVIG一次性使用1g/kg或2g/kg对迅速改善症状和防治冠状动脉扩张(CAL),减少冠状动脉瘤(CAD)发生无显著性差异。
- 王宇杨林王旭李红梅
- 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小儿
- 对学习困难儿童联合瑞文检测及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对学习困难(LD)儿童的干预效果,提高我国儿童的文化素质。方法建立干预小组,通过一般干预训练和个体干预训练,对学习困难儿童实施1年的综合教育干预训练。通过联合瑞文(CRT)检测学习困难儿童干预前后的智商(IQ)和学习成绩,评价干预训练的效果。结果干预前LD组的智商为91.66,而干预后的智商为99.87(P<0.01),提高了8.21(9.0%);干预前LD组儿童全部都有学习困难,其中重度学习困难的比例达到36.7%,而干预后无学习困难的比例提高到42.8%(P<0.01),重度学习困难的比例下降到18.3%(P<0.01)。结论对学习困难儿童通过干预治疗,可以消除和减轻儿童获得学习方式的受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 李红梅郑燕
- 关键词:学习困难儿童干预
- 早期新生儿贫血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贫血的主要原因,力求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对41例早期新生儿贫血患儿,分组列表分析病因,尽量达到客观准确。结果 41例新生儿贫血,其中输血9例,其余对症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新生儿贫血,以失血、溶血为主要原因,失血以胎-母输血为主,溶血以ABO血型不合为主。
- 杨林曾云燕谢冬梅杨姣张先莉李红梅
- 关键词:新生儿贫血病因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相关危险因素及营养风险筛查的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相关危险因素及营养风险筛查情况,为临床诊治CHD患儿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CHD患儿150例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于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1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父母的年龄、胎数、产检次数、烟草暴露情况、负性生活事件情况以及产妇营养不良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儿相关危险因素;同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研究组患儿疾病分布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房间隔缺损(29.33%)、动脉导管未闭(24.67%)、室间隔缺损(20.67%)、法洛四联症(8.00%)以及房室间隔缺损(6.67%)。研究组父亲年龄≥50岁、母亲年龄≥35岁、多胞胎、产检次数<9次、烟草暴露、负性生活事件以及产妇营养不良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父亲年龄≥50岁、母亲年龄≥35岁、多胞胎、产检次数<9次以及烟草暴露均是CHD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研究组患儿低度风险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而重度风险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风险人数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儿的影响因素包括父亲年龄≥50岁、母亲年龄≥35岁、多胞胎、产检次数<9次以及烟草暴露,且患儿营养风险较高,值得临床重视。
- 陈丹丹陈丹镝鲁利群冉凤萍陈倩倩李红梅吕伟超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风险